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伟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3):131-135
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和萧统的作品集《文选》各自采取了不同的理论标准来表达自己的文体分类思想。文章从两书各自专列文体入手,具体辨析两书文体分类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并从中管窥两书作者的文体观。  相似文献   

2.
虽然《广雅》是因循《尔雅》旧目,篇内义类的排列顺序也大致相当,但后出转精,《广雅》由于是要增广、扩大《尔雅》所未悉备的内容,两书并不完全雷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数量上的巨大差距,范围也有广狭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语法修辞讲话》和《汉语修辞学》是修辞学史上继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后出现的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虽均为修辞类著作,但两书的理论体系和论述方法却大相径庭,修辞理念大不相同,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修辞观点。  相似文献   

4.
名量词种类丰富、使用频繁,是《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的共同特点。两书在名量词的使用上表现为"大同""小异"。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在名量词的数量上、种类上,《朴通事谚解》都更胜一筹;表示同一事物,两书中所用的名词量词也有所不同。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和两书的内容有关,《老乞大谚解》内容相对较为单一,而《朴通事谚解》取材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5.
《西藏考》是清光绪间刻本,主要内容为巴勒布、布鲁克巴奏书及七十九族分辖经过,碑文、摩崖文及题词,路程几部分。通过比较,可以认为:《西藏考》不是《西藏志》的衍生书,其材料取自于或抄录于《西藏志考》;《西藏志考》成书应在前,《西藏志》是在《西藏志考》基础上调整、修改而成的。《西藏志考》应是《西藏考》、《西藏志》两书共有之"祖本"。  相似文献   

6.
以动词为纲,全面调查描写了<论语>与<世说新语>中的双宾语.将两书中的双宾动词划分为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双宾句式在两书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对比分析两书中用法的不同,反映出双宾句型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发展轨迹和双宾旬式的某些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7.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8.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古文观止》是清初科举政策影响下产生的蒙学教材,《古文辞类纂》则是在乾嘉时期骈文复兴的背景下为提倡古文“正统”而产生的。基于两书选文情况判断,《古文观止》与《古文辞类纂》的文体分类相似,但姚鼐所编《古文辞类纂》在分类上比《古文观止》更为详细。就写作背景与目的来看,《古文观止》为迎合统治者需要,选文的文风偏向于典雅醇正,选入少量骈文,为八股文写作服务;《古文辞类纂》则是姚鼐用来宣扬自己的文统、道统,借古文彰显自己的主张的。基于吴楚材、吴调侯与姚鼐对道统的不同理解,《古文观止》以选文体现纲常伦理,而《古文辞类纂》则不对六经文章妄加评议,实际上均是推崇程朱理学的体现。二书的成书时代影响编者的编选目的,这是导致两种古文选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水浒传》两书的主题曾众说纷纭,其成书年代亦歧意屡见。两书的作者也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有认为均为罗贯中作;有认为均为施耐庵作;有认为系施、罗合作,但又有施年长于罗、为罗师、和罗年长于施、施为罗加工这两种说法;有的则认为两书均非施、罗作。本文试从作品内部——两书之异同来探讨两书作者的  相似文献   

10.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文献,《孟子》和《孝经》对"孝"都有着丰富的论述,前辈学者已经指出了两者的相似性。通过从"为何行孝"、"何谓孝"以及"如何行孝"等三个方面比较二者所蕴含的孝道思想,可见《孝经》与《孟子》的论述既有某些契合之处,又有着明显不同。这些不同显示出《孝经》鲜明的"移孝作忠"和"教孝劝忠"的思想特点,反映了先秦时期孝观念变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全明词》《全清词》辑补示例及其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全明词》和《全清词》(顺康卷)这两部断代词的全集一起问世,堪称学术界的一大盛事。但两书在作家、作品方面,都存在漏收以及其他问题。现在根据清初徐崧《百城烟水》,为两书做一些增补,同时谈谈有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高祖本纪》、《太祖本纪》为个案对这两部史书《史记》、《清史稿》的人物描写作了比较性的解析,从 《史记》到《清史稿》人物的描写艺术呈现诸多不同,其展现人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侧重故事塑造与侧重略述经历 的不同、以直笔h写人与以赞笔写人的不同、强化传奇性与弱化传奇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的重农学说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一是以《商君书》、《管子》为代表的法家重农学说,一是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传统重农思想。商鞅及商鞅学派的重农学说,集中见于《商君书》的有关论述,并被概括为“农战“理论。《吕氏春秋》的重农理论,是西周重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历代学者对《诗经·国风》主旨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汉代《毛诗序》从政治观念出发,对《国风》的解读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宋代《诗集传》从情感方面解读,将《国风》中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评为"淫奔之诗".《诗经原始》通过"反复涵咏"的方式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推究诗人原意.三者虽各有偏颇,但都为解读《国风》提供了新角度,都...  相似文献   

16.
《歧路灯》是真正的文人独立创作的、以家庭为中心描摹世态的杰出长篇白话小说,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这一写实主义传统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它既是《水浒传》《金瓶梅》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又是与《红楼梦》在几乎相同的历史条件下,由具有不同世界观、艺术观的作家的不同创作实践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融合兼采了多家思想,对《庄子》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接收态度,多处以不同形式援引化用《庄子》入文,包括以点明出处的方式引用《庄子》语句,对庄子寓言本义予以继承、发展、改造,或者直接吸收其思想观点.引用后的庄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其固有的偏激苛责,更符合《吕氏春秋》所持的抚民以静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继《春秋》而纂史,成《太史公书》一百三十卷,凡五十余万言。这部被后世称为《史记》的煌煌巨著,是汉武帝以前中华学术文化之总汇。《史记》刻本产生于北宋淳化五年,与唐以前写本文字多有不同。《太平御览》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编写的一部类书,引用了大量唐以前文献,《史记》是其中之一,且尤为丰富。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82年出版)为据,广参王念孙、王叔岷等诸家之说,考证了刻本《史记》文字的某些讹、误、衍、夺,为《史记》文本的整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为例,对《字林》与《说文》中同字不同释义中引申义情况逐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字林》在这一方面对《说文》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虚字说》和《经传释词》两书为研究基础,对袁仁林、王引之两人的虚词分类方法作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归纳出两者的虚词分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