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小米全谷物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谷物食品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稻米和全麦等主食领域,全谷物小米的研究开发滞后。基于国内外全谷物的定义及中国实际,提出小米是一种重要的全谷物资源,小米全谷物食品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分析了中国当前小米加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小米全谷物食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全谷物糙米蒸煮时间长、不易熟化、适口性和消化性较差,且储藏周期短,限制了糙米粒食的消费与推广。为改善全谷物糙米蒸煮特性和满足消费者对全谷物糙米健康属性的追求,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提升其食用品质、营养功能性和储藏稳定性已成为当今全谷物糙米的研究重点。阐述了全谷物糙米的成分组成及结构特点,分析了影响全谷物糙米蒸煮品质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近年国内外采用的生物和物理加工技术以及新型非热加工技术在全谷物糙米加工中的应用,并阐明其工作原理及作用特点,指出了各种加工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对未来糙米粒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旨在为创制高品质、高营养、高生物利用度的易煮全谷物糙米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谷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同时也是人体摄入能量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对全谷物中营养成分会造成不同影响.综述了加工方式对全谷物营养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非生物加工方式和生物加工方式对全谷物营养功能的影响,为全谷物加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叶青 《广东科技》2014,(13):25-26
正米粉丝不添加化学药剂也能不糊汤、不断条,广式月饼吃得美味又健康,黑芝麻糊冲调方便又营养,这些消费要求统统都能得到满足。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酒家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发的"南方谷物方便食品专用配料制备及品质改良关键技术"项目,以全谷物糊类、片类和代餐乳类方便食品、米粉丝和广式月饼等南方主要方便食品品质改良为主线,通过突破专用配料绿色制备技术瓶颈,构建产品品质改良关键技术,研发系列专用设备和新产品,让传统食物更加健康。该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是一类品种多、营养全、味道美、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的大型可食用真菌。近10年来,我国食用菌育种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带动食用菌产量逐年攀升,但目前我国食用菌存在鲜食消费模式为主、加工产业链弱、加工率低、加工产品少、市场附加值低等产业问题,导致大量食用菌鲜品滞销而影响整个产业稳定。这些突出的问题造成食用菌产品在国内销售和国外出口时利润非常低,严重阻碍了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围绕目前我国食用菌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食用菌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食用菌加工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用上千大气压的高压加工食品是近年来日本研究人员新发明的技术,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果酱、果汁等水果制品的加工.目前在日本,高压食品已从研究阶段进入生产试销阶段.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目前日本在这一技术方、面的进展,简要地介绍高压食品加工的一些情况.一、高压食品加工的特点传统的食品加工为了达到产品的无菌、均匀、熟化等目的,都采用煮制和高温杀菌等加工手段.如此操作虽然达到了长时间保存食品的目的,但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诸如维生素之类的营养物质,影响产品的天然色泽,减弱了产品的风味.而高压食品加工则是在特制容器中对食品施以几千大气压的高压,在如此高压下微生物大多被杀死,达到保存食品的要求.同时不对产品进行高温处理,也大大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损失,并保持了食品的天然风味,这时水果类制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用高压法加工食品还能节约能源,据测算,加工同样的食品其所耗费的能量仅为加热法的10%不到.  相似文献   

7.
对杏及其加工制品的生产状况进行了概述,指出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指出制约我国杏及其加工制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如杏供应期短、加工能力薄弱等.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包括调整品种结构,研究和推广早熟品种、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发展低成本设施栽培,拓宽鲜杏和加工原料供应期,发展制干等加工产品,在大规模产地增强加工能力,开拓出口外销市场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果蔬脆片产品的特点及加工技术,指出目前我国在果蔬脆片加工工艺和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介绍了果蔬脆片的加工工艺、真空低温油炸技术及其加工设备、加工质量与食品安全控制、真空油炸技术的发展前景等问题,对提高产品卫生质量,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提供理论和实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甘薯枣是我国甘薯产区一种较为普遍的加工食品,其味甘甜,口感柔韧,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甘薯枣已成为我国主要出口的薯类食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甘薯枣产品质量,解决目前该产品所存在的淀粉糖化率低、“白心”多、色泽欠佳等问题,我们利用外源淀粉酶对甘薯  相似文献   

