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制备壳聚糖包覆的磁性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微球并考察其体外表征。方法以五羰基铁为原料制备羰基铁粉纳米颗粒,非溶剂法将羰基铁粉纳米颗粒与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复合,并用壳聚糖包覆制备成壳聚糖包覆磁性血卟啉衍生物微球(CS-M-HPD)。使用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和磁力测定仪考察微球的表征。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该微球为球形,分散性良好,粒径大多集中在290~300 nm。微球羰基铁粉纯度高,呈现优良磁性。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壳聚糖对磁性HPD的包覆,得到了单分散性磁性HPD微球,为进一步研究该微球靶向光动力治疗肿瘤的生物活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毛细管微模塑技术和转移微模塑技术, 以硅片为栽片, 以图案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弹性体为模板, 以聚碳硅烷(PCS)和聚硅氮烷(PSZ)为先驱体, 经过先驱体的渗入、先驱体的交联固化、弹性模板的去除以及图案化先驱体的无机化, 制备了图案化SiC和SiCN陶瓷微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陶瓷微结构的尺寸和形状受模板的图案化尺寸和形状控制. 由于SiC和SiCN非氧化物陶瓷自身的优良性能将使得所制备的图案化SiC和SiCN陶瓷微结构在高温、高压等环境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携SiRNA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通过沉默肝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实现肝癌耐药的逆转.方法 合成针对MDR1的RNA干扰小片段(SiRNA),通过超声复乳法制备携药微球,转染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 -Fu.运用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方法,通过检测其mRNA及P糖蛋白表达水平,评价RNA干扰对MDR1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RNA干扰逆转Bel-7402/5 Fu细胞对药性的效果,通过实验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之间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计算RNA干扰组细胞的耐药逆转倍数.结果 在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中,RNA干扰明显抑制了MDR1 mRNA和蛋白产物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且出现了P糖蛋白的持续低表达.MTT法显示,相同药物浓度下,实验组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表明其耐药性明显下降,其对药逆转倍数为11.56.结论 携SiRNA的PLGA微球能够有效减少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的MDR1mRNA及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银镜反应的方法,实现了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纳米银粒子的制备.通过改变反应温度、银氨溶液的浓度、还原剂的种类以及离心洗涤的次数,可以时纳米银粒子的粒径、包覆程度和反应速度进行调节.纳米银粒子包覆的二氧化硅胶体微球的微观结构可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5.
由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子、催化等性质,其成为了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但它们容易发生聚集、表面易被氧化等缺点也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通过胶体粒子来稳定这些纳米粒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利用胶体微球自组装的特性以及特殊的核壳结构来实现这些纳米粒子的规则排列和复合结构的构筑。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金属纳米粒子及其化合物功能化的胶体微球的制备的最新进展,并在最后就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单分散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自组装形成的有序胶体晶体结构为模板, 制备了铟锡氧化物(ITO)有序大孔材料.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低温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ITO大孔材料的形态及其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烧结温度在500℃时, 能够得到较为完善的三维ITO大孔材料, 空间排布高度有序, 其有序结构与模板中PMMA微球自组装方式完全相同. 孔径大小均匀(~450 nm), 较之PMMA微球有所收缩, BET比表面积为389 m2 · g-1, 孔容为0.36 cm3 · g-1. 此外, 发现Sn掺杂率物质的量比为5%时, 在真空中退火, ITO大孔材料的导电性能最好, 电阻率为8.2×10-3 W · cm, 初步讨论了ITO大孔材料的导电机制, 认为氧缺位是获得较好电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表面为良导体微球的电动旋转研究是一项对无标记生物传感器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技术,未见相关报道.采用化学镀金方法,分别在直径为15和25μm的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裹一层厚度约50 nm的金膜,并将此表面镀金微球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电动旋转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频段(100 Hz~100 kHz)表面镀金聚苯乙烯微球作与电场反向的电动旋转运动,且相同条件下,对应最大旋转速度高于表面未修饰聚苯乙烯微球.以行波交流电渗及诱导电渗理论为基础,对表面镀金聚苯乙烯微球的电动旋转现象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纳米荧光粒子实验表征镀金微球周围的流体流动现象,验证了定性分析的合理性.推导了行波交流电渗导致的表面镀金聚苯乙烯微球的电动旋转速度公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时间、体系离子强度、离子共聚体(苯乙烯磺酸钠)浓度等因素,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单分散性聚苯乙烯(PS)胶体微球,并使之形成面心立方(fcc)密堆积为主的胶体晶体.利用FDTD方法计算了胶体晶体表面的显色特性,和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格拉司琼纳米乳(granisetron nanoemulsion, GRN-NE)并考察其理化特征.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处方,以十四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 IPM)为油相、卵磷脂(Phosphatidyl choline, PC)和吐温80(Tween80, T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Alcohol, Alc)为助表面活性剂,按GRN:IPM:PC:T80:Alc:water= 0.05:1.15:1.4:1.25:14.6的配比,采用自微乳化法制备GRN-NE.用pH计、黏度计、电导仪、折光仪、激光粒度测定仪、TEM和DSC对其进行表征,考察稳定性.结果 制备的GRN-NE pH为6.83,黏度为21.70 mPa·S,电导率为0.42 ms·cm-1,折光率为1.3771 nD25,透射电镜下纳米乳乳滴呈球形,外观圆整,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64 nm,Zeta电位为-28.3 mv,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方法工艺简单可行,制备的纳米乳质量稳定,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生物多功能复合材料——加替沙星.壳聚糖纳米粒胶联羊膜药膜,并观察其体外缓释性能及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离子胶联法制备加替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并检测其表征,然后将栽药纳米粒加入到纤维蛋白胶中,混匀后再与羊膜胶联制成加替沙星-壳聚糖纳米粒胶联羊膜药膜,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加替沙星的浓度,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加替沙星纳米粒的粒径为291±33nm,载药量为10.46%,包封率为61.32%。载有纳米药物的纤维蛋白胶与羊膜基底面粘合紧密,呈圆形的加替沙星纳米粒附着在胶原纤维的网状结构上。在体外,加替沙星-壳聚糖纳米粒胶联羊膜药膜可持续释药达15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5μg/ml和0.42μg/ml。结论加替沙星-壳聚糖纳米粒胶联羊膜药膜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及抑茵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