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埕海一区一号人工岛的救逃生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法律法规对人工岛救逃生设施的要求,人工岛救逃生设施配置现状以及两栖救生设施适用性分析和选择进行研究,进而得出埕海一区一号人工岛安全的、可靠的、针对性的救逃生方式。  相似文献   

2.
滩海人工岛开发工程受到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影响,安全风险高。人工岛安全设计对滩海石油人工岛开发工程的安全生产具有童要的意义。目前,国内还没有对人工岛的安全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可供参考的规范标准,通过对API标准的分析,人工岛设计阶段可以从人工岛岛面设施整体布局,危险区域划分,设计及危险源分析三个方面采取合理的措施保障滩海人工岛开发工程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大港油田在开发滩海油气田过程中修建了包括人工岛、输油(气)管线、平台等设施,这些近岸滩涂油气生产设施实现了大港油田实现海油陆采,同时也是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危险源。本文叙述了防止溢油事故发生、降低溢油危害可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提高近岸滩涂石油设施的安全技术水平;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和维护;完善溢油应急计划和组织系统;溢油轨迹监控和溢油处理等。  相似文献   

4.
FPSO(Floating Production,Storage and off-load-ing system;浮式油轮生产储油卸油系统)是为海上油田生产服务的大型生产装置,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海上油气开发生产设施的主流方式之一.FPSO系统的仿真实现,可以模拟不同工况和危险工况,对满足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避免事故发生等各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出了喷射火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以及判定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设备或材料被动防护有效性的标准,分析了被动防护有效性的3个判定标准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导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本质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6.
刘清志  王婷  窦吉芳 《河南科学》2012,(10):1544-1548
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接替资源,且由于独特的形成、富集与分布规律,非常规油气资源并不能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开采.首先对油气资源经济评价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将常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广泛使用的净现值法与实物期权法进行对比,针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特点,该案例研究构建以实物期权法为基础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方法,通过对西部某省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资项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应该持有资产以待开发;第一年无论价格是上升还是下降,都选择持有资产以期获取更大的收益;第二年在价格上涨的趋势下,非常规油气资源理应立即开发,如果价格下跌,则继续持有.该案例研究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资项目不同阶段应该选择持有以待开发还是立即开发提供了依据,验证了以实物期权为基础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采用分形插值方法对砂体的展布规律进行研究,从全新的角度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分析论证了使用分形插值方法研究砂体展布的可行性,并以塔巴庙地区太原组砂体为例,做出了砂体展布的平面展布图和三维展布图,由此对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预测,结果较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盐定地区长81段沉积体系分析与圈闭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盐定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发现,在多个含油气富集区建产,勘探开发潜力巨大。首次将长81段精细划分为两个砂体组,根据沉积背景和重矿物组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长81时期主要有北部和北西两个物源方向。通过分析研究区砂体沉积展布及圈闭成因,将砂岩顶面构造图与砂体展布图叠合,进行圈闭评价,得出研究区长81存在8个现实圈闭和2个评价圈闭,为下步有利区勘探和油田滚动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松辽盆地尚2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的分析方法,研究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结果表明:油源断裂是油气向扶杨油层垂向运移的输导通道;断裂密集带边部的地垒、断阶构造是油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及前缘席状砂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砂体类型.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为反向断层配合砂体侧向输导运聚模式与南北向展布砂体侧向输导运聚模式.该研究为油气开采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董健 《广东科技》2010,19(12):40-41
