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认为何其芳的<画梦录>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独白体散文诗."画梦体"这种文体形成的内在驱动除了故乡情结以外,更多的决定于诗人个人的艺术气质和对中西艺术创造性的现代选择.<画梦录>是建筑在个人记忆上的,那些个人记忆拒绝被历史简单同化.  相似文献   

2.
张慧 《潍坊学院学报》2005,5(3):105-108
周作人提出“美文”观点确立了散文的独立地位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其前期散文分“时政评论”和“美文”两类,具有冲淡中见情趣,平和中见凌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日本画坛巨擘东山魁夷先生的风景艺术,早已蜚声世界,中国读者于近几年也得以一睹其风采。他的优美散文《与风景的对话》(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版)和《东山魁夷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9月版)中译本的陆续出版,使广大读者更充分地领略了东山魁夷之美。 东山魁夷之美,是一种典型的东方美,与中国美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使我们倍感亲切。首先是对待大自然的和谐态度。东山先生的风景画,以其与自然真挚的亲昵,生动体现出这一东方美特征。他曾指出:“西欧人为征服自然而奋斗,而日本人则一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话》74页)。他在《秋日大和路》一文中,曾为山乡桧前村“同自然环境保持了高度的和谐”而“受到深深的感动”(《散文选》157页)。他还说,他从小就“没有把自然当成人的对立面”,自然与他“成天价都在亲切地交谈着”(《散文选》244、245页)。他的画和文,不就都是“与风景的对话”吗?其次,相对于西方艺术的写实性,东山风景还有鲜明的抒情性。他曾说,自然美景就是他“自身的反映”,自然“也就是我自己的心灵”(《散文选》176页)、“我自身心灵的表象”(《对话》99页)。因而他作画,就特别重视“包含在画面中的作者的内心的鲜明感”  相似文献   

4.
“不似之似”是中国艺术传统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石涛的《画语录》从其艺术本体范畴“一画”出发,赋予“不似之似”这一传统命题更加深刻、明确的美学意蕴,对传统绘画追求“气韵生动”的审美理想重新作了概括和阐释,进一步强化了“自我”在艺术创造中的地位,使之更具明显的主体个性,从而使传统山水画的美学追求得到更深入的阐释和发展。石涛美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袁鹰同志,十七岁(1940)携着处女作《师母》,走上文学创作征程。20年后,以发表《井冈山记》一组抒情散文蜚声文坛。此后,作家不断推出他的“诗质”散文,跻身于”酿造诗境的作家”行列。八十年代,袁鹰的散文又逐步迈向“秋水”境界。本文试图考察作家散文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探究其艺术贡献。 袁鹰发表他的处女作时,还是中学生。虽然那时他还分不清自己写的是散文还是短篇小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散文发展至二、三十年代 ,散文文体开始走向成熟 ,众多流派、作家群体的出现使散文创作走向多元化。开明书店的散文作家群的创作风格独特且富有教育功能。本文着重探讨“开明”一派散文作家的创作。首先关注其散文审美趣味和文体风格的特点 ,并对叶圣陶、朱自清、丰子恺、夏丐尊四位作家的部分作品进行了分析。其次 ,文章着眼于“开明”散文的教育作用。从题材的“日常化” ,作品独特的人格感化、道德教化和审美陶冶作用及语言的明白如话、章体结构的严谨、易于模仿等特点阐述“开明”散文教育与文学紧密结合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凌渡是《广西文学》的散文编辑,也是我区致力于散文创作、较有影响的壮族中年作家。凌渡的散文,把读者领进了异常广阔的艺术天地,使人觉得好象亲身到了壮乡侗寨、瑶山苗岭,饱赏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旖旎风光,领略了各族人民的奇特风俗,看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近年来,凌渡在《人民日报·战地》增刊、《散文》、《解放军文艺》、《民族文学》、《广西文学》、《广西日报》等区内外报刊发表了不少散文,最近编就散文集《故乡的坡歌》,今年四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散文《春》、《背影》、《绿》、《荷塘月色》、恢尼斯》等5篇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很丰富的美育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第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很美。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朱自清的散文,就是语言的艺术品。它是培养中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学习祖国的语言,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最好教材之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词使用准确、形象、生动、传神。在《绿》中“踞”、“浮”、“拥”三个动词运用得十分准确、讲究。“踞”是“蹲”的意思,用“踞…  相似文献   

