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黎紫书的小说以历史中的个体命运为切片,时常打乱线性的时间结构,于循环往复中打捞遗失的记忆,并且始终保持着悲悯的情怀。黎紫书避开宏大的历史叙事,用以小博大的手法,聚焦于时间与记忆的书写,编织着一张时间之网,再现历史的丰富细节,以铭刻时间的记忆之痕。她的小说关注的是被情欲、政治、历史暴力碾压过的独异的“个人”,她对历史绝境中个体命运的关注,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深刻的人性力量。  相似文献   

2.
戚博蕴 《科技信息》2009,(3):120-120,133
艾米莉·勃朗特在她的名著《呼啸山庄》中大量运用了“内心独白”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不仅真实地展示和剖析了小说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而且推动着故事情节不断地向前发展直至高潮。本文从《呼啸山庄》中选取三次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并由此入手,结合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心理发展变化的这条主线,尝试分析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龚瑶 《科技信息》2007,(11):126-126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中国佬》中穿插的十二个短小章节有着深刻的象征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小说中对华人移居美国的叙述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鬼伴”这一短小章节的分析探讨,揭示了作者在这一章节中使用了隐喻的创作手法,以预示小说人物命运的发展。“鬼伴”象征着华裔男性在美国一心追求的美国梦的破灭。小说通过这个象征性的隐喻揭示华裔男性在美国的梦想破灭和身份迷失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虹》是一部综合多种写作手法的小说,尤其是象征性叙述手法的运用比较普遍,象征性的意义几乎可以在作品的每个地方找到。本文以象征意象为考察的出发点,着重讨论这部小说的标题《虹》这一意象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劳伦斯运用“虹”这一意象来作为象征的载体,充分发挥其象征意涵的多义性和系统性,使得这一具体而微的文学意象挥发出饱满的文化能量,表达作者所要表现的感觉、情思、意志或观念。  相似文献   

5.
曼斯菲尔德的象征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短篇小说大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位使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的高手。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她既继承传统,又博采众长于现代,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和象征主义的暗示性融为一体,建构了她极富个性、带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象征艺术天地。她在运用象征这一艺术手法时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发挥,在标题、背景、结构、意象、人物等方面努力寻求象征和暗示,从而深化了作品的内在意义,赋予小说无穷的韵味。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的植物意象继承中国文学以花木喻男女情爱的传统,其植物意象特别是过度繁茂的红花意象往往隐喻着人物蓬勃的情欲,并在对植物意象的描摹中暗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人性的自我放纵和不可理喻,含蓄地把创作主体的评判寄寓其中.其枯萎的植物意象则象征着情感的凋零或家庭的衰败.张爱玲小说的植物意象从一个方面展现出其经营意象的高超功力和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虹》是一部综合多种写作手法的小说,尤其是象征性叙述手法的运用比较普遍,象征性的意义几乎可以在作品的每个地方找到。本文以象征意象为考察的出发点,着重讨论这部小说的标题《虹》这一意象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劳伦斯运用“虹”这一意象采作为象征的载体,充分发挥其象征意涵的多义性和系统性,使得这一具体而微的文学意象挥发出饱满的文化能量,表达作者所要表现的感觉、情思、意志或观念。  相似文献   

