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雪婷 《科技信息》2010,(18):144-144
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众多方式中,隐喻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认知理论的核心。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主客统一是主体通过能动自主的活动不断地构建外部对象世界并接受对象世界的构建,形成一个既合乎规律又合乎人类目的的有机整体。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主客体不断寻求统一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在寻求主客体统一的过程中,出现了主客体关系的异化,从而导致了人类社会不协调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入,面对发展不协调出现的全球性问题与困境,人们逐渐认识到正确对待主体与客体、追求主客体的统一才能摆脱当前世界面临的发展困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人类掌握世界的五种活动方式为轴线,通过对各种活动中人的情感的分析来透视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阐述了人类情感掺杂于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并起着特有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人类掌握世界的五种活动方式为轴线,通过对各种活动中人的情感的分析来透视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阐述了人类情感掺杂于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并起着特有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田恬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8):314-314
 互联网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正在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世界。它引领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社会生产的变革,是人类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的又一重大产业技术革命。互联网产生的数字技术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社交网络到自动驾驶汽车,数字技术正深刻地改变人们工作、交流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动物界中,人类的感官能力可以说平庸至极。因此,这个世界只展现给了我们很有限的一面,其他动物感受到的世界和我们是大不相同的——它们能看到紫外线和红外线,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能嗅到人类根本无法区分的气味,还能被地球磁场拉扯着走……蜜蜂眼中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装有发动机的汽车问世。自此,人类告别了“马车时代”,跨入了“汽车时代”。人类的行走艺术由此赋予了新的内涵。此举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革了世界经济、文化……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人们不禁惊呼:汽车——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贯穿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发明;汽车——21世纪的宠儿。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发明活动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以前。当我们祖先的双手不再用于移动自己的身体 ,而开始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时候 ,发明活动就开始了。这种活动一直沿续到今天 ,构建了缤纷的世界和辉煌的文明。今天的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 ,一是在人类出现之前早已存在的自然世界 ,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物质、精神世界。人们今天享受到的一切有别于自然界的东西 ,无一不是人类自己的发明成果。从人类结束漂泊的生涯 ,择地定居下来从事农业活动算起 ,到现在仅约500代人的时间。500代对所有的生命形态而言 ,都只是其演化历史中微不足道的一瞬间 ,即…  相似文献   

9.
陈如碧 《科技信息》2007,(14):141-141,196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人类精神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的标语口号等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没有精神的存在,这个世界将毫无生机,毫无意义,将只是一个空白。在人类的思想意识产生后,在人类的精神产生后,这个世界才有了发展。精神赋予了万物有了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科书"从物质统一性"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范畴,把马克思主义所把握的"世界",理解、诠释为像旧哲学物本主义那样把握的"物质世界"。本文遵循"从实践理解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路,分析了传统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范畴理解的缺陷,探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类世界"范畴的理论意蕴和理论内涵,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人类世界"范畴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神话是人类文化的最初形式,由人的意愿及依据现象世界的想象构筑而成。它深刻地体现了人类的自由精神,使人以内在尺度衡量万物,以人类本位的方式栖居在大地之上。它为虚无赋形,为混沌赋予秩序,对世界进行象征性的价值释义。神话是人类创造的永恒价值系统;它为人的实践活动设立前置目标,赋予人超越因果法则支配的自在世界以精神动力,是使人作为人、成为人的决定性要素。神话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方向和意义,昭示人类生存的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环球     
正?近日,你一定听说了一个叫Altas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因为在人类各种严酷手段摧残下的表现让大家集体高潮,而现在从机器人Altas身上悲哀地发现,人类从4维世界升维至5维世界的过程中,最大的BUG居然是人类中心论的破灭。  相似文献   

13.
正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  相似文献   

14.
李静 《世界博览》2008,(13):16-18
人类从半个世纪前开始终于能够生产足以养活全世界人口的粮食,可惜这些粮食始终不能平均地分配给所有人。仅能支持54天的世界粮食库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农业掀起了"绿色革命",开始快速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早期,人类终于凭借一个空前的成就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人类历史上第  相似文献   

15.
正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武夷科学》2021,(1):62-80
以收集到的142枚世界牛邮票为线索,阐释世界常见的牛类群、牛与人类的物质关联、牛的文化内涵。从物质层面,千百年来,人类依赖牛耕地种田,靠牛拉车载物,养牛改善膳食营养,牛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从文化层面,牛稳健刚毅、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忠诚淳朴的精神也逐渐深入人心,形成了蕴藉深厚,蔚为大观的世界牛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以智能来概括人类的精神特征,迄今缺少令人满意的定义,且长期以来充满争议。从表征共时空的内外世界(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这个新坐标出发,可为把握人类创造性精神的内在本质提供一种新型框架。其中,表象、概象和意象形式乃是人类对共时空的内外世界之心理表征方式,亦是认识与改造内外世界的精神图式,体现了创造性精神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了语言。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模糊到精确的认识过程,因而,语言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模糊性。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英语的模糊现象,即:语义范围不确定;上下文词义不确定;模糊限制语;修辞语言模糊;语法模糊;指示语模糊和语音岐义等。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和语词的意义是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从语言与自然世界、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人类的情感世界3个方面讨论了语言与存在的关系,以及语言理念主义的合理性。作为系统化的符号,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人类沟通主体的人与客体的外部世界的桥梁,是联系人类符号化的思维与存在的纽带。近代西方哲学研究转向语言分析,此语言学转向仍是为了研究存在,旨在揭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语言和存在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实践创造了某些真理或存在。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常用自己最熟悉的身体部位去认识客观世界。本文借助语料库,分析了英语中"眼睛"隐喻的分类及特点,并证实人类认识自身是认识世界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