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央视"3·15晚会"上发布的《三号消费预警》,让"信息安全"这一话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节目直播现场,主持人邀请所有观众用自己的智能手机进行自拍,并且提供了演播厅内的免费Wi-Fi,供大家把自拍照片上传到自己的社交媒体上。之后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在直播现场的大屏幕上就出现了现场观众连接免费Wi-Fi的统计信息。不仅如此,之前观众们上传的那些自拍照片也一个不落地出现在了大屏幕上。更让人瞠目的是,部分现场观众的邮箱甚至密码也被如数呈现。  相似文献   

2.
法国戏剧家乔治·费多(1862年-1921年)在刚开始戏剧创作时,由于剧本写得很蹩脚,上演时常被观众喝倒彩。一次演出时,费多混在观众中,当他听到观众不时喝倒彩声时,不禁也跟着喝起倒彩来。这时,一个朋友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跟着观众给自己喝倒彩,费多一笑,自嘲道:"只有这样,我才听不见观众的骂声,也不至于让自  相似文献   

3.
1950年,美国海军为自己选择防空导弹时,基于两种主要考虑:舰队防空和在海上防御越洋入侵美国的飞机.因而在导弹选型上就确定了远射程的高空防空导弹.1952年服役的"小猎犬"(RIM-2)和1959年服役的"鞑靼人"(RIM-22)都是这类大型导弹.随着火箭发动机和制导技术的发展,有必要把改进的导弹标准化和模块式简化,以适应大批量地装备各种型号和吨位的舰艇.1960年代,两种导弹合并成了"标准"导弹,"鞑靼人"演化成了"标准I(中程)";"小猎犬"演进成了"标准I(增程)".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60年来并未接收到确切的外星无线电信号,但科学家在寻找外星智慧生命方面没有停步。在1960年4月中的大约一周时间里,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德雷克认为自己可能发现了外星人。这一年的4月8日,他把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新的26米直径望远镜对准一颗恒星——天苑四。几分钟后,这部望远镜的读数装置(一种用笔把接收到的信号特征绘在纸上的仪器)疯狂绘图,与望远镜相连的一只扬声器响起一连串强烈脉冲音,  相似文献   

5.
为了把观众从电视上夺回来,1953年好莱坞推出了一种新玩艺儿——立体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时会发现,自己就如同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后面一般,从而将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而今,立体电影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其中的电影特效更为立体电影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6.
3D特效再现     
为了把观众从电视上夺回来,1953年好菜坞推出了一种新玩艺儿——立体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时会发现,自己就如同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后面一般,从而将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而今,立体电影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其中的电影特效更为立体电影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7.
施征 《科学24小时》2010,(10):12-12
商业3D立体电影首次引起全球性轰动是在1953年5月24日,当时的出发点是为了把观众从电视机前夺回来。当时好莱坞推出了一种新玩艺儿——立体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在观看了《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后,发现自己仿佛躲在飞驰的火车及逃跑的魔鬼后面,觉得新奇无比。后来中国也拍摄了自己的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从而将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发现者号"卫星的悲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森尼维尔有一幢神秘的建筑,外面岗哨林立,内部机关密布。1960年8月1日,一群穿着便衣的人混杂在一些全身戎装的军官之中,走进了一个昏暗的大厅。大厅内,一排排控制台前坐着聚精会神的人员,一台台显示器屏幕上透出的彩光,把人们的面孔绘上了各种颜色,使人联想起古庙神殿里的鬼神。可是,这里既没有凄厉的喊叫,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土鳖、一个知识分子、还有一个浪漫骑士,共同演绎的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其荡气回肠的创业故事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它就是现实生活的影射。许多企业都有自己成长壮大的传奇故事,或是顽强拼搏的追梦征途,或是九死一生的雄起之路。当然也有一些成长之路平凡的小微企业,虽无传奇的创业故事却也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就比如在太原留创园的帮助下成立于2013年的山西中意智科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在植物王国中,有些"聪明"的植物为了保护自己,练就了一身高超的伪装技术:把自己伪装得普通些,可以躲过动物的眼睛;使自己长得恐怖些,可以吓回要伤害自己的动物;把自己扮得像昆虫,吸引昆虫来授粉.  相似文献   

