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动物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关鱼类心理学的研究报导不多,根据鱼类脑—神经的活动状况。它也和其它动物一样存在着心理过程,因此,对鱼类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实践意义。鱼类的脑—神经活动硬骨鱼类具有前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延脑等,根据Ч·П·巴甫洛夫的方法进行精确的研究,发现鱼类有萌芽状态的高级神经活动,鱼类虽然没有象高等脊椎动物具有真皮层那样的大脑,但它们的原始型大脑却含有相当发达的基底神经节,也称  相似文献   

2.
空间供氧系指在外层空间航行中载人座舱供氧的特定含义。空间供氧技术的研究属于空间应用科学研究的范畴。空间供氧技术是生命保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空间供氧技术的意义 1.空间供氧技术与空间科学空间科学是当代科学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又一个新领域。空间科学包括的领域相当广  相似文献   

3.
促黄体素(LH)在文昌鱼哈氏窝中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致一 《科学通报》1982,27(15):946-946
哈氏窝组织是一个沟状结构,位于文昌鱼轮器的前部,人们长期以来推测它可能与脊椎动物的垂体前叶同源,但是没有确凿的生理学证据。最近我们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证实了LH免疫阳性颗粒呈现于哈氏窝的上皮细胞中,这个发现在系统发育上有着很大意义,因为它首次提供了确切的依据,证明文昌鱼的哈氏窝与脊椎动物的垂体同源。  相似文献   

4.
喻丹  张培军 《科学通报》2005,50(4):402-404
头索动物文昌鱼是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在进化上的过渡类型, 是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1]. 研究和比较文昌鱼和脊椎动物发育过程的基因调控, 对于了解脊椎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尤其是了解在原始脊索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转折点, 基因调控变化如何影响了身体图式(body plan)进化有着重大意义. ......  相似文献   

5.
一种对付肿瘤的好办法对于许多癌症患者来说,病情之所以难于恢复就在于其体内的病变细胞团会诱使邻近的一些血管发出侧分支布到它的上面,这样,小小的细胞团就能吸取到它变成威胁患者生命的大型固态瘤所需要的各种养料。没有什么会使它停止生长,直至其细胞向全身扩散,...  相似文献   

6.
光合蝾螈     
<正>首次在脊椎动物蝾螈细胞内发现存在促光合作用的藻类:蝾螈和这种海藻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将挑战脊椎动物细胞自适应免疫系统的现有理论——  相似文献   

7.
泥河湾地区上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德 《科学通报》1982,27(4):227-227
一、 前言1980年夏,我们协作组料在河北阳原县泥河湾、蔚县西窑子头一带进行地震地质及古地理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层位含脊椎动物及软体动物化石,并进行了初步的发掘,得到了不少的化石.这一地区,在过去被称之为“三趾马红土”层中:解放前没有发现化石;解放后  相似文献   

8.
生长抑素在文昌鱼体内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1,36(23):1817-1817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是一种多肽,起初发现于绵羊下丘脑。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者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SST在脊椎动物的胰-胃肠道系统、丘脑下部和脑垂体中都有广泛的分布,并认为它在脊椎动物中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例如调节脑垂体促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素的释放。然而,在进化上界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过渡类型的文昌鱼,生  相似文献   

9.
在冬天,由于外界气温很低,人体为了抵御严寒,皮肤长时间处于“收敛含蓄”状态,血管收缩,减少了体热的散发,以维持体温。因体表血管的收缩,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供给大脑的血液也相对增加,使大脑细胞供氧量充足,所以人们往往在冬天感到精神焕发,头脑清醒。但到了春天,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变暖,气压往往较低,人体生理机能也随之变化,皮肤血管和毛孔逐渐扩张,皮肤里的血液循环旺盛起来,而供给大脑的血液和氧气就相对减少,导致了脑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降低,人的注意力就不易集中,因而显得反应迟钝,易感疲劳。再有,春天太阳直射点逐步北移,白昼变长…  相似文献   

10.
朱幼安  朱敏 《自然杂志》2014,36(6):397-403
云南曲靖4.23亿年前的潇湘动物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地完好保存了大量志留纪有颌脊椎动物化石。2014年6月,中国科学家报道了潇湘动物群中的新成员,一种被命名为钝齿宏颌鱼(Megamastax amblyodus)的硬骨鱼,这是目前为止志留纪最大的脊椎动物。现有证据显示钝齿宏颌鱼属原始肉鳍鱼类,体长可达1.2 m,其牙齿适应捕食带硬壳的猎物,可能在食物链中占据较高的位置。这是潇湘动物群继梦幻鬼鱼和初始全颌鱼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该发现挑战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动物的传统看法,同时促使研究者重新思考已有的古大气/古海洋氧气含量变化理论模型,以及其与脊椎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脊椎动物的可见光谱范围,一般假定是在400与800nm之间。最近日益增加的证据已经发现,对于脊椎动物,光谱的可见部分包括紫外范围。金鱼有一个作为第四种接收器类型的紫外接收器的可能性首先为它在紫外范围内对颜色的鉴别所暗示,而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3,(3):29-29
美国科学家最新发现,同性恋的羊脑结构不同于正常羊的脑。科学家观察了2 7只绵羊的性活动,发现其中9只公羊的性取向比较鲜明,它们只向公羊献殷勤并进行亲密接触,有同性恋倾向,尽管这群绵羊中有1 0只母羊。  相似文献   

