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3,(4):F0002-F0002,F0003
田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河谷中游,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居住着壮、汉、苗、瑶等多个民族,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田阳是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故乡,是壮民族的发祥地,布洛陀文化源远流长。布洛陀麽经是布洛陀文化的集中表现。敢壮山是传说中布洛陀居住的地方,敢壮山布洛陀歌圩来源于祭拜布洛陀,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举行,据史书记载,歌圩形成于隋唐之前。  相似文献   

2.
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壮族祖先神布洛陀不是一个抽象的神祇,而是一个实施鸟或鸡卦占卜的"鸟神"或"鸟部落首领",布洛陀崇拜亦即鸟神崇拜。所谓"麽文化"的核心亦即鸡卦巫术,布洛陀的传说只不过是鸡卦巫术的筮辞。所以,壮族"麽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角度出发,对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田阳壮族舞狮运动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使田阳舞狮运动得到更好地发展,从而通过舞狮运动打造布洛陀文化品牌,展示深厚的壮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口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是骆越文化的精粹。追本溯源,布洛陀神话应源自几千年前的骆越鸟图腾信仰,带有浓厚的骆越文化特点。它随着骆越族群的扩散而传播,在骆越后裔布依族、水族等民族之中仍有其各自的表现形态。布洛陀神话是从骆越未分化时代就保存下来的珍贵叙述。  相似文献   

5.
壮族民间麽教法事中一般都设有布洛陀和麽渌甲神位,麽教经文中有“去问布洛陀,去问麽渌甲”的经词。麽渌甲是由壮族创世女神姆六甲演变而来,麽渌甲与壮族民间生育女神花婆、与壮族众女巫崇拜的士下女王实属同一个人神,是壮族民间女巫和麽公共同崇拜的女巫头。  相似文献   

6.
“《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出版发行座谈会”不仅是为庆贺韩家权教授研究团队编译著作《布洛陀史诗》出版发行和获得“山花奖”的一次座谈会,更是学界多领域、跨学科专家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与翻译研究的一次专题学术研讨,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外语界和翻译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积极对外翻译壮族文化典籍.《布洛陀史诗》的出版发行、荣获大奖和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民间文学创作和民族典籍对外翻译的新纪元,对壮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文化传承和广泛传播并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讨论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构建品牌视觉形象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根据文化旅游的准确定位提出品牌形象设计的思路及视觉解决方法,将布洛陀文化旅游品牌及景区的价值转化为直观的符号,将其魅力艺术性地的表现出来。通过设计增加品牌附加值、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提高人们对于这一整体文化感知和综合印象的评价,达到品牌塑造、宣传壮族文化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8.
壮族及其同源的布依、侗、水、仫佬、毛南等民族是华南珠江流域的原始居民。《麽经布洛陀》是壮族麽教经文,其内容涉及稻谷种子的来源、野生稻驯化成为栽培稻、骆田与骆人、野牛驯养、石犁的使用与牛耕的出现、采集农业向稻作农业过渡、水稻种植时令及耕作制度的形成、早期的稻作农业祭祀等远古时代华南珠江流域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的有关问题。文章认为,从神话学的意义说,黄帝是黄河流域以粟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炎帝是长江流域以稻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而布洛陀则是华南珠江流域以稻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巨流,主要是由这三大农业文明汇集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把政治伦理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壮族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种理念。《传扬歌》与《布洛陀经诗》这两部在“那”文化圈广大壮族地区流传的经典著作,就记载了壮族先民的政治伦理之治平思想,主要包括天命观、民本观、抗争观、公平观、民权观。  相似文献   

10.
壮族神话经过世代传唱和整理,形成了以布洛陀为代表的"体系神话",蕴含着劳动创世、勇敢智慧、天人合一、和谐互助、敬长亲幼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壮族的伦理思想最终由神话走向理性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壮族远古社会结构及其演化、远古社会生活的“清明上河图”、麽经的宗教氛围、麽经的壮族文化氛围四个方面来对《庅兵佈洛陀》的密码进行诠释,剖析其神秘词语后面的古代社会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12.
壮族麽经布洛陀为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壮族的历史记忆,它本身有一个从口头传承到不断加工、书写、编撰、汇集和逐渐定型成文本的过程。口头传承产生久远,而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文本则反映了当时壮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种种事象。  相似文献   

13.
广西边疆地区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与社会文化色彩,翻译活动有助于传播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古老历史及璀璨文化,也是增强边疆地区民族身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然而,民俗文化翻译在边疆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中仍是一种派生的语际转换活动,导致标识民族身份的异质性语言文化无法得到较好的彰显与传播,因此采用互补翻译策略既有裨于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重塑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也可促进边疆民俗文化在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与他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是文化教育,更是精神教育,它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传承使命感以及提升自身人文品质和道德素养。因此大学应努力为大学生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5.
包装设计的出路在于创新。包装设计的民族化反映的是时代精神,把现代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结合创新和时代的精神,那么包装设计文化既有创新精神、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它们虽然表现在文化结构的不同层面上.但共同构成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包含大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大学有其自身的文化性格,它是以传承、传播、研究高深学问为本能,以包容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为动力,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社会文化价值,从而塑造出自己稳定的文化品格。大学文化性格集中体现在大学的精神上,并通过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转化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精神源泉。井冈山精神不只体现在狭义的精神层面,面具有更广义的文化意蕴,体现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在当代中国,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坚定信念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富宁壮剧是当地壮族民间传统戏剧,是云南壮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剧的兴衰和发展与传承人息息相关。传承人可以说是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又肩负着传承重任的特殊人才群体。壮剧依托传承人生存发展,没有传承人,就没有壮剧,也失去了其文化魅力与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敬业精神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它不仅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敬业精神现状,探析影响敬业精神的社会心理因素,为改善我国目前敬业精神现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主要从动机、需要、认知、人生观和价值观几个方面对影响敬业精神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探析,并据此提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