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物性与压汞数据分析,对白豹油田长63储层进行了岩矿特征研究,认为目标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详细分析了储层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发现主要孔隙类型为长石溶孔和粒间孔,小孔微细喉为最优的孔喉组合。对区内长63储层岩石的成岩期次和类型、渗透率和孔隙度的最低下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中部区域经历绿泥石胶结等建设性成岩作用,储层物性较东部区域略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普通薄片、压汞曲线以及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的分析,详细研究了砂岩储层特征,主要包括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储集空间、储层物性特征等。结果表明,延吉盆地下白垩统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是次生孔隙,其中次生粒间溶孔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粒内溶孔;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成岩作用,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蚀变作用和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资料,综合分析松辽盆地大安油田扶余油层储集砂岩的成岩作用、物性特征和孔隙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砂岩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以粉细粒为主,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少量微裂缝,孔隙结构差,储层物性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和溶蚀等成岩作用过程,储层胶结物类型多,包括各种黏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长石胶结和黄铁矿胶结等,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成岩阶段。储层特征主要受到沉积、成岩作用影响:沉积作用控制着有利储层(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的分布和原始孔隙度,储层物性与沉积物原始粒度中值、分选系数、杂基含量等沉积参数有明显的相关性;压实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物性最主要的破坏作用;胶结作用一方面作为骨架支撑颗粒,抵御了部分压实作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成为堵塞储层孔隙的物质;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层的孔隙度,连通了部分孔隙,增加了油气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2油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利用岩心、测井和砂岩薄片等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类型、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分析表明:长82油层储层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砂岩粒度以细砂岩、细-中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溶孔,属于小孔微喉型储层。进一步研究表明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受沉积和成岩双重作用控制:沉积作用形成的中砂岩与细砂岩孔隙度相差不大;而渗透率相差悬殊,厚层砂岩的物性好于薄层砂岩的物性;成岩作用造成河道主体微相中部发育绿泥石膜,保存了大量的粒间孔物性好,薄层非河道主体微相压实与胶结作用强烈,储层物性差。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对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储集物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颗粒较细,分选、磨圆较好,结构成熟度较高。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扩大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溶缝,其中粒间孔占主导地位。岩心样品的孔隙度主要为5%~30%,渗透率为(0.01~1 100)×10-3μm2,大多数属于中低孔、中低渗—特低渗储层。研究区白垩系埋藏较浅,地温低,成岩作用较弱,主要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处于成岩作用早期,且油气早期充注对吐谷鲁群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具有较大影响。车排子地区吐谷鲁群储层勘探目标应以孔隙度18%的优质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6.
研究川东北元坝地区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储层特征,探讨其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模式. 通过薄片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手段对钻井岩心和露头剖面的147块岩石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元坝地区千佛崖组的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细粒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类型按成因可分为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和裂缝,次生孔隙可分为粒间溶孔和铸模孔.野外样品和岩心样品皆表现为孔隙度与渗透率较低,但孔渗关系较好.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自生矿物的沉淀,根据对储层的影响可分为破坏性成岩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和保持性成岩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保持性成岩作用则为自生矿物的沉淀和破裂作用.成岩作用被划分为早成岩阶段A期、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期和中成岩阶段B期2个阶段4个期次.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心观测,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王庄地区延长组长2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其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王庄地区延长组长2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颗粒间以点-线接触或线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主要有薄膜-孔隙式胶结、孔隙-薄膜式胶结;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分选较好,磨圆以次棱角状为主;储层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孔为主;长2砂岩孔隙结构属大孔中-细喉型。长6油层组所经历的成岩作用较复杂,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研究区长2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微裂缝。  相似文献   

8.
研究松辽盆地北部肇州区块内下白垩统沙河子组致密储层特征,总结其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对肇州区块沙河子组储层物性、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实验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沙河子组致密砂岩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式钙质胶结物与泥质杂基构成其主体填隙物,储集空间类型表现为“少见原生孔、多见次生孔、可见微裂缝、偶见晶间孔”的特征,“微孔微喉”的孔喉结构特征抑制了储层物性的改善。实测物性数据表明目的层段砂岩属典型的超致密储层,运用“频率分布函数法”对比产气层和干层的物性,认为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是:孔隙度为3.5%,渗透率为0.053×10-3μm2。有效储层的分布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3方面共同控制,主控因素可以归结为“沉积主导、压实主控、胶结增密、溶蚀添孔、裂缝改渗”,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通过减小孔隙空间及填充喉道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通过产生次生溶孔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构造活动产生的微裂缝对储层渗透率起改善作用。纵向上,SQ3段处于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是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层段,SQ2次之;平面上,西部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最有利储层发育区,东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次之。  相似文献   