8.
李凤青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6):80-82,105
作为一名始终坚守女性主义立场、关注女性欲望的作家,虹影用其作品给我们掀开了女性欲望的一角。她从女性真切的体验出发诉说女性处于匮乏和压抑状态下的生命之欲。我们从她的小说中可以看到贫困滋生的物欲、压抑助长的情欲两大类欲望,而在表述女性压抑助长的情欲的同时,虹影小说也在努力探寻着欲望之上的生命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代表作。主人公贝阿特丽丝被认为是有毒的妖孽,但是她却无异于常人,也没有给任何人带来危害。她的"毒"实际上来源于小说中其他三位主人公——拉帕西尼医生、乔瓦尼以及巴格利欧尼教授内心之恶。贝阿特丽丝之"毒"是他们不愿承认的内心深处的傲慢、情欲、嫉妒的心理投射。贝阿特丽丝之"毒"不仅象征着清教的原罪,也折射了人类内心隐密的罪恶,从中读者可以感受到霍桑对人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黄颖 《科技信息》2010,(24):169-169,171
《海边的卡夫卡》是一部结构复杂的文学作品,不仅故事情节在真实与荒诞中平行进行,而且包含了大量的象征、隐喻等写作手法,使得整部作品散发着哲学韵味,令人浮想联翩。本文将从结构主义理论出发分析文章所采取的二元化结构,突破分析的局限性,采取综合的方法,将结构分析与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手法结合起来,探究贯穿全书的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先锋作家的一员,余华小说因其独特的叙事和修辞艺术而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关学特征,即:寓言化特征、诗性质地、音乐的美感。同时,余华小说的修辞亦存在着误区,表现在:过度陌生化的偏颇及模式化之嫌;人物符号化带来抽象化的弊病;少数小说的修辞基本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2.
虽然英国女作家乔治·爱略特一直以来被列为经典作家,但她的经典小说也具有通俗特色:一,她的小说取材于中下层人们的生活,反映了通俗小说的大众化品格;二,其主题主要围绕当时女性感兴趣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等问题展开,反映了通俗小说的世俗化审美观的特点;三,她所运用的文化模式和情节模式也体现了通俗小说的模式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很多,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人们认为是"一部象征性的,甚至是讽刺性的作品,代表了美国社会本身",[1]它是"我们现代文学史上仅有的几部真正的神话小说之一"。[1]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家以其丰富的色彩描写和象征手法,深刻地刻画了"爵士时代"美国社会的风貌,成功地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的"美国梦"破灭的历史全程。这部小说在运用色彩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本文从色彩这一角度来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描写爱情为主,但其早期小说中的爱情大多不指向婚姻,而是指向失败和死亡,随着生活的变化,她笔下的爱情开始指向婚姻,开始承担社会责任,这和她的生活变化有关。这种以个人际遇为文学写作推动力的写作,带有明显的青春期写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谈起劳伦斯的小说,人们往往更多的把目光注在他小说中关于“性”的描写上,却忽视了他小说创作的现代主义倾向。本文将从审美视角的内向性、情节的淡化与暗示性、象征的神秘性的语言的意象化和感悟性等方面对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上海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大都市,是王安忆成长的地方,是她小说创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背景,她的许多小说都明显地是以上海为背景创作的。本文以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上海叙述为立足点,对其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上海作为经验世界进入王安忆作品所呈现出的三个阶段:幻象化的上海、舞台化的上海、文本化的上海。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以《北极村童话》为代表的早期小说基本属于故乡题材小说,从90年代初开始,迟子建的小说题材日趋扩大,由从前单纯描写故乡风情逐渐转向关注都市社会,风格也由单纯明净趋向浑厚成熟;题材的扩大没有改变迟子建的文学理想,在小说中建构温情与爱意的家园是她对理想的执着坚守;迟子建的小说包含对人性最深刻的洞察,她笔下人物浓郁的忏悔意识体现了最丰富、最真实的人性。  相似文献   

18.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作家主要通过“精神(杀式)父”和“女性关怀”来凸现她的女性意识。但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是狭隘的,她的“精神(杀式)父”是片面的,并且她的“女性关怀”是非终极的,因此,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作家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了其内在匮乏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铁凝一直自我定位于“第三性”写作,可是读罢她的大多数小说之后,却发现了她不同的小说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女性生存模式——模仿。这种模仿与生存处境的弱势有关,模仿中的焦虑与性别弱势有关。铁凝的“第三性”声明是作家刻意的性别遮蔽。  相似文献   

20.
杨绛先生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姿态各异、贴近人性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在现当代文学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究其原因是杨绛在创作中占据了清晰的观察角度,在作品里呈现了自己独特的智慧和思考。解读杨绛小说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杨绛对社会的理解和她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