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即使是一个乐盲,在听到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时,也一定能感受到乐曲所蕴含的一种洋溢着欢腾喜悦的情感。我们听爵士、蓝调、古典、流行和各种各样的音乐,不同的音乐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但为什么我们懂得欣赏音乐?人类的大脑如何把复杂的节奏、旋律、音质和音调拼凑成一个美妙的整体呢?有许多研究人类神经学的  相似文献   

2.
动物的节拍     
正乐感是人类独有的吗?来看看科学家们的新发现。音乐,人类耳朵独享的"奶酪蛋糕"?当你看到公园里或者街头上人们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的时候,你可能不会感到奇怪,人类对于音乐的感知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其实,人类并不是唯一的能够跟着音乐节拍舞动的动物,自然界有一些动物也具有这样的"节奏感"。动物对于音乐的这种认知行为到底是由于大脑的特化作用,还是建立在为了行使其他功能而形成的神经回路上的呢?  相似文献   

3.
陈晓琴 《科学之友》2009,(8):104-105
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主要有巫(巫见)、音乐奴隶和瞽3种人。有关商朝的民间音乐的材料很少,《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出生于波恩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荣耀光环延续至今。2021年10月9日,指挥家德克·卡夫坦带领闻名遐迩的波恩贝多芬管弦乐团,在电视及电信论坛上进行了《第十交响曲》世界首演现场直播,吸引了全球音乐爱好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吴家睿 《科学》2005,57(1):22-24
揭示人类自身所有遗传信息是1990年代国际科学界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根本目标。当2001年初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联合体(International Human Genome Sequencing Consortium,IHGSC)和美国的塞莱拉(Celera)公司分别在英国《自然》周刊和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人类基因组的“草图”时,科学家们发现,尽管这项工作取得了生命科学上里程碑式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微生物组整合计划将人体中发现的与健康相关的微生物置于中心舞台上。日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人类微生物组整合计划(iH MP)发布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两种疾病及妊娠过程中的微生物和人类数据资源。这将有助于理解人类宿主与相关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未来的精准医学研究具有重大价值。这一工作包括三项代表性研究:两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一篇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多年来,慢性病研究专注于人类细胞和细胞相互作用的过  相似文献   

7.
音乐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可以影响人们的身心,《礼记》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在古埃及,也有“音乐为人类灵魂妙药”的说法。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植物神经,使大脑得到休息,既可以解除疾病,又可以保养心性,正如大诗人白居易在《好听琴》一诗中所写:“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除此之外,音乐还被用于战争,利用音乐动摇敌军军心从而取胜。最有名的首推“四面楚歌”,公元前202年,项羽的3000多士兵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在垓下。韩信吩咐汉军士兵,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就在四周大声唱楚地的歌曲,…  相似文献   

8.
韦林巴赫(Weissenbach)及其同事,在本期《自然》杂志上介绍了“人类基因组的第二代连锁图”。此文的发表时间,是在另一个完整的基因连锁图在《科学》上公开后不足一月。这说明人类基因组工程的发展,是势如破竹,锐不可挡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那么人类是在什么时俟从猿的进化系统中分化出来?最早的人类的标志是什么?这些都是古人类学研究的问题。 什么是人的标志? 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和性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人类的特征是两足直立行走、大的脑子和高的智力。  相似文献   

10.
凌夫 《科学之友》2002,(11):23-23
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辗转难眠时,听上一张自己喜欢的音乐CD,也许就会睡着了。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更有效的催眠曲:你自己的大脑音乐。大脑自有音乐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大脑能够产生它自己内在的音乐,这一音乐可以用来治疗困扰成千上万人的病症:焦虑性失眠。研究人员称,通过对每个失  相似文献   

11.
周临舒  蒋存梅  杨玉芳 《科学通报》2012,(Z2):2674-2685
音乐和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杰出能力,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活动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语言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模块化的神经认知系统,独立于其他复杂的认知能力.然而,最近的研究,尤其是认知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表明音乐和语言在句法加工的各个方面存在大量重叠.本文简述了音乐和语言的句法理论,总结了近年来领域间句法形式、句法认知机制以及句法和意义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了已有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与语言相似,音乐的加工机制涉及大范围的脑区,探索音乐和语言的句法联系将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人类的认知脑功能.同时,研究成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语言能力发展和语言障碍临床治疗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哥白尼学说与《圣经》背道而驰,彻底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教会对传播颂扬"日心说"的人士加以迫害,尘封的历史档案中记载着罗马教廷对乔尔达诺·布鲁诺的暴虐……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1543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也问世了,这两位科学巨人向"神学"发起挑战,吹响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冲锋号。哥白尼革命带动了人类观念上的一系列变革,经历了血雨腥风的岁月后,人类在黑暗中沿  相似文献   

13.
1972年12月19日,随着南太平洋上空传来的一声音爆,小型太空舱冲破苍穹返回地球,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阿波罗17号从月球返回的时候,如今世界人口中的一大半都还没有出生,而现在,他们却在使用阿波罗计划带来的发明在自由沟通,而无需顾及千山万水和文化差异。人类历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照片被称为《蓝色大理石》和《地出》的两幅照片,由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拍摄,现在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照片。随着两张照片不断被使用,40年以来,它们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思维、态度举止以及政治政策。  相似文献   

14.
呼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曾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环境宣言》。虽然南北间对环境和环境开发的关系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距,但治理环境确实已被公认为人类共同的意愿。“为了人类的今天及其子孙后代的未来,保护环境乃是我们至高无上的目标,人类环境一样与  相似文献   

15.
据2007年4月号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音乐不但可让人愉悦、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激发大脑的灵感及提高智力,并可促进医学家认为无法改变的人类脑干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2):1-1
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只要人类被困在独一无二的一个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之中,全球变暖、核战争和基因病毒等迟早会将人类消灭殆尽。那么,在毁灭性打击到来之前,我们是否应该离开地球?请关注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必须离开地球?》。青藏铁路被誉为世界上伟大而神奇的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也是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本期让我们跟随专家去探索《世界难题:天路冻土》,并回顾他们《九死一生的探索历程》。——编者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辗转难眠时,听上一张自己喜欢的音乐CD,也许就会睡着了。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更有效的催眠曲:你自己的大脑音乐。大脑自有音乐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大脑能够产生它自己内在的音乐,这一音乐可以用来治疗困扰成千上万的病症:焦虑性失眠。研究人员称,通过对每个失眠患者播放属于他们自己大脑的音乐,这些睡眠失调的人就会安然进入梦乡,睡得更熟更深。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组织和美国塞莱拉基因组公司今年 2月分别在《自然》与《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各自绘制的人类基因组图谱 ,尽管两者之间团队合作存有争议 ,但使人们朝着正确理解人类生命机制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9.
最初的人出现在距今多少年前?最初的人出现在哪块大陆上?这两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学家许多年,至今仍是争论不休的焦点。达尔文在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年出版)一书中曾大胆推测“我们早期的祖先更可能生活在非洲”。当达尔文写下这些话时,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早期的人类化石。从那时到现在,人类学家在非洲已经发掘出比其他大洲数量更多、年代更早的人类始祖  相似文献   

20.
据2007年4月号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音乐不但可让人愉悦、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激发大脑的灵感及提高智力,并可促进医学家认为无法改变的人类脑干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