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油气集输、多相流等学科知识为依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油田环状集输流程埋地管道的温降计算模型,找出油田环状集输流程埋地管道的温降计算方法.同时,对油田生产现场的温降进行测试,通过试验数据验证建立的温降计算方法满足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
盛华  陈健飞  王安泉  尹斌 《科技信息》2011,(36):I0182-I0183
本文以风险检测和风险评价为基础,研究了基于风险的油田油气集输管线的检测周期确定方法,依据相对风险值及其中的失效概率和失效后果指数两个因子,确定油田油气集输管道的安全系数,最终确定其检验周期,并以实例验证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油气集输生产与油田钻井、修井、测井作业等不同。油气集输不仅具有油田线长、面广、站点多等生产特征,还具有化工炼制企业工艺复杂、高温高压以及压力容器集中甚至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在油气集输管线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如果有失误点,直接造成恶性的人身伤亡或者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总之,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加强油气集输生产的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油气集输管线安全管理技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寒区油气集输管道合适埋深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集输管道的敷设深度直接影响管道的建设成本,对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也起重要作用.考虑寒区土壤的初始温度周期性变化、地表不同日平均温度以及是否冻结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多种埋设深度的集输管道土壤温度场进行数值计算.实例计算表明:0.8 m是寒区较合适的管道埋设深度.当大气温度升高时,可适当减小集输管道的埋深,以节省建设成本.在集输管道运行管理计算分析时,可以不考虑冻结及非冻结状态物性对土壤自然温度场的影响,将土壤看作常物性.该模型可为寒区油气集输管道的敷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田集输管道腐蚀检测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立峰 《科技资讯》2010,(21):55-55
本文主要介绍了油田集输管道内的腐蚀检测方法,如漏磁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仪等,并对油田集输管道腐蚀防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海底管道是海上油气集输和生产系统的生命线,一旦出现泄漏,不仅造成油气集输和生产中断,更会造成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如不及时修复,后果十分严重。为保障油气管道的安全生产,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海底油气管道水下修复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创新成果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油气储运理论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形成了油气长距离管道输送、多相管流与油气集输、油气储运设施安全与施工等特色鲜明的优势研究方向。近1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油气储运行业的空前大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技术挑战,本学科在这些研究领域开展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易凝高黏原油流变性与管道输送、天然气及成品油管道输送、油气水多相流动、油气水分离、多相混输系统流动保障、流动减阻机制、油气管道与集输系统节能、管道强度设计与安全评价、油气储运设施完整性管理、油气管道与地下储库施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较系统地总结了这些成果。总结本学科60年发展的经验,面向本领域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持之以恒地开展系统且深入的基础研究,仍是学科今后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8.
利用典型的误差反传神经网络理论,对油田地面集输管道结垢进行预测和评判,避开了各种因素对其结垢影响规律的难题,准确地预测和评判地面集输管道的结垢情况。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某油田地面集输系统管道的结垢情况后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无需建立数学模型,学习过程通过自动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完成,在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样本情况下,人工神经网络能够成功地预测和评判地面集输管道的结垢情况。  相似文献   

9.
油田集油管道的温降计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油田能耗的高低及油田集输管道的安全性。建立了土壤自然温度场模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按大气温度年周期性变化计算土壤温度场方法是可行的,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内。同时,分析了油田集输管道温降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大气温度年周期性变化对集油管道温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埋深管道的温降随大气温度年周期性变化而变化,埋深变化时,集油管道的温降随大气温度年周期性变化时延迟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一、胡庆油田原油集输现状胡状、庆祖油田原油集输的发展经历了单井集油(原油单拉)、选油站集中处理(单井原油汇集后罐车拉运)、密闭收集阶段(单管密闭、排状井网“串型”流程及“米”字型井网“小站”流程,即单井进计量站集中计量、联合站集中油气分离、脱水处理的集输流程)。在密闭收集阶段,胡庆油田的集输工艺设备、加热保温方式、处理工艺和设备等都得到一定提高。近年来在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后,节能降耗成为油田开发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油气集输流程和集输处理工艺、设备更为突出地强调高效节能,油气集输处理技术进入高效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阐述油气集输站场中存在的员工欠缺安全意识、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技术安全性差等问题,提出加强安全监管、关注消防安全、完善监督考评机制以及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等相关建议,力图提升陆上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油田集输系统水平管道内液相是油水混合物形成的乳状液,随着含水率的提高,乳状液处于水包油(O/W)状态.准确预测高含水期油水乳状液黏度,将为油田中后期的开发,以及油气水混合物在管道中的流动计算提供科学依据.以高含水期油气水混输管道压降计算公式为基础,反推油水乳状液黏度计算公式,得到的公式综合考虑了温度、压力、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因而适用于预测高含水期水平管内液相黏度.运用MATLAB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适合于高含水油水乳状液黏度计算的Vand关联式.  相似文献   

13.
李小军 《科技信息》2011,(33):I0181-I0182
油田地面工程是指为了开发石油、天然气所必需的地面建设工程,其中包括油气集输工程系统和辅助工程系统。油气集输系统包括井场、计量站、中转站、脱水转油站、污水处理站、天然气处理厂和油库;辅助工程系统包括油田注水系统、供水系统、油田电力系统、油田通信系统和运输系统等。各个系统的设施之和就构成了油田地面工程设施总体。  相似文献   

14.
油气集输系统是通过"管-站"组成的管网系统进行的。油田地面管网规划方案是在地下开发方案己知的基础上为满足生产任务要求进行的地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在集输管网优化研究中,管网拓扑形式的选取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整个优化研究的成败。文章以计量间所辖油井井口至转油站进口的地面集输管网为对象,以管道长度最短为目标,根据油田地面环状管网连接特点,确定环数、油井连接情况及计量间管辖范围及规模。根据优化理论建立环状管网拓扑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白音查干油田目前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管理难度大,生产受气候影响比较严重的特点,研究适用的油气集输、采出水处理、注水方式及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6.
龚自显 《甘肃科技》2013,29(12):52-55
青海油田采油二厂在乌南油田实施了环状掺热水集输试验,但环装掺热水集输试验井口回压高,主要是由于集输半径长,管道规格小。通过运用PIPEFLO软件模拟分析,分别模拟缩短环网长度和增大环网内径时的井口回压,选择合适的集输半径及管道规格,解决了井口回压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前期试验成果,对兴古7块油田总体布局、油气集输系统、油气分离处理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方案优化,合理地确定了油田地面工程工艺方案,确保了油田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原油流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传统的集输工艺流程能耗较高,为了降低集输能耗,急需对管道低温集输温度界限进行研究。因此,在华北油田测试区块建立了可视化试验装置,研究实际生产过程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和温度界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集油管线温度的降低,存在3个压降变化的转折点,其中压降增加率突变点和压降峰值点所对应的特征温度可作为低温集输的温度界限,据此拟合得到了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黏壁温度回归模型。基于所得模型,针对不同工况下低温集输的温度界限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创建了低温集输可行性的图示判断工具。所得结果对高含水期油田实际生产中低温集输的可行性判断及其安全运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采出液含砂逐年增加,给油气集输系统造成了一系列危害.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油田地面除砂设备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油井产出液经多通路油气集输管网输送到集油站,当油井生产动态发生改变时,会影响集输管网内的流量、流向以及压力分布,从而影响油井的产量以及管道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建立能够遍历计算出集输管网内上述参数的方法.实际生产中,多口油井公用集输管网,有枝状、环状或两者组合.环状管网相较于枝状管网,由于其拓扑结构复杂,公用管道内流体流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