分析加油站的火灾危险因素,介绍油气回收、容器阻隔防爆技术在加油站工艺设施的应用对防火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浅水区斜坡人工岛海冰危害及减灾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减轻海冰对斜坡人工岛的灾害性影响,经过现场调查和分析,揭示了由于大面积冰盘的能量使其一部分与斜坡人工岛发生作用而产生爬坡、破坏和堆积现象,确定了斜坡人工岛前海冰堆积体的形状.现场调查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曲面破冰结构诱导海冰在斜坡人工岛前形成堆积体,可以增加海冰接触人工岛的能量消耗,降低海冰对斜坡人工岛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结合塔中地区沉积构造特征,运用油源对比指标、油气包裹体镜下观察、均一温度测试以及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具有多来源、多期次成藏的特点.利用失利井分析资料,对泥盆系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确定,认为圈闭、储层物性、油源断层和保存条件是成藏的主控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多因素叠合法对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的油气成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认为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有利区主要沿塔中Ⅱ号断裂带分布,同时在塔中10号断裂带西部倾末端也有发育,这些地区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老河口油田桩106地区馆陶组是曲流河道砂体成藏.本文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的研究入手,分析了曲流河道砂体油气藏的形成条件、油气藏类型,并寻找该地区河道砂体成藏的控制因素.认为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曲流河河道砂体,主要有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等3种油藏类型.丰富优质的油源、优越的油气运聚条件以及良好的储盖组合是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盆控断层和输导层共同构成“网毯式”的油气输导体系,对该区馆陶组油气的运聚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储盖组合决定油气富集层位,沉积相变影响储层分布及物性,从而影响含油层系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油气成藏规律对油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在研究沉积相、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油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朝阳沟油田朝84-6区块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有源储压差控制油气藏规模、构造作用控制油气的聚集与分异、沉积相控制油气藏分布三种因素;油气成藏存在断裂侧向输导斜坡高位断块油气聚集成藏、砂体侧向输导断裂遮挡油气聚集成藏、断裂侧向封闭垂向输导岩性圈闭油气聚集成藏三种模式。该项研究可以为类似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的分析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油田)是中国石油在南方唯一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地区分公司,集油气、新能源勘探开发和生产销售为一体,实行"主营业务归核化、辅助业务专业化、组织结构扁平化、工程服务市场化、生产经营数字化"新型油公司管理模式.公司现有油气勘查项目9个,矿权总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分布于中国南方的苏皖鄂湘川渝滇黔8省区,年生产油气当量13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油气储运行业来说,油水两相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然而储运设施中油水两相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因此油品在储运过程中进行油水分离处理是必要的.对油水两相流中液滴流动的实验观测和数值模拟这两种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当前实验水平所具有的模糊、定性化和不统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ahnHilliard方程的相场模型,引入了"Shift-Matrix"矩阵快速解法,通过与LBM方法的对比来论证本算法优越性,并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水滴和油滴的运移及融合过程的模拟,验证了本文模型和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指出了当前在油水分离器设计中所采用公式的不足,从而能够为日后油气储运领域实际油水两相流过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勘探实践证实,车镇凹陷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现象。物理模拟实验也证实,油气运移过程中,存在以断裂为运移通道和以骨架砂体为运移通道的两种油气"倒灌"类型。以断裂为运移通道的油气"倒灌",断裂是油气"倒灌"的重要通道,而分子置换是油气"倒灌"的形成机制,其所形成的油气藏规模较小;以骨架砂体为运移通道的油气"倒灌",压力差是控制油气向下运移的重要动力,油气"倒灌"所需的最大压力取决于与其相关的砂体物性,可形成规模可观的油气藏。油气"倒灌"的物理模拟为含油气盆地扩大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火灾爆炸事故是海上油气生产设施面临的主要风险,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可以消除生产设施上的电气点火源,有效降低发生火灾爆炸的风险。为确保防爆电气设备管理从前期危险区的划分、设备选型、设备采购到后期设备的安装、验收以及设备变更管理形成闭环,针对防爆电气的设计、选型和采购等各环节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为海上油气生产设施防爆电气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铜冶炼工艺过程复杂,危险性大,属于高风险行业,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企业安全发展意义重大.以国内某铜冶炼企业为例,系统全面的辨识生产运行阶段的风险及危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利用危险源辨识结果,基于风险管理原理开发相应的隐患排查标准,最终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了一套能够有效提高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效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实施,实现了企业隐患排查体系的"标准化"和"信息化",使得人员作业活动"三违"行为、工艺过程、设备设施、场所环境的安全隐患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或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TN油田砂体发育规模小、井距大,仅依靠注采系统调整无法有效改善目前动用状况的情况,以精细地质解剖为基础,以多学科油藏研究为手段,对TN油田进行了局部井网加密调整开发.本文对2012年底部署的加密井生产效果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动静态结合的方法,对加密区的新井的生产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影响加密区新井生产效果的因素,为后续开发调整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