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基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进行分析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发展是教育的重大规划,该文从两者的课程设置、学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双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衔接研究,突出体现实践性与职业性的特征。通过研究两者的衔接,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师教学理念方法的转变提供理论基础,为山东现代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产业与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贯通目标的有力工具。文章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湘南学院为例,探讨构建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地方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使地方本科院校成功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校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将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延伸,贯通中职学生继续学习提高的通道,可以丰富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融合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该文结合淮安中专校工艺美术专业试点项目中职学段的实践,对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课程体系设计是"2+3"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核心。本文在分析目前"2+3"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衔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2+2+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贯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实现了中高职课程教学的顺利衔接。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在衔接融通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分析认为衔接融通是"纵向层次衔接"和"横向规格融通"的结合,衔接融通的前提和基础是升学招生制度,核心和关键是专业与课程衔接。在升学招生制度衔接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在专业与课程衔接方面,分别从专业和课程两个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4+0"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是一种新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CDIO工程教育模式致力于高校教育与工程实践之间关系的重构,在"4+0"联合培养项目中实施CDIO工程教育对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有积极意义。以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切入点,校企共同制定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互关联、互为贯通的CDIO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教师CDIO工程教育能力,实现高职本科人才系统化培养过程管理,切实提升高职本科学生CDIO工程构思、设计、运行及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5):114-118
人才培养输出与社会需求脱节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进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以能力为本位,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攀枝花学院ICT产教融合基地在"产教融合、应用为先"的教学理念指引下,以OBE人才培养模式为向导,以需求为驱动,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授课方式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ICT基地沿着"融合—改革—创新"的渐进式路径坚持不懈的改革与探索,强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体协作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力求培养出能满足行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针对推行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趋势,以焊接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为研究与实践对象,明确应用型实验教学培养目标、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验类型比重、实施"实验教学贯通制"、实验考核方式改革等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焊接专业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对在工科高校实验中有效推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与地方本科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4+0"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项目的试点工作,构建了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与高职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本科院校纷纷提出了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口号,这使得高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其中,课程体系改革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研究人员总结归纳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证融合"模块的课程体系,探索了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为高职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1.
产教融合是指通过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来促进产业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该文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希望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必须是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理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术创新,打造特色,积极大力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就业能力。为了促进应用型本科发展,该文通过对产教融合的内涵、应用型本科建设与产教融合的关系、产教融合在应用型本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总结出产教融合在应用型本科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应用建议,提出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鉴于我国急需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本文基于国家近些年提出的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理念,顺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创新提出了"333制"人才培养模式,使能更好地促进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使其更贴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展现高职、本科联合教学的特点与特色,提高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吸引力,吸收更多高素质的生源,双管齐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国家布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坚力量。如今,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导致"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认定标准单一、引才育才思维僵化和考核体系单一等现实困境。文章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着手,凝聚在认证标准、引才途径、聘期管理、正向激励和产教融合方面的共识,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内外经验 探索本科职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办学模式和形式;介绍了国内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经验。从职业规划课程的设置,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实践实训基地等方面介绍了西昌学院探索本科职业教育的作法。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把握办学定位的切入点和主要教学载体,此类院校的实践品性决定了其应着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合贯通和专业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一体的目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因其在强化实践性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它与常规实践教学优势互补,应成为应用性本科院校走出常规实践教学困境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7.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重点是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科研。本文以科教融合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一种基于"KAP 2+1+1"的递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科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快科研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高校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加强应用型高校的理论研究、架构产教融合的校内治理结构、明确"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政府的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建立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等七个方面,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最后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诸如办学理念、运行机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分类等措施的实施,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完成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真正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人才需求的大众教育,具有市场导向性。中职和高职同是职业教育中不同层次的教育,基于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工作平台,有效整合中高职教学资源,制订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中高职衔接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3+2"中高职衔接等多种方式。针对衔接过程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重叠等问题,探讨"3+2"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质量监控、教师等方面阐述"3+2"中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衔接,并结合笔者学院空乘专业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各个方面的衔接措施,探索构建贯穿中高职办学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