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尿C肽肌酐比值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内分泌科就诊患者,根据75 g葡萄糖耐量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72例,糖调节受损组54例,Ⅱ型糖尿病组94例.行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0~10 min胰岛素水平,计算急性胰岛素反应(AIR3-5)、0~1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留取受试者清晨空腹第1次、第2次尿液样和24 h尿样本,酶法检测尿肌酐值,化学发光法检测C肽水平,计算C肽肌酐比值.结果糖调节受损组、Ⅱ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均明显高于正常糖耐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调节受损组、Ⅱ型糖尿病组AIR3-5、AUC、HOMA-β、第1次尿C肽肌酐比值、第2次尿C肽肌酐比值、24 h尿C肽明显高于正常糖耐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和第2次尿C肽/尿肌酐比值与AIR3-5,AUC,HOMA-β呈负相关,与HOMA-IR呈正相关,其中以第2次C肽尿肌酐比值相关性最佳.结论尿C肽肌酐比值在Ⅱ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个体中明显升高,且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续降糖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均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14 d后将其随机分成3组,并采用不同的后续降糖方案,其中,基础胰岛素组48例,预混胰岛素组42例,磺脲类促泌剂组47例.分别于后续降糖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各血脂指标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应用0~10 min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指数.结果后续治疗后,基础胰岛素组、预混胰岛素组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低血糖发生率与磺脲类促泌剂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基础胰岛素组与预混胰岛素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低于后续降糖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HOMA-β、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后续降糖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后续治疗方案适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降糖治疗,在改善胰岛功能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参考美国糖尿病协会眼底分期标准,记录病史、眼底分期,观察发病性别、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白蛋白排除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并给予相应治疗,每6个月随访一次,连续随访3年,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情况.结果:治疗前增生组的血压、血脂、糖化蛋白、24小时尿白蛋白排除率明显高于非增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正常,连续随访3年,非增生组部分微血管瘤消退,有3例非增生组发展为增生组,增生组未见玻璃体积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注意对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白蛋白排除率等指标的检测,早期积极对症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危险因素.将1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MoCA北京版量表分为Ⅱ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组95例及Ⅱ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正常组7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MCI组较对照组糖尿病病程长(P0.05),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TC、LDL-C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G、HDL-C、肌酐、血尿酸、收缩压、舒张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病程长、高血压病史、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是Ⅱ型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选择80例早期2型稽尿病肾病肾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本降糖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补肾活血方、洛汀新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症候疗效,并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血脂及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补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总有效率为88.24%,中医症候改善率为91.18%:在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血脂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补肾活血方是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受检对象10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组3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1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36例,测定3组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及VEGF。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VEGF水平依次上升(P0.05),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水平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脂水平有关(P均0.05),VEGF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CRP有关(P均0.05),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水平与VEGF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VEGF水平升高,并与尿蛋白及血肌酐水平的升高是同步的,说明炎性反应因子以及炎性反应因子的相互作用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VEGF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新的特点,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选取106例T2DM患者,根据肝脏彩色B超结果,分为T2DM伴NAFLD(A组,64例),T2DM无NAFLD(B组,4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压(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铁蛋白(S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相关分析,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成分分析及眼底检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结果:两组相比,性别、年龄、血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SF、BMI、non-HDL、HOMA-IR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脏型肥胖发生率及DR发生率高,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多存在内脏型肥胖、non-HDL代谢紊乱,体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及铁过载.T2DM患者如合并NAFLD更加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ype 2 diabetes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 brachail,ABI)、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分析影响踝肱指数、脂联素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及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8例,以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分为两组;测血压、踝肱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踝肱指数值低于2型糖尿病组踝肱指数值,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肱指数及血清脂联素水平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预测意义,脂联素具有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效果。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医院行产前保健并在本院分娩的孕妇,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关检查,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6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血糖水平正常的健康孕妇96例为研究组。评价临床指标,并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一次检测成功率进行比较。①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1h糖耐量试验、2h糖耐量试验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空腹血糖与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一次检测成功率均低于糖化血红蛋白一次检测成功率(P0.05),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一次检测成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指标.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31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血糖稳定后检测胰岛功能,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改为口服促进胰岛素分泌类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1),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继续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4次/d(方案2);接受方案1的患者连续治疗7 d后若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未达标,则改行方案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1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C肽、餐后2 h C肽、Δ空腹C肽明显高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方案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稳定后分组,两组患者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门诊随访,方案1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方案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Δ空腹C肽为选择方案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体质量指数、餐后2 h C肽可作为降糖方案选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