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白长华 《科技信息》2013,(1):234-234
道德和法律有着严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道德比法律规范产生得早,法律仅存在于有阶级的社会中,而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表现形式不同,道德是自发形成的,法律则通过具体的、规范的形式表达出来;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泛得多;作用机制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等非强制形式发挥作用,法律则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对人们行为的要求程度不同,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要求比法律规范高。  相似文献   

2.
道德和法律在调整范围和价值追求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叠。在我国现阶段道德滑坡、约束能力不断弱化的背景下,提高公民道德水平,重塑社会道德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道德法律化作为其中一个有效途径,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入法便是道德法律化的一个例证。然而无论道德或是法律的调整作用都不是万能的,道德法律化也有其局限性,"常回家看看"入法也存在一定的操作困境;需要在此基础上,界定道德法律化的合理限度,并对提高"常回家看看"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提出合理化的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法律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中国已进入一个通过法律建构社会秩序的时代。但法律治理与社会管理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缝隙,且过多地强调法律治理会出现"法律依赖主义"的困境。因而,新时期社会管理机制应当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管理与法律治理之间存在的矛盾,通过调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加强道德约束等途径,使整个社会管理秩序日趋健康、完善。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法治教育正受到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困境的制约.客观困境有:社会成员观念层面上的困境、法律运行层面上的困境以及学校治理层面上的困境;主观困境则包括认识困境和态度与能力困境.只有根据这些困境的不同性质与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高校法治教育才能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5.
道德法律化--中国人治的特征和儒学反人性的政治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与道德的关联仅在于一种极致意义上的即对正义的质疑,两有着不同的逻辑基点:法律是强制,道德是信念,法律是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而道德相信人性,法律只是为了防止最坏,而道德则是为了追求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
朗·富勒清楚地认识到,他与法律实证主义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根本的原因在于各自的法律观不同,而两种不同法律观的核心争议点在于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上的分歧。由此展开的争论,可归结为“分离命题”与“结合命题”之争,其核心在于是否承认法律与道德之间的逻辑“必然性”。富勒对此做过一套逻辑上的论证,其“内在道德”学说旨在克服“分离命题”;只不过他所借助的概念分析和模态逻辑,也是伦理自然主义者所借助的重要理论工具。这种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法律和法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是讲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前提。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整合,在价值取向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统领,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法律为保障;在实现路径上,应该体现"道德"与"法律"在育人目标上的一致性、行为规范上的相通性、运行过程上的渗透性和发展过程上的渐变性。离开道德的法律是无根的,离开法律的道德是脆弱的。  相似文献   

8.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形的法律,法律与道德在社会关系中密切关联。没有道德品性的法律是没有人性的法律,会丧失人们对它的信守;没有法律支持的道德是苍白的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会导致伦理道德的滑坡;法律规则中蕴涵着道德的价值,法律无可直涉的领域需要道德补足;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资源,对社会调整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法律强制力给予维护和支持,有些道德需要法律化;法律的道德价值与道德的经济价值助成一个法治政府坚守正义、坚持公平公正公信的良知,它承负着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建设的基本职责;在法制中认可、吸纳或盈储一些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规范,即依循道德的法制逻辑是法治政府加强制度文明建设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9.
道德困境是道德价值实现当中的重大难题,如何解决道德困境是中西学界探讨的重大课题.国外学者EarlConee的反道德困境思想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价值,但在他所论述的情境中道德困境并没有得到解决,也不能因此断定道德困境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使道德未能“合法化”而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使“有法不依”的现象不再个别。社会评价的相对合理性是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是两者冲突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法律与道德的互动耦合,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系统整合,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就法的历史发展而言,法律起源于道德。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也应以道德为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为了增强法律的实效,要充分认识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以及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重视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左萍 《科技信息》2009,(36):I0060-I0061
当前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法律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学校教育中的法律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法律教育意识不强、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等,为解决这些难题,必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引进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加大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3.
跨国营销道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国营销道德是用来判定跨国营销活动正确与否的道德标准。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跨国营销的道德问题:一是违反公司及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包括营销方面的隐瞒和欺诈、胁迫和腐败行为及逃避纳税义务等;二是跨文化价值观冲突引起的道德困境,突出表现为母国和东道国在法律和规范上存在的冲突。制约跨国营销道德性决策的因素有很多,可概括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大类。要提高跨国营销道德水准,防止不道德的营销行为,必须同时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研究规制"婚外情"问题的路径选择,对于解决"婚外情"问题,构建和谐家庭,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法律在规制"婚外情"问题上陷于现实困境;另一方面,道德在约束"婚外情"问题上凸显现实理性。加强婚姻领域道德建设,是规制"婚外情"问题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网络关系已经成为了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它跟其它社会关系一样也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在本质上存在着诸多互补功能,两者必然成为调节网络的基本手段。但是,道德与法律自身代替不了网络道德制度和网络法律制度,终究网络问题的解决还要依靠未来科学合理的网络道德制度与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以来,美国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国内学者竞相传播,并视之为解决学校领导困境的良药。但是,道德领导理论的文化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无契合性,而且中国的道德困境使道德领导理论无法扎根立足,最重要的是,道德领导理论不能满足和适应中国教育管理实践需要。基于以上认识,萨氏的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没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角度,应当严格区分法律与道德,而不应当用法律去维护和推进道德。在清末修律中,法理派删除“无夫奸”罪名的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符合法律的进化的;而在现代社会,设立“无夫奸”一类的罪名则无疑是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6,(3):49-54
法律漏洞的存在是法律自身特征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国历史悠久,道德底蕴深厚,再加上道德与法律的密切关系,因此以道德来填补法律漏洞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引入道德前要对个案进行道德强度分析和利益权衡,以确定其具有以道德填补漏洞的前提条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以归纳类似案件的形式选择符合立法意图兼顾地方道德习俗的道德规范,来对法律漏洞进行填补。当然还应当警惕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只有在法律规则穷尽的情况下才可以结合主流道德观念进行漏洞的填补。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政治需要有边界,政治与道德的合壁面临双重困境,道德不能承载太多的政治,政治也不能简单地道德化,政治与道德具有各自的范畴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以及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和法理性,要求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借助法律的力量。但在长期的道德建设中,由于缺乏法律的基础和忽视法律手段的辅助作用,以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出现软弱的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强化道德建设的法律基础,从而提高道德的他律意识、增强道德规范的他律作用和优化道德实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