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副刊已跃为报纸令人瞩目“名星”,要将副刊办得有声有色,副刊编辑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事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当各大报纸都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时,报纸文艺副刊的变革也正在进行.<河南日报>文艺副刊以其对文学性与新闻性的和谐处理,为文艺副刊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定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其成功经验值得肯定,但有几方面也需要改进:内容上,应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感受;版式上,应注重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3.
新闻文学是以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为由头和题材,用文学创作手法创作出来,通过新闻媒体及时传播的、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大众阅读品味的文学作品。新闻文学是基于报纸副刊的诞生而诞生,又随着新型副刊的出现而发展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相互借鉴,产生新型的“副刊”形态,新闻文学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使新闻文学呈现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4.
方雪梅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1):112-112,115
本文旨在探讨报纸副刊的图片运用问题。报纸副刊图片运用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即以文为主、借图释文,以图为主、借文点睛,以图衬底、营造意境,图文交融、相互辉映。报纸副刊图片运用的原则是:形式服务于内容,保持整体风格的统一。报纸副刊图片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美化版面,吸引读者的目光,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图片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就是内容的一部分,它丰富了副刊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副刊的表现力,从而起到“副刊留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办好报纸的文艺副刊是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扩大报纸的发行量的重要措施。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文艺副刊对增强报纸可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羊城晚报》“晚会”副刊的编辑为例,讨论了报纸副刊文风的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7.
副刊是报纸竞争的"第二战场",也是吸引读者的重头戏。与同城报纸副刊相比,《玉林晚报》副刊最具玉林地方文化气质,这与它深厚的文化积淀分不开,也与它在广大受众群体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分不开。本文展开论述了《玉林晚报》副刊大气、厚重、亲切、通俗的气质特征,并对《玉林晚报》副刊如何发扬地域所长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8.
办好校报副刊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文报纸一般由新闻、评论、广告和副刊四大块内容组成 ,副刊是整个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报的副刊亦如此。因此 ,办好副刊 ,对于提高校报的办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接触到的全国各高校的校报来说 ,副刊编辑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概况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副刊的性质把握不准 ,副刊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很多副刊成为一种纯文学作品的简单堆砌。二、栏目设置没有体系 ,缺乏逻辑 ,不稳定 ,非常随意。三、版式设计不科学 ,无目的的变栏比比皆是。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一、高校校…  相似文献   

9.
袁涉 《科技信息》2010,(25):408-408
本文就如何增强企业报副刊的美感这一问题,通过对文章内容、图片选取、版式划分等几方面的精心构思,使副刊达到图文并茂、统一和谐,从而提高副刊整体品味,延长报纸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在理工科高校,想办好文艺副刊存在缺稿源、缺氛围、缺关注三大困难,但是副刊的作用又不可小觑,它可以增加校报的可读性,帮助学生提高文字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以副刊编辑要克服困难,从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入手,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开展报纸策划工作等方法办好校报副刊.发挥校报副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党报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副刊也在向着更有可读性和更具时代气息的方向发展,副刊编辑不仅在内容上要不断推陈出新、贴切读者,还要在形式上大胆创新。报纸版面设计应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版面设计要注重发挥图片和新闻图表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版面中大与小、多与少等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新闻开始向公共新闻转型时,报纸副刊也开始努力关注公众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南方周末》的副刊以公共事件为主要内容,从公共角度去认识问题、阐发问题,并进而提升事件的公共意义,起到了塑造人民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的公共意识;对协调公共生活,提高公众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能力,缓解矛盾,化解冲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伏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报刊编辑家,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尤以五四后期主编《晨报副刊》时最为出色。孙伏园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认为副刊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供人消闲或提供娱乐上,而应当具有传播知识、广泛开展社会批评等多项职能,此外应五四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副刊还应肩负起传播新思潮启迪民智的重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旗帜的感召下,孙伏园创办的《晨报副刊》横扫了充斥副刊的低级趣味,为五四时期盛极一时的四大副刊全面繁荣的盛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成就了《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上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文艺副刊在高校报纸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办好高校文艺副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扶植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沈从文就是在徐志摩任主编时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梳理沈从文与《晨报副刊》两任主编孙伏园、徐志摩的复杂关系能够使我们对一个作家与一份期刊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校报副刊育人漫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纸副刊是“城市的公园”,但“公园”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校报副刊要利用自己为师生员工所喜闻乐见的优势,配合其他版面办报(刊) 人。就师范院校校报副刊而言,就是要坚持德育为首,在抓好师德教育上狠下功夫;要主动为素质教育服务,把副刊办成抓师能训练的特殊课堂;要切实强化阵地意识,为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多出力流汗。  相似文献   

17.
新记《大公报》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社训,公开、明确地表达了报纸自由、独立的办刊方向.随着政治局势和文化空间的变动,正刊言论逐渐倾向国民党阵营,而文艺副刊在抗战期间刊登了许多左翼知识分子的文章,呈现出靠近红色政权的立场选择.同一报纸上正、副刊迥异的论调,反映出权力场内部的紧张拉锯对文化场的影响,副刊背离的言说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报纸副刊中的散文比一般的散文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郁、形式更为短小精干,生动活泼等特色,而散文式的新闻因其特色鲜明,更能真实,形象地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9.
“副刊”一词的出现 ,不是与报纸同步的。中国报纸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距今 1 3 0 0余年的唐朝。当时 ,封建统治机构创办了一份“邸报”(又称邸钞、阁钞、朝报、杂报或条报 ) ,用以发布皇帝的谕旨、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消息 ,该报只在封建统治机构内部发行 ,一般庶民是看不到的 ,且由于所刊内容仅限于政务公文 ,自然不会有“副刊”。北宋末年 ,出现了一种官方严加查禁的小报 ,专门发布邸报上不拟公布或尚未发表的消息与文件。元、明等朝也出现过类似小报的出版物 ,当时人们又称之为小本、小钞、报条。 1 6世纪中叶 ,明朝统治者开始允许民间自…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羊城晚报》的一个拳头版面-文艺副刊“花地”为个案,对其办刊实践作了总结,同时以“求效变异”为主题,探讨了如何保持报纸副刊的转传统地位,发扬传统风格并针之不断更新,不断开拓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