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轧制过程的基础上,对自校正调节器的性能作了大量的仿真研究后,确定把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应用于冷连轧机张力 AGC 系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自校正调节器应用于轧制过程 AGC 系统是可行的,且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冷连轧机张力厚控系统,表明该系统是时变动态系统,从而确定使用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应用于该系统。对实际系统进行了辨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了自校正调节器控制效果优于PID调节器,而渐消记忆的递推最小二乘法是一种较好的在线辨识算法。将自校正调节器应用于实际张力厚控系统,使得带铜厚差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虑一类基于最小二乘估计和最小方差控制的自校正调节器的收敛性,这种调节器首先是由K.J.Astrom引进的.有关这种调节器的收敛性已有很多结果,但是从模拟中发现的发散性问题,还没有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本文着重研究自校正调节器的发散问题,同时也给出一个收敛性的结果. 考虑如下的ARMAX模型:y(t)=θ_0~Tφ(t-1)+b_1u(t-1)+e(t).这里θ_0和φ(t)分别是参数向量和数据向量,其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极点配置自校正(调节器)在线优化的收敛性和对缓时变参数系统的适用性。文章给出这种(调节器在参数估计存在偏差情况下的收敛条件),指出这种(调节器)具有的良好鲁棒特性,为缓时变伺服系统(实现)参数自适应与动态响应最优化的组合自(校正)控制提供一种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微处理器实现自校正调节器的算法。该算法用最小二乘法在线辨识对象特性的变化,用最小方差作为其控制策略,从而及时地对控制算式进行自动修正,适应各种工况的变化。为了提高控制精度以及使它能适应受控输出比操纵量较多的系统,本编写程序采用了32位浮点的软件格式,并对基本的自校正算法作了修正。数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自校正调节器的控制效果优于PID调节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双机架可逆冷连轧卷取机卷取张力控制中存在的张力波动问题,引入预测控制算法,在间接-直接张力复合控制思想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矩阵预测控制器代替原系统张力PI调节器的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动态特性改善,保证了张力控制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用最小二乘递推算法,在线辨识温度控制系统的参数,并采用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个采用自校正调节器(STR)的炉温控制系统,自校正控制集参数在线辨识和调节器设计于一体,较之于常规的PID调节方法,其控制性能(跟随性能和抗扰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尤其可以克服时变参数对系统的影响,须知:电阻炉是一个具有时变、纯滞后和大惯性的对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校正控制(STR)其控制效果优于PID控制,本文将介绍系统的控制原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结构。图5,参3。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一般的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和广义最小方差调节器跟踪设定值的情况进行了数字仿真。通过引入积分补偿和对设定值进行平滑等措施,明显地改进了原广义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的性能。约束控制方差的自校正控制算法,兼有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和广义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两者的优点。文中给出的仿真结果,对工业过程的实时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将自校正调节器理论用于液位控制。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结构、自校正调节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将运行结果与常规PID控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将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印染厂布铗丝光机同步传动系统中,主要介绍系统原理、同步方案、张力传感器和稳定性分析等。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这项高新技术可以推广应用到印染厂中的任何机台上。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冷轧卷取机张力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指出动态张力模型是一个惯性环节,而且随着不同的工艺状况其模型参数也在变化,针对变参数模型,采用变参数的调节器才能维持张力系统动态响应特性不变.为此提出了基于确定性模型,并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变化的参数,在工程最佳指标下去在线调节PI调节器参数,从而使控制系统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维持工程最佳性能指标,达到最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控制张力的单片机伺服电机调速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单片机、DAC、调节器、控制信号产生及过流保护等电路,从系统供需双方差异入手,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设制软件来达到控制材料张力的目的.该系统具有控制精确、功能齐全、可靠性高等特点,适用于包装机械中材料供给控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字控制系统调节器 R- S- T通用结构的基本思想 ,提出数字 PID调节器的 R- S- T算法 ,它很好地解决了数字 PID调节器与系统动态品质的一般性关系问题 ,这是一种基于和系统闭环动态品质密切相关联的闭环特征方程的数字 PID直接快速计算方法。所提出的算法模式 ,特别适用于含数字 PID调节器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15.
数字控制系统调节器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线性时不变数字控制系统,对常用的数字调节器的R-S-T算法结构进行了研究。该算法能很好地解决了数字调节器与系统动态品质的一般性关系问题。这是一种和系统闭环动态性能密切相关联的直接快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在中心卷取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如何运用直接张力控制法和间接张力控制法,着重介绍如何将间接张力控制法的两种控制方式——最大力矩控制和复合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这些方法设计的系统更具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纤维自动铺放设备中纤维张力控制要求和传统张力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重锤式张力控制系统。该系统将重锤作为张力控制缓冲环节,通过控制重锤位置间接控制张力。系统以运动控制器为控制核心,交流伺服电机为执行元件,激光位移传感器为检测元件。采用模糊PID作为重锤位置控制算法,以充分考虑重锤加速度对纤维张力的影响,避免张力波动。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张力控制系统在有效避免铺放过程中的断线、松弛等问题的同时,其纤维张力的静差率和波动率均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卷绕机械的张力控制系统为时变非线性系统,传统控制系统的精度较难保证.根据“中心 表面”新型收卷模型的张力控制原理,对其自动控制系统模型进行研究,进而设计和开发该类机械的张力自动控制系统.实践证明,该控制系统能较好地解决以往卷绕机械存在的张力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滞环两态电流调节器工作频率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分析了影响电机传动系统中滞环两态电流调节器工作频率的主要因素。由此提出一种稳频控制技术,该技术直接将滞环两态电流调节器的工作频率作为正反馈信号,通过动态控制滞环两态电流调节器的滞环宽度随其工作频率成正比变化,达到降低变流器直流端输入电压或电机转速变化的影响、稳定滞环两态电流调节器工作频率的目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电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并且抑制了其可能出现的混沌运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