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学校和教师对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了解不够全面,对心理问题把握不准,学生本身也认识不足,易产生心理困惑、心理矛盾。本文初步分析中职生心理问题易产生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动荡激烈的时期,也是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经历了中考的碰撞,不少学生怀着“无助”、“无奈”、“无望”心态走进职业学校,这就决定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而且日益复杂。本文拟就当今中职生中存在的一些负面心理作简要分析,并就中职生负面心理的调适,谈一些浅识,求教于同行和专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韩竹梅 《天津科技》2010,37(1):76-77
针对中职生自制能力弱的现状,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加强对职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中职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自我心理问题、人性心理问题、性心理问题和择业心理问题的困惑等等,探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优势,提倡建立网上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校的学生,从学业上来说,他们是中考的失败者,其升人中职就读时就已经带有升学失败的心理阴影,加上现阶段对中职的错误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职学生的心理形成。现在中职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厌学、敌对、自卑、抑郁等,而且涉及面相当广,中职生中的心理问题急待解决。下面就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分析一下其形成原因,探讨一下消除心理障碍的对策。一、中职生中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1、过度自卑:自卑感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在人的一生之中,大多数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高中阶段是自卑感的多发期,  相似文献   

5.
郭丽华 《当代地方科技》2010,(5):156-156,167
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原因,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本文从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过:“人的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的疾病为数较多,为害更烈。”目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大幅度增加,而生源质量却日益下滑,特别是为数不少的的中职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心理抑郁、心理障碍、心理失衡等。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中找到一点规律,我在本地区四所中职学校中随机抽了16个班298名学生,采用较科学的心理病状评价量表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石小蓉 《遵义科技》2008,36(2):39-41
本文以职业学校学生中存在的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具体剖析了其形成的心理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质量,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胡小东 《遵义科技》2007,35(2):22-25
本文以职业学校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具体剖析了其形成的心理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质量;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状态,各方面的工作都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针对当今中职生得现状必须从全面重视并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当今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就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谈谈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贾宏刚 《科技信息》2012,(10):307-308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他们施加系统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是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sCL-90和自编的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等专科学校阳性症状检出率为58.46%,中度以上可能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4%,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非贫困生。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前影响校园人际环境的学生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压力大,自卑、嫉妒、虚荣等心理问题突出,大学生自身性格存在缺陷等.本文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对构造高校和谐人际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考试心理和行为问题症状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考察了“中学生考试心理和行为问题症状自评量表”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中学生考试心理和行为问题包括人际敏感、焦虑、怯场、自责、家庭压力感、身体症状、动力问题、强迫、抑郁、自卑、精神病性和认知问题、神经症等13种类型,这些因素共同解释着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所研制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扶持政策措施的出台,中职教育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中职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教逐年增多,需要就业的中职生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促成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养成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就如何有效开展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中职生的创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中职生创业的优势和劣势,强调加强中职生的创业教育,埋下创业的种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校园内搭建创业平台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谢斯莉 《广东科技》2011,20(8):19-20
对中职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使学生具备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姜莉  王爱东 《科技信息》2010,(8):186-187,189
目的:了解民办高职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高依据。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正德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三年的入学新生6497名进行测查。结果:三年新生中,总体上心理健康的为3170人,占48.79%;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偏执3个因子上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普遍较高;该校新生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等因子上,男女生的得分和心理问题发生率差异显著;三年新生在scl-90的总体、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三年中,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要根据民办高职新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谢斯莉 《广东科技》2011,20(12):26-27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成才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评价。缺乏自信心,就会形成心理上的自我鄙视、自我否定、自我挫败。对人影响最大的心理缺陷是不自信,社会越向前发展,缺乏自信的人就越不适应。而现在的中职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做事畏手畏脚。这对他们的成长和今后的事业发展很不利。本文对中职生自信心的缺失与培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游 《科技资讯》2008,(1):126-126
一些高职学生存在着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压力排解方式简单、人际冲突显著、认知能力欠缺等心理问题,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个人、社会、家庭、学校,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查艳 《科技资讯》2012,(15):243-243
中职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职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中职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卑心较强,对职业学校及自己的认识不够深刻,对自我的未来缺乏必要的信心,对自我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造成了中职生发展方向不明确.上进心不足的局面,出现了中职生“毕业即失业,上岗即下岗”的现象。这是由于中职生对自身和外界环境不解不够深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明确所致。教师应该加强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使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断挖掘中职生的发展潜力,以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