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家书是红色时代的产物,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充分挖掘红色家书的研究价值,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调查为起点,凝练红色家书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功能,探寻其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结合点,参考《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研究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实践、文化、网络"育人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精神心理脱贫与物质经济脱贫相结合,培养受助生健全人格。针对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资助育人工作宣传力度、分享资助育人工作成功经验、提升辅导员师德水平及育人工作能力、加大对受助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完善勤工助学体系、开展诚信感恩教育等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实施精准资助政策是党和政府实现教育公平化的重要举措。现阶段精准资助工作存在着贫困生认定界线模糊、资助名额和金额分配机制单一,以及资助政策育人功能弱化的问题。引入多元化的资助标准和体系,融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着力开展自强不息、感恩社会和诚信等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必要环节。新时代劳动教育既扶志又扶智,基于受助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具体情况,探析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对于新时代各高校进一步提升资助育人成效、推动建立新时代资助育人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伟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238-239
贫困生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物质上的困难,更要面对精神上的困难,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存在着物质、精神的"双贫困"。我们在重视解决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采取加大资助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等措施,做好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今已形成了一个集"奖、贷、助、补、减"于一体的多元混合资助体系,极大地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然而在学生中却出现了一些感恩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差、自立自强精神淡化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有社会、学生和资助制度本身的原因,同时也有高等教育者对通过"扶贫来扶志"重视不够的原因。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创新的工作思维,开创性地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十分关心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建立了"奖、贷、勤、补、免、育"多维助学育人体系。从教育公平视角,分析了高校资助育人理论依据及现实必要性。通过梳理高校资助育人的现状与问题,存在着诸如认定不公平容易诱发诚信、道德缺失风险;重物质资助,轻思想引领;资助育人队伍力量薄弱,育人平台质量低等问题。新时期需要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内涵建设,要以创新资助育人理念为根本、以完善保障资助公平的长效机制和提升资助育人模式的有效性为重点,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对策。  相似文献   

8.
贫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给予贫困生以物质和经济帮助,而且要更多地关注贫困生的心理解困、精神资助和能力帮扶,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开创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着重经济资助,轻视思想教育,资助形式多种多样,育人方式单一等问题。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应该把育人贯彻到资助的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奖学金评选、助学金发放、贷款办理、勤工助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和勤俭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适宜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梅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34(2):200-203,207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有利于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针对现行资助体系中"物质"资助远大于"精神"资助导致的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匮乏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合资助工作实践,提出加大经济资助力度、改变奖助学金评比发放方式、完善贫困等级认定和改变资助工作方式等措施,将经济救助与心理援助有效结合,构建适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资助工作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要通过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资助工作体系,通过转变思路和工作模式,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创新化、规范化。高校要以"四个坚持"的方法开展资助工作,以"四个结合"的方法确保资助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资助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关于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受助面进一步扩大。加强资助育人工作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当前受助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诚信缺失等现象,也反映出改进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改进资助育人工作应该从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全员育人的校园环境,提升资助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创新资助育人形式,丰富资助育人内容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李广玉  董卓宁  张江 《科技信息》2011,(25):I0175-I0175
在本科生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的育人目标,北航自动化学院在本科生中实行"双翼"工程(即科技实践创新教育和文化艺术普及教育),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  相似文献   

14.
培育工匠精神对于高校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新时代需要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高等技能人才的"中国特色"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辅导员自身素养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辅导员工作角度,提出从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4个方面开展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田灵兴 《科技信息》2011,(8):I0008-I0008
本研究从专业学科教学融合角度对实施"教学育人"的可能性进行阐释。基于对学科性质的认识、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同以及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本研究认为:专业知识教育中融入思想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人文素质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实施存在困境,从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出发厘清数学教育、职业教育及其与核心价值观育人的关系图谱,找到素质教育实施的评价标准——通过课程价值自省,关注数学核心素养,重视关键能力.从学生基础与可接受性出发,根据需要与可能尝试数学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探索,融入学校文化育人,指向"动手能力"培养,实践表明它能有效落实三个"核心"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单一的经济扶贫方式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脱节,高校要不断探索出丰富的资助育人模式。其中资助育人社团化模式将资助方、高校和学生整合,形成了经济帮扶、高校指导、学生自主发展的育人思路,有效解决了资助和育人相分离的高校思政工作难题,是传统资助工作的创新,是资助育人结合的实践,是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渐突出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现行的以经济资助为主的资助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经济困难,但忽略了他们的精神、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困难。本文探索资助育人新模式,形成资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实现贫困生的精神脱困,从而使贫困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也有了新的理念,不断在工作中提高它的育人作用。本文提出几点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策略,将有助于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0.
深入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客观要求,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择优奖学助学是对大学生进行资助的具体形式,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要不断加强对受助体和资助体的宣传,激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坚持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