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剧,我国许多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粗放方式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继续下去,我国的资源与环境将不堪重负,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3):14-15
针对当前导致城镇人居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强化城镇规划、建筑环境、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与协同攻关,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覆盖建筑室内环境、居住区环境和居住区周边城镇环境三个尺度,围绕人居环境的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和适宜五大目标,系统开展人居环境规划设计、预测评估、监测检测、控制改善、污染减排等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取得保障人居环境高品质、低排放的关键技术突破,建立和完善人居环境改善和保障集成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和技术经济政策,最终通过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在消耗资源、能源最低的前提下,有效跨越“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整体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水平,实质性推动绿色建筑、生态和谐城镇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峰 《科学大观园》2014,(17):64-65
<正>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日益关注的四大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类生活的严重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指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引起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表现,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约为230亿吨。比20世纪初增加20%。至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24):74-75
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着行业巨大产能与资源自给、能源消耗、环境负荷之间的严峻挑战,采用以“资源节约、节能减排”为特征的钢铁材料的绿色制造已成为钢铁行业关注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TMCP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传统TMCP技术采用“低温大压下”和“微合金化”,必然造成钢材成本的提升和资源的消耗,并且因现代化轧机能力已接近极限而无法轻易实现,还易于产生热轧钢板表面质量、板形、冷却强度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总体进程.而传统农业,特别是石油农业在对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如果继续沿着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走下去,我国的农业资源和环境将难以为继.必须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使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逐步得以解决,从而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人类仅仅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就将地球上以石油和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了超过三分之一,而目前消耗的速度还在加快。如果按现在的消耗速度估算,人类再用数十年就会耗尽地球用了数十亿年才形成的化石能源。更为严重的是,人类在使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使用效率低下,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科学地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从2002年起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全球消耗橡胶资源总量前列的国家,2006年橡胶消耗量达550万吨,橡胶资源的消耗量占世界的23%,而橡胶资源的占有量却不到10%,橡胶资源十分匮乏。2007年我国橡胶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超过石油和铁矿石,达到71.6%,在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中对外依存度处于前列。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成为描述区域发展限制程度最常用的概念,受到普遍重视与广泛应用。本文系统总结了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的研究现状、研究基本思路,并从指标体系构建、预警制度建设、3S技术手段应用等方面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业园区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目前正面临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工业园区处于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需要园区绿色评价技术作为衡量发展水平和指导建设方向的依据。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几种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在物质流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基于资源产出率提出了几种针对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的资源产出率评价核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江苏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环境问题,特别是水环境问题逐步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本项目的设计源自2007年太湖水污染导致的无锡饮用水危机事件,本次事件发生后,我们反思,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太湖水环境监管能力,综合协调各级、各部门的数据资源,以达到提升江苏省环境保护管理与决策水平的目的。本文在论述了数据共享在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创新点进行了分析,以实际成果和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湖泊生态环境综合管理提供了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经济流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揭示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各种弊端,提出了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的经济流程,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对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基本原则和发展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可循环规律来重塑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互动流程、生态化产业链对接和集成流程和企业内部可循环的工艺流程,促进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和利用的高效化,废弃物排放的无害化和再资源化,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循环化。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头20年,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发展战略的重要转型时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实现了初步小康社会,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社会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反映了我们体制、机制改革的滞后和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我国政府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统一规范资源科技名词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在走进 2 0世纪之后得到了蓬勃发展 ,尤其是 2 0世纪中叶以来 ,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兴起 ,资源科学就是在这种学科的综合与交叉的潮流推动下 ,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促发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横向科学领域。资源是财富的源泉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在经历了近三百年的科学技术带来的工业革命之后发现 ,这个强大的物质文明的社会基础———自然资源 ,供应出现了危机 !由于人类忽视了对资源理论的研究 ,资源紧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资源问题愈演愈烈 ,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当前 ,我国正处…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是资源的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必须依靠一定的资源基础和环境容量来支撑,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增长、福利的提高和资源存量、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成为困惑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是必须正视并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即源于此.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出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既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存在着深刻的制度根源。只有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树立新的生态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和有效配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城乡建设速度空前、规模空前,资源与环境态势严峻。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城乡建设和建筑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今后城乡建设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在内的石化资源的广泛开采和利用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地球带来空前深重的环境危机。人类正在不知不觉中迈进了后化石时代。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探讨人类将如何应对后化石时代所要面临的能源和材料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关键生态区的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世界与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与威胁,这已成为地球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极严重障碍,引起了国际政治界、科学界与社会公众团体以及媒体的极大关注.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资源(淡水、粮食、能源、可耕地、森林、草地)的相对/绝对匮缺,环境(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温室气体剧增引起的全球变暖及由此导致的极端气候、灾害的连锁反应,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丧失与灭绝,以及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扩展等.生态区评价(ecoregional as-sessment or bioregional assessment)对以上问题给予科学机理的评定,政策方面的评判与调整和管理对策的制定,这是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重要步骤,是为了解决各国普遍存在且日益紧张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育之间的矛盾而进行的区域性或问题倾向性评价,是将科学家的科学问题与决策者的政策和行政管理者的可行性紧密结合起来的综合方案.评价方案虽因对象与方法很不相同,但均对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开发与保育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5):26-26,35
据相关报道,我国目前食品包装占商品包装总量的70%,覆盖了纸、塑、玻璃、金属四大包装,它们均可从其能源与资源消耗中寻找碳排放的“碳足迹”。同时,《循环经济促进法》中也明确了未来我国的经济走势必将会向“减量化”和“资源化”过渡。伴随该法的颁布与实施,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各地、各级政府将“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