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选购良种。选用抗病、早熟、丰产品种如荷兰十五、郑薯五号、六号、东农303、克新四号等。亩田种薯110公斤~125公斤。亩产可达2000—3000公斤。 2.施肥整地。土豆适宜在疏松的沙壤土地种植,忌重茬应两年轮作一次。以葱蒜、胡萝卜茬口为好。亩施腐熟牛羊粪或土杂肥3000公斤,氮磷钾比为2:1:3即碳铵50公  相似文献   

2.
一、马铃薯栽培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 双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必须选用休眠期短、退化轻、早熟、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的品种,如脱毒郑薯5号、郑薯6号、早大白、早20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马铃薯在二季作地区单株的增产潜力和影响因素,以便为大面积高产提供依据,我所于1978年春季进行了马铃薯单株高产栽培试验,共栽种20棵,最高单株产量14斤,最低单株产量5斤,平均单株产量8斤。在收获时调查:在六尺见方的营养面积中,“克新三号”品种一穴种植一薯获得单株产量14斤的长相是:地上部外围开展度2米,主茎6个,分枝73个,收获时叶色嫩绿,茎叶重17.3斤,结薯54个,大薯数占75%,大薯块重占96%,最大单薯块重1.05斤。  相似文献   

4.
甘薯是河南省的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公顷左右。我们自1995年起开展“甘薯脱毒快繁及产业化开发应用研究”,至今已在豫西地区推广脱毒甘薯5万余公顷,增产幅度达 22.5—93.6%。现将适合豫西丘陵区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选用 有徐薯18、北京553、豫薯4号、豫薯7号、豫薯8号、豫薯12号、鲁薯8号等。不同的品种其增产潜力、抗病性和用途不同,因此,在选用脱毒甘薯时,应掌握以下几点原则: 1、据用途不同,选用不同的品种,已脱毒的甘薯大致可分为烧烤鲜食型、切干磨粉型和饲用型三…  相似文献   

5.
<正> 豫芝四号是驻马店地区农科所用宜阳白作母本、驻芝一号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1989年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豫芝四号。具有早熟、高产、稳产、耐渍、抗病等特性。该品种1986—1989年经省和国家级95点次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6.63公斤,比对照(中芝7号、豫芝1号)平均增产21.26%。其中1986年河南省预备试验、平均亩产83.23公斤,比豫芝1号增产37.47%,同年全国预备试验,平均亩产60.43公斤,比中芝7号增产22.67%。1987—1988年河南省区试,平均亩产71.82公斤,比豫芝1号增产22.86%,同期全国区试平均亩产62.27公斤,比中7号增产8.92%。1987—1988年河南省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 高淀粉型品种 徐薯18:中蔓,薯皮紫红色,肉白色,切干率30%,淀粉率20%左右,食味较好,抗旱,抗根腐病,亩产2500公斤以上,比普通徐薯18增产20-40%,薯皮光滑,颜色鲜艳,适合丘陵、山区、平原春、夏薯加工区种植。 豫薯7号:中蔓,薯皮紫红色,肉白色,淀粉率达22.6%。中抗茎线虫病,亩产3000公斤左右。薯皮光滑,  相似文献   

7.
<正> 晚播麦主要是指寒露至霜降节(10月20号前后)播种的小麦,比普通栽培播期晚20天左右,这种晚播麦晚播不晚熟,高产了倒伏,据吴桥县1987—1988年度3500亩的试验示范,原产可达到400—450公斤/亩,是提高粮食单产增强农业后劲的一条新途径,使晚播麦高产稳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小麦晚播延长了夏玉米的生长期,使夏玉米可种植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种,如掖单4号、2号等,以充分利用高温多雨的夏秋有利季节,提高玉米单产(单产600—650公斤/亩),  相似文献   

8.
<正> 中绿一号绿豆(原名D0809)是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1984年首先在我县试种成功,四年来已在全国推广204万亩,增产绿豆5100万公斤,增加社会效益1.224亿元。一般亩产都在150—200公斤,高产田已超过300公斤,比当地推广的品种普遍增产20—30%。截止目前中绿一号绿豆已出口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是出口创汇的明星品种。1988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9.
安薯一号(即安1—19):1972年用农大红作母本,济南红作父本,通过重复法诱导开花进行杂交选育而成。四年来在我区试验26处次,平均鲜薯比百号增产43.2%,比宁薯一号(推广种)增产31.4%;薯干比百号增产36.7%,比宁薯增产18.1%。南乐县后平邑大队高产田四年平均亩产9854.1斤,面积10.1亩。淇县刘河、介屯大队,南乐后五楼,大面积种植亩产7000—8000斤。在78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长垣满村公社小吕村大队第  相似文献   