11.
假如确有地外文明存在的话,我们怎样与他们取得联系呢?各个领域的专家提出过不少方案.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不外两种:一是监听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二是向地外文明发送无线电信号.地球人类在这两方面都已做过尝试.1960年和1972年实施了监听邻近两颗恒星无线电信号的"奥兹玛"计划;1974年向武仙座拍发了一份简短电报.  相似文献   

12.
正大家一定发现了吧,电影《头脑特工队》里的"情绪担当"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金黄色的"快乐"像一个小太阳,充满了希望;红色的"愤怒"就像一团火,看起来真吓人;紫色的"恐惧",仿佛人们受到惊吓时发紫的脸;绿色的"厌恶",据说是如同女主角莱莉讨厌的西兰花的颜色;蓝色的"悲伤"胖胖的,行动缓慢,说话低沉且沮丧,让人不禁想去安慰她。这样的颜色设定,很直观地表达出了每种情绪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铁拳柔心     
科幻影片有很多种——有反映爱情的,比如《源代码》;有破解谜团的,比如《普罗米修斯》;也有揭示哲理的,比如《迷雾》.而《铁甲钢拳》这部"铁拳对铁拳"的硬汉式打斗科幻片,所展现出来的却是一番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部"近未来"科幻作品.所谓"近未来",就是发生在一个可预见的未来年代的故事.这部影片问世于2011年,而影片中的故事却发生在2020年——真是近得不能再近了. 在影片所描述的背景下,观众仍十分迷恋拳击运动,却觉得传统拳击不够刺激,他们需要更大尺度的暴力与血腥.于是,机器人拳击运动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正>1960年,在靠近西弗吉尼亚州绿岸的地方,一位名叫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的年轻射电天文学家进行了史上第一次在深邃太空大范围搜寻外星文明的行动。他把一台射电望远镜的直径85英尺的圆盘天线瞄准太阳系附近的两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调到一种他认为外星文明也许会用于星际通讯的频率上。然而,那两颗恒星没有传来任何信号。  相似文献   

15.
②环球航行     
当皮卡德和沃尔什于1960年乘坐"的里亚斯特号"在海底10916米处着陆时,他们透过潜水器舷窗看到一条约长30厘米的比目鱼在附近的海底游弋.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直以来,火星都在人类的想象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古人讶异于它的红色,以及年复一年循着周期跌宕起伏的亮度。早期的望远镜观测让一些人猜想这颗星球被运河所覆盖,而这些运河则是火星居民用于交通和贸易的通道。在《世界大战》一书中,作者H.G.威尔斯设定了一个企图征服地球的火星文明。在1938年,奥森·威尔士将威尔斯的小说改编为广播剧,并惊吓到了一群以为自己正在听真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中期一个备受争议的观点重新吸引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他们正在研究在有大脑或没有大脑的情况下认知是如何产生的。就连比阿特丽斯·盖尔伯(Beatrice Gelber)自己都觉得,她的工作十分与众不同。那是1960年10月,盖尔伯刚刚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开设了一家名为基础健康研究所的机构。盖尔伯被采访她的报纸描述为一名"狂热的心理学家",她解释了几年前她是如何在一种叫作双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的原生动物身上发现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正早在2016年,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周杰伦拍摄了一部保护穿山甲的公益广告,呼吁人们拒食野味。广告警醒大家:"有些人自作聪明去吃穿山甲,其实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你让自己增加了感染危险病菌和寄生虫的机会。"新冠肺炎再一次把穿山甲推向了公众视野,一直以来人类对穿山甲这种神秘的古老生物缺乏了解。本期自然传奇,小编带你来认识穿山甲,解析穿山甲为什么会成为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我们能为保护穿山甲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光线渐暗,通过一个清晰度极高的巨大屏幕,观众感觉自己飘浮在一片红杉林中。随着镜头渐渐转向林中深处,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令人眩晕,悬浮的感觉便转换为许多让人目不暇接的场景:先是红杉树的一根树枝迅速向你逼近,接着瞬间跃入一片树叶中,最后进入了一个细胞内……在这个细胞中,出现了1966年科教片标题"奇妙的旅行"的镜头,影片展现的是一个微型胶囊中的一个小人儿在人体中穿行的一段旅程……  相似文献   

20.
倒过来试试     
190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一次除尘表演。有种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就是用压缩空气把尘埃吹入容器内,当时许多现场观众都被吹得灰头土脸的。参观了这场示范表演的英国土木工程师布斯认为此法并不高明,因为许多尘埃未能被吹入容器。他想:"既然吹尘不行,能不能换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