9.
一长期以来,在鲁迅《野草》研究领域,对《过客》的研究,大都偏重于思想的探索,而忽略艺术的剖析,即使在一些蜻蜓点水式的艺术分析的文字中,也出现了种种误解或曲解。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对话体的散文”(如唐弢先生等),或说“这是一出发人深思扣人心弦的独幕剧”(江苏人民出版社:《鲁迅散文选讲》),更有甚者,某位颇有影响的教授,对包括《过客》在内的《野草》中十六篇散文诗,则论定为“是不纯粹的,它不是审美的”,从而从形式上否定了《野草》,说“这不是一部散文诗集。”由此,可见研究者们,对于鲁迅  相似文献   

10.
贾谊是汉初杰出的政论家、辞赋家。他偏重以豪迈气势为文,其政论大都议论酣畅,气势雄浑,有战国纵横家遗风。他的散文代表作当首推《过秦论》。《过秦论》开中国散文中“史论”体裁的先河。该文旧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拟就其上篇,对贾谊政论的艺术特色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发展到宋代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出现了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描绘对象转向下层生活的普通人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这一时期的产生的艺术杰作,以叙事的手法,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其内容之复杂,技巧之精湛,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相似文献   

12.
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性格十分鲜明,虽然只出现过三次,但是她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社会语用学中顺应原则的角度,我们通过对刘姥姥的会话进行穷尽性的分析发现,刘姥姥特别顺应空间语境和人文语境,能根据说话当前的语境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这体现了刘姥姥高超的会话技巧,也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善于言辞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评论家对公认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的解读大多从美学和小说艺术的角度出发,认为该文本是具有强烈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代表作,是对文学传统的戏仿和颠覆,一般不太关注作品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批判。笔者经过研究认为,该文本在童话模式之下隐藏着一个社会政治批判的潜文本,是对美国主流社会中存在的“美国梦”的戏仿、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14.
“翰林图画院”是北宋“掌以绘画应奉”的御用宫廷画院。文章主要从“接收”制、“荐入”或“诏入”制、“补入”和“考入”制以及“荫补”制等几个方面考述了递补样翰林图画院在录用院画家制度上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刘坎龙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52-55,142
明清长篇小说中有一个很普遍的奇特现象,这就是往往以神奇怪异的故事开端。纵观此类作品,大体有三种模式。而《水浒传》作为章回小说的发轫之作更具有典型意义,其开篇的神奇怪异故事,功能不再仅仅是“入话”或引子,而是与整部作品融为一体,起着统摄全篇、表现主题、为人物辩护、解释的作用,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楼梦》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16.
“体语”在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图书馆读者工作中,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都是十分重要的,非语言交流即是采用“体语”(身体语言)所进行的交流活动,它具有示意性、暗示性、非强制性等特点。体语的类型十分丰富,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增强运用体语的艺术水平,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体语,这样才能保证体语运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柴刚 《科技资讯》2009,(20):197-198
绘画艺术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艺术活动,画家作画时就不可避免地会把个体感受与情感思想放入到艺术情境中进行体验,从而创作出带有情感倾向性的国画作品。这种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往往是语意个性化的表征.离不开意象元素的参与和体现。  相似文献   

18.
身体语言在交际中广泛应用,在小说里也同样适用。身体语言的描写常通过多方面表现,如穿着、动作、神态等等,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文学著作《红楼梦》关于身体语言方面的描写可谓出神入化,以其中经典描写片段为例,从多角度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身体语言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剖析。  相似文献   

19.
电影、电视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其技术特性,更在于对其艺术本体特性的认识。色彩语言作为影视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影视创作者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色彩语言的造型与叙事表达,更应该认识到色彩作为影视语言所具有的情感传达潜能。  相似文献   

20.
《刘心武续红楼梦》以还原作者原意为续书写作的目的,在续写过程中走进了索隐作者原意的误区,以致取貌遗神,不但没有实现"复原"的本意,而且压抑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在当代,续作者应该正视时间距离的存在,大胆地从当下诠释学处境出发,从而使《红楼梦》在当下"在"起来,形成原作丰富的表现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