10.
宁薯2号     
该品种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宁远卅早作母本,粟子香作父本杂交育成。76年引进我省,经连续两年试验,夏薯均表现增产,77年鲜薯增产42.6%,薯于增产56.3%。77年全省春夏薯14处试验,平均较胜利百号增产19.7%,比宁薯1号减产4.8%,薯干较胜利百号增产25%,较宁薯1号减产9.6%。78年鲜薯绝对亩产4401斤,比理论标准增产26.2%,亩产薯干1303斤,增产40.4%,烘干率29.6%。比胜利百号  相似文献   

11.
<正> 绿豆新品种“中绿一号”,原名 D0809,来源于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一九八二年引入唐河县后,连续三年参加全县十三个点次品种对比试验,同时组织了三个乡(镇)一万四千四百亩大面积示范。其主要优点是:1、高产稳产。比当地当家品种“唐河针拨”增产20%以上,而且产量稳定。一般亩产125—150公斤,最高单产可突破250公斤。2、早熟优质。该品种生育期80天左右,籽粒油绿光亮,商品价值高。3、结荚上举集中,便于收摘管理。根据“中绿一号”的特点,1985年,唐河县组织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技》2009,(9):7-7
审定编号豫审马铃薯2009001 选育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中薯3号&#215;秦芋30 特征特性“洛马铃薯8号”为早熟马铃薯品种,生育期66天;株形扩散,生长势强,平均株高57.22厘米,枝叶繁茂:茎绿色,叶深绿,复叶较大,侧小叶3~4对,二次小叶2对,  相似文献   

13.
误区一:用种不当 一是用自留种、陈种;二是盲目引用外地种子。自留种一般品种老化、混杂严重,陈种子发芽率极低,而外地高产品种又不一定适宜本地区栽培。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选用在本地区审定的,示范推广过程中高产、综合抗性优良的大豆品种,如许豆3号、豫豆22号、郑196、郑92116等。  相似文献   

14.
误区一:用种不当 一是用自留种、陈种;二是盲目引用外地种子.自留种一般品种老化、混杂严重,陈种子发芽率极低,而外地高产品种又不一定适宜本地区栽培.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选用在本地区审定的,示范推广过程中高产、综合抗性优良的大豆品种,如许豆3号、豫豆22号、郑196、郑92116等.  相似文献   

15.
<正> 1.兼用型新品种—苏薯7号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育成。1997年通过江苏省品审会审定。鲜薯比徐薯18原种增产18.2%,薯块平均干率29.9%。薯形长纺,皮红色,薯肉白色。耐旱性强。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萌芽性好,出苗多,蔓长中等。广泛适于北方、黄淮、长江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选用良种选择良种的原则是,第一把抗病性放在首位,要选抗病性强的品种;第二要参考当地群众的吃菜习惯,选用适宜的品种;第三要根据土地肥力状况和适宜白菜生长季节的长短来选择.适宜我省栽培的白菜良种有:(一)早熟品种郑州早黑叶:生长期70天左右,叶球呈倒三角叠抱型、净菜2.5-3公斤.适宜密植,可以早播,8月初播60余天即可收获;也可晚播,8月20日播,只要肥力好,亩产也在5吨左右。(二)中熟种新杂一号:属中熟一代杂种、生长期80天左右、呈叠抱类型,抗病性强,上心速度快,在中等肥力的土地上亩产可达4吨。(三)中晚熟种郑州二包头:是郑州地区多  相似文献   

17.
贮藏特性马铃薯在收获后一般有个2~4月的生理休眠期,长短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晚熟品种休眠期短,早熟品种休眠期长;尚未成熟的马铃薯块茎的休眠期比成熟的长;在较适低温下贮藏的薯块休眠期长,特别是贮藏初期的低温对延长马铃薯休眠期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8.
<正> 1.达思罗:由法国引进,果实圆锥形,果面平整,深红色,有光泽,果肉全红,果实韧性强,耐储运,酸甜适口,香味浓郁,品质极佳。可溶性固形物9-12%,较全明星高2-4%,第一序果平均重26克,最大65克。株产300克,亩产2000—3000公斤,最高亩产3500公斤。此品种为中早熟品种,在同一温室内栽培较全明星早熟10-20天,较丰香和土特拉晚熟10—20天。该品种适宜温室、大棚和露地栽培,是一个目前口感最好的鲜食及高档加工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 春白一号为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白菜,春季播种耐抽苔,抗病,丰产,生长期60天左右,育苗移栽由定植到收获需45天左右,外叶深绿色,叶帮白色,株高38厘米,开展度70厘米,叶球矮桩叠抱,紧实,单株重2.5公斤左右,品质优良。该品种亦适宜作为秋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20.
<正> 该品种是华中农学院园林系从地方良种矮脚黄的天然杂种变异后代中选育而成的。华椒一号是一个适宜露地栽培的早熟品种,华椒二号是一个适宜于保护地栽培的极早熟品种。这两个品种亩产可达4000—5000斤。华椒一号株高40公分,在6—7节开始着花,果实较大,果顶微凹,种籽千粒重6—7克,由出苗至青果采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