10.
1989年我国山楂栽培面积达到530万亩,2.37亿株,山楂果产量达到18.4万吨,预计到1992年占山楂总株数70%的幼树进入盛果期,山楂产量将达到41万吨.山楂产量的迅猛增长,形成了资源发展和加工能力的不适应,山楂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加工转化能力,若不解决加工利用和开拓市场销路问题,这种产销矛盾将日益突出.要解决上述矛盾出路在哪里?我们认为出路在于采用新技术,开展山楂加工综合利用、开发食用药用系列食品,改造老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立足于国内加工生产既适合于我国人民口味又容易保存的小包装山楂食品,着眼于国外发展果茶类、果肉类高档的作为主食的辅助食品.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市场的稳定和长期占领目标市场,解决来势迅猛的产销矛盾.  相似文献   

11.
粮食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也是我国食品加工和饲料行业的重要原料.因此,提高粮食质量管理水平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介绍我国粮食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管理主要做法的基础上,全面剖析了当前粮食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粮食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粮食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且干扰了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及社会安定,凸现了中国食品安全,尤其是在海产品生产、保存和加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阐释了从海产品的捕捞到原料和半成品的获取,在运输、保存和加工过程中,影响水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影响未来海产品生产、保存和加工技术发展趋势的5种因素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以数字技术CimatronE为工具,应用注塑模具设计理论和方法,以拉把塑件为例介绍模具设计中的型腔布局、分型面创建、成型零件设计、侧抽芯机构设计等数字化设计技术.通过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模具制造业采用现代设计技术,从而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501.3亿kg,粮食商品率与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然而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优势却没能转化成经济优势,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农业产业链条短,增值能力弱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等加快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粮食物流发展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国内外粮食物流状况探究吉林省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和构想,发现吉林省粮食物流体制和基础性问题是现存的主要问题。流通体制市场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制约着吉林省粮食物流的发展,同时吉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及其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吉林省粮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6.
水产品的流通主体涉及到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物流仓储环节.每个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既可能是上一环节的延续问题,也可能是本环节的新生问题.其原因主要有过度追求利润、诚信问题与监管漏洞,以及信息不对称与柠檬市场.借鉴国外经验,建议我国调控重点:检测重心前移、诚信教育、加强处罚、建立追溯制度和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7.
糙米因含有比精白米更多的基本营养素及主要功能性成分而成为当今人们公认的健康谷物.以综合利用糙米为目的,介绍了糙米及发芽糙米丰富的营养成分情况,糙米食用品质所存在的气味、口感、感官等方面的缺陷以及这些问题的改良方法,糙米及其制品的加工利用的研究现状.同时进一步探讨糙米改良前后所存在的储运、营养素标准制订、糙米制品如何形成体系的一些较宏观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对糙米的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蟹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也是诱发过敏反应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了解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种类及抗原表位,探究有效的蟹类致敏性消减技术等极为迫切。阐明蟹类水产品过敏原及其抗原表位是消减其致敏性的重要前提,概述了国内外分离鉴定的蟹类水产品过敏原,包括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质钙结合蛋白、磷酸丙糖异构酶、细丝蛋白c等;总结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一珠一化合物技术等定位分析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的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概况。比较了辐照技术、超声技术、美拉德反应技术、酶法交联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现代加工处理方法,或修饰过敏原抗原表位或破坏过敏原蛋白质结构,从而消减蟹类水产品过敏原致敏性。着重分析了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的未来研究趋势,提出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结构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解析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对比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在蟹类水产品致敏性消减方面的优缺点,提出未来重点发展复合加工处理方式,以便更大程度地降低过敏原致敏性,从而为低致敏性的蟹类食品或生物制品的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提供了具有良好营养和理化特性且低成本的蛋白质来源。在大豆加工产业链中,大豆蛋白和大豆肽是非常重要的延伸产品,因在预防和缓解某些疾病方面有不可忽视的利用价值,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以及消费者的关注,其作为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大豆蛋白及大豆肽的生产工艺、生理活性,同时论述了大豆蛋白的食用安全性及加工特性。分别比较了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的现存工艺及新工艺的差异,提出了新工艺的优势和特点,为大豆蛋白和大豆肽的生产加工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重点介绍了大豆蛋白及大豆肽的生物活性,包括降血脂、调节免疫力、改善骨质疏松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并对新的生物活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大豆蛋白加工特性中良好的凝胶性、乳化性和组织化进行了介绍,特别对于组织化大豆蛋白(人造肉)国内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