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芳  张敏 《海峡科学》2014,(9):95-96
民办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经济腾飞的重要环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然而,生源逐年锐减、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等因素都在制约着民办高职院校的健康有序发展.该文从分析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特征、学生特点入手,着重探讨推行校企一体化、职业技能大赛、个性化培养方案、“双证书”制等工作,以期改善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职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刘伟  李新  张虹  杨鑫 《科技咨询导报》2014,(35):251-252
开展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高专院校的社会责任,构建多功能社会服务平台是促进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实践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要注重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并应发挥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分清主次,摸清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发展途径、手段与趋势,把握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实现的机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示范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许敏 《科技信息》2012,(33):283-283,310
民办高职档案伴随着民办高职应运而生,要实现档案工作持续、有效地发展,档案管理创新势在必行。创新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和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促进档案事业长足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满足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办学要求。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校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等多元服务社会的体制与机制。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框架构建应从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深化政校企合作,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深化国内外校际合作,积极推进东西部高职合作办学,拓展国际教育市场等方面展开。高职院校服务社会措施应从树立办学理念、建立运行机制与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首要而重要的任务。在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富有创新意识的实践,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是实现高职院校服务社会需求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校企合作的分析,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普遍处于浅层次的现状,找出问题的原因,总结出五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并提出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从而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经统计分析全国1390所高职院校提交的2021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论文对技术技能积累视域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适应性进行总体现状及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适应性总体较弱,在区域上亟需关注东北地区院校,国家培优建设项目上关注部分示范和"双高"院校在多个因素上存在零值的情况。通过构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适应性的回归模型,发现"双师"素质专任教师、企业提供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协同创新中心等因素是技术技能积累视域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仍需建立协调生态,促进适应性整体提升;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保障技术技能积累及社会服务人才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凝聚校企双方技术技能积累资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性原则已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中。高职院校提倡校企合作,与市场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企业为适应市场在管理上的创新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通过论述企业市场部的职能与功能。探讨了高职院校设立市场部的职能与功能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有高职特色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新时期对高职院校的客观要求。该文从服务社会的新模式、培训体系、教师的实践能力、"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土建专业自主招生方案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社会服务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申碧涛 《科技资讯》2009,(31):233-234
摘要:高职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纽成部分,是国家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是高职院校贴近市场,服务社会,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的一种选择。高职教育应强调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企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下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面向就业,源于岗位,强化实践,注重实施,与社会需要和个体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树立良好的市场、质量、服务和效益观念。本文提出了民办高职院校该如何突出民办职业教育的特色,具体从人才培养及定位、职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办馆条件差,服务需求低,工作人员专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多重困难,是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缘由。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从服务手段,服务方式,阅读推广活动,学生志愿者服务四个方面入手,创新了服务工作。服务创新吸引了众多学生,激活了馆藏资源,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实践证明,民营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出路,是在现有体制和现有资源条件下的理念和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加大了对应用型科研成果和实践型人才的需要,这对民办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在科研工作和服务社会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从提高教师科研综合素质、突出应用性研究、加强科研团队的培育、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科研和技术服务的管理、构建多功能技术服务平台等六个方面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高职教育如何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骆华  卢正洪  牟江涛 《科技资讯》2011,(25):222-222
针对目前民办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通过分析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现状以及目前软件企业用人的需求,从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开展校企合作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对职业教育和企业实现长足发展具有巨大作用。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该文结合实例,探讨、总结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构建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及形成长效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众多中小企业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机遇.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始终坚持多方联动、深化校企合作关系,搭建平台、拓宽校企合作途径,引企入教、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探究规律、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拓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得以体现的重要途径。在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的服务理念和主动意识不强、服务缺少连续性的特点,对高职院校内部建立社会服务导向机制、管理运行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创收分配机制、信息机制进行探索,以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使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何孟渺 《科技资讯》2013,(8):223-224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土地面积少,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现已跃升到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并不高,经济的发展仍以粗放式为主,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利润微薄,与世界强国相比,差距明显,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和创造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中国必须成为人才大国和人才强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公办、民办、自学、自考等多种渠道培养不同层次的各方面人才,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但随着世界经济向纵深发展,其时代特征也越来越明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精细化、多样化,但许多院校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不相一致,存在着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和创造大国,不但要源源不断地输入适合社会需求拥有高技术高素质的研发创新人才和高素质高智商的管理人才,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尤其是能操作又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可以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与企业联手,本着合作规划,合作培养,共同受益的原则,进行校企紧密合作,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创造效益。高职院校可以工学结合,分阶段、递进的方式,以三位导师、三方管理、三元评价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仅实现校企双赢,更有利于学生迅速走上就业岗位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袁明伦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161-163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开展工学结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构建校企双方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