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大挑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围绕服务地方和工程应用型培养特色,以南阳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设定、专业方向的设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环节设定等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从多级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协同保障下的人工智能特色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来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校工科专业自主创新人才是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与"卓越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工程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其发展特色分析七个关键问题,从"四大方面、五种层次、六类实践"深度剖析创新教育的开展,建立自主创新工程实践教育的平台,构建创新实践教育的体系,提出创新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以解决符合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分析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础+应用+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构建面向"机械工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问产业需求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练、赛、创"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赛学结合,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研教合一,以科研促教学"教学模式等环节的综合改革,形成一套完整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多学科交叉复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工科"人才迫在眉睫,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科,在我国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下,急需优化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升级培养目标、深化课程结构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将学生培养成强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备解决能源相关领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新型人才培育提出了新课题,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成为现代高校存在的逻辑起点.随着"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困境开始凸显.在现有研究成果和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性以及协同育人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契合,并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例,从...  相似文献   

6.
随现代计算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新工科"背景下的全新高校教育要求为我国高校物流专业人才提出全新的要求。该文对智能物流基本概念进行简单阐述,总结智能物流对时代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陷,立足于智能物流对人才的全新需求,给予相关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事业的稳步推进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岭南师范学院亚洲潜水学院为个案,采用访谈、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其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过程阐释了其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理念、基于STP理论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设置思路等特色与创新之处;通过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与结果的剖析,揭示出培养机制方面存在的资源共享机制有待优化、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制度化、质量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从而得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四化一本"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拓宽"多维协同"的人才培养途径、创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期对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6):108-110
结合国家教育部对"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提出了动态革新是专业教育的正确选择,产教对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接轨国际是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结合化工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指出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共建实践育人新平台,引入课堂育人新策略,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培养行业实用、适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势必将会成为高校普遍的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室作为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工科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并结合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及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三设、二定、一培训"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思路,以加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事实上,我国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实践探索远早于"三部曲"的诞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5所具有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显示,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模式可归纳为3类:第一类是综合性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复合交叉",侧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复合型;第二类是工科优势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主辅贯通""本硕贯通",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多样";第三类是地方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创新协同",注重国际化发展和精细化培养,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据此,我国高校"新工科"分类发展的思路是:具有学科综合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解决全球化的共性问题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科技攻关和研发,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并在发展应用文科方面有所突破,承担绝大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重任,教学方式以虚拟实验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综合性、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为主;具有工科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关键领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延伸至工科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承担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注重虚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且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复合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为主;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地方高校组,主要服务于区域新经济的现实急需,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承担极小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能够与地方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应用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产业人才为主。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新需求,也是国际竞争的新形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都将服务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将成为科技发展的热潮。高等教育机构应把"人工智能+"的理念应用到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中,从人工智能共性技术层面建设"人工智能+新工科"的多学科课程体系,培养能够进行多领域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这与我国工业发展变革有直接关系,对于高校方面来说,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数量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行业人才的实际需要了。因此,要注意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以及改变。在现阶段新工科理念之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进行一定的优化改变,从而使其与新环境、新形势的人才需求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解释新形势下协同创新机制的内涵,并分析了国内外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现状.以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探讨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教学改革,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以"专业群"建设作为纽带,整合校内和企业的各类优质资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对人工智能TensorFlow平台的建设进行探讨。介绍图像识别算法,以及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的工作原理,使用TensorFlow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实现CIFAR-10数据集分类,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率。建设人工智能TensorFlow平台,以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学科为基础,推进人工智能教学、科研实践、创新服务的开展。新工科背景下对人工智能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人工智能实验平台为载体,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满足企业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才的需求,通过调整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安全工程毕业生能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现状出发,分析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应急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向偏离、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根据新时代安全工程的发展要求,分别从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建议。首先,开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信息化培养计划,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快速更迭;其次,提出建立培养垂直细分领域的专项技能人才的新模式,为社会提供专业性人才;最后,提出基于PSGE模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机制,加速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步伐,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新形势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和理念创新方向的问题,以CNKI为数据源,从文献的来源、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维度对新工科背景下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绘制与分析,挖掘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从结果来看,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是创新创业和培养模式改革.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改革趋势是突出工程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文章最后给出了面向新工科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作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在新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新学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依据工程认证对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标准,并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课程...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正加速进行,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传统制造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人才竞争更趋激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迈入智能化时代,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应重点围绕本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工程教育观,培养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新工科工程技术人才,重塑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人才培养新目标与新标准,构建符合新工科特质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新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路径及新工科专业建设需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变理工科专业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呈现出教学效果低效的现状,并纠正理工科专业学生思想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认知偏差,系统阐述了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新经济背景下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基于TBL团队教学和"三螺旋"创新理论的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实践策略。为高校新工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高校创新基地的建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近三年部属院校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举措,在研究、总结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依据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实证研究,提出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基地人才培养的一般模式和机制,这对今后高校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