13.
中生代三叠纪出现在地球上的翼龙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但有人怀疑它只是徒有虚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脑中处理平衡信息的神经组织相当发达,所以翼龙不仅能像鸟类一样飞翔,而且很可能是飞行能手。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使用计算机分层造影扫描技术,依据化石建立了翼龙大脑的三维图像。图像显示,翼龙的小脑叶片相当发达,其质量占脑质量的7.5%,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中比例最高的。与之相比,擅长飞行的鸟类的小脑叶片也只占其脑质量的1%~2%。小脑叶片对身体平衡器官…  相似文献   

14.
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处处生机勃勃.然而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里,许多人却感到疲劳、昏昏欲睡,早晨不易睡醒,即使醒后也好似未睡足,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困". "春困"不是病,更非免疫力下降所致.它是由于冬春季节交替使人的大脑供血量产生一系列变化所引起的生理现象.冬去春来,气温回升,人的皮肤血管和毛孔逐渐舒张开来,皮肤里的血液循环量大大增加,流往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脑细胞得到的氧气也随之减少.于是,人们便被动地处于发困欲睡的状态.另外,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多,脑的供氧量就显得不足,加之春季气压降低、气温适宜,大脑受到冷热的刺激减少,脑神经细胞的兴奋度降低,也会导致困倦欲睡.  相似文献   

15.
李书鸿  郭绍东  孙方臻 《科学通报》1998,43(17):1855-1858
斑马鱼是一个很好的脊椎动物发育研究模型,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对揭示脊椎动物形态发生的分子机理非常重要。微管蛋白固定受精卵细胞质中的形态发生决定子,组织形成基本的细胞骨架,控制细胞的各种运动。在脊椎动物中已发现有几种微管蛋白,每种微管蛋白都有其特定的表达位点和功能。用一种β2微管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为模板,合成地高标记的RNA为探针,对斑马鱼各时期的胚胎进行整体原位杂交。β2微管  相似文献   

16.
嗜食同类或种内捕食现象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动物食性行为. 与相对高等的脊椎动物, 如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相比, 嗜食同类行为在低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更加普遍[1,2]. 然而在脊椎动物的化石记录中却很少有嗜食同类行为的证据, 目前已知最可靠的化石记录是发现于马达加斯加的恐龙Majungatholus atopus[3]和尼安德特人[4].  相似文献   

17.
吴汝康 《科学通报》1956,1(9):16-16
解放以来,我国在古人类学和古脊椎动物学上做了不少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近一年多来,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地质普查工作展开以后,比过去几年有更多的新材料发现,在地层和脊椎动物及人类的进化上都有相当大的意义。这些新发现的材料的研究工作大部分还在进行中,这里我们只能作一个一般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贾程凯  罗玲  邢立达  王睿  商华  赵祺 《自然杂志》2009,31(3):158-162
准噶尔盆地不仅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也是地层古生物的重要研究地区。本文简要回顾了准噶尔盆地近百年的古脊椎动物研究史,并阐述了包括五彩冠龙,准噶尔将军龙及哺乳类在内的新近化石发现及其意义。这一系列研究均为准噶尔盆地首次发现,不但丰富了该地区古生物多样性,也对解决生物进化,地层划分对比及确定地层年代等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克拉美丽地区为例,归纳总结了两地区中生代主要脊椎动物化石,分析论述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具代表性的脊椎动物群面貌及其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意义,最后建议使用脊椎动物化石挖掘与微体古生物共同取样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脊椎动物化石地层划分对比精度。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最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两种蛙,它们的体长分别是8.5~9毫米和8.8~9。3毫米。它们也是已知最小的四足脊椎动物。迄今已知最小的脊椎动物是东南亚的原生壤鲤,其体长为7.9毫米。这两种蛙之所以进化出如此小的个头,  相似文献   

20.
梅萨今夜星光灿烂科学星空,星光灿烂。张弥曼院士是古脊椎动物学星团中一颗特别璀璨的星。有如众星拱月,2005年秋天,来自世界各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梅萨(Mesa)城的一个会议中心欢聚一堂,激情满怀地出席古脊椎动物学会第65届年会,并为我国张弥曼院士举行“荣誉学术研讨会”,以表彰她对该学科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迄今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在这类国际学术会议上获此殊荣。当主持人——美国凯恩大学于小波教授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梅瑟教授宣布研讨会开始之时,朴实无华、笑容可掬的张弥曼院士随即走上台来,向与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