9.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集砂岩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资料,研究了长6油层组储集砂岩的特征.长6储集砂体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好.储层发育粒间孔隙、粒内溶孔、晶间孔及微裂缝等多种孔隙类型,其中以剩余粒间孔隙最为发育.储集砂岩岩性致密,孔隙结构总体上属于细小孔隙微细喉道,具较强的非均质性.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总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但在大面积低渗背景下存在低-中渗透高产区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影响盆内三叠系砂岩物性及孔隙发育程度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在成岩过程中溶解作用和绿泥石胶结环边有利于盆内优质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探讨成岩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彬县-长武地区延长组的长6-长8储层孔隙的影响.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等资料分析,对彬长地区长6-长8储层特征及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长6-长8储层砂岩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胶结方式主要为孔隙式胶结,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和碳酸盐溶孔为主,发育少量微裂隙,粒间孔不发育.计算结果表明,长6-长8砂岩原始孔隙度差别不大,平均为34.85%.压实作用造成孔隙损失最大,平均为-23.44%;其次为胶结作用,平均为-11.26%;后期溶蚀作用增加了储层孔隙度,平均为+6.87%.孔隙计算结果以及孔隙发育情况分析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长6-长8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密闭取芯以及大量加密调整井实钻显示,渤海SZ油田平面上水淹差异大,平面剩余油动用不均,而现行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手段难以满足下一步挖潜需求,基于减缓平面矛盾、释放平面剩余油潜力需求,开展了渤海SZ油田开发后期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表征研究。研究显示,现行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表征以地质统计学方法为主,其基础参数多为井眼处储层指标信息、以小层为测量单元,存在表征层次不足、无法有效描述井间储层内部结构差异等问题,通过开展储层构型研究,深化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程度表征层次,结合油田不同相带单元平面油水接触关系,统计了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新指标非连通厚度,该指标以连井剖面为基本单元,克服了无法描述井间储层内部结构差异的局限,并通过绘制非连通厚度平面分布图,实现了储层内部结构差异程度半定量表征。将非连通厚度指标应用于渤海SZ油田小井距先导试验,指标预测结果与生产实际一致,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孔隙和裂缝为火山岩储集空间的重要组成,根据组合方式,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孔隙-裂缝型、裂缝-孔隙型4种类型.不同相带孔隙及裂隙发育特征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储集空间.本文着重阐述了不同火山岩相带储集空间的特征.其中,远源相主要发育孔隙型储集空间,近源相主要发育裂缝型储集空间,火山口-近火山口相主要发育...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库水位升降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以九甸峡库区某滑坡为例,采用GPS对其外部进行变形监测,结合详细的现场调查及水库运营资料,同时针对库水位升降条件下利用Geo-slope分析库岸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库水位100~130 m阶段,库水位快速持续上升及下降将会引起滑体发生滑动;滑体稳定性随库水位下降速度增加而减小,库水位下降速度超过0.3 m/d时,滑体将会发生失稳;库水位上升速率大于0.4 m/d时,将会诱发滑体失稳;库水位连续快速升降也对库岸滑坡稳定性不利,库水位快速升降与滑体滑动存在滞后期.  相似文献   

14.
应用地震和钻井试油资料进行模式识别研究,对油气藏分布的确定是十分有用的。本文详细介绍了作者研制的油气藏模式识别系统的方法原理。油气藏模式识别系统可以提取4类地震特征参数,进行4种地震特征变换,设计3种分类器。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水库的特点,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以陆生动植物,水生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步阐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问题.同时,根据该建设项目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致密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分析方法基础上,分别对基质和裂缝性岩心进行了储层伤害实验,同时结合同位扫描电镜方法从微观角度对增产过程中的伤害机理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入井液侵入储层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次要原因,为该区块后续配方体系的改善提供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入井液侵入储层,黏土膨胀和水锁伤害是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结垢是次要原因;酸化过程中,酸液与酸敏性矿物反应产生二次沉淀及酸化后释放地层微粒是该储层酸敏性伤害的主要原因;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伤害的主要原因在于水锁伤害,而破胶不彻底产生的残渣伤害也是造成压裂液伤害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7.
桩106地区河流相岩性油藏储层描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震地层学与区域地震相研究的基础上 ,把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的水平切片、振幅能量追踪技术与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相结合 ,在桩 1 0 6地区滚动勘探、开发中取得良好效果。结合桩 1 0 6地区地质、地震特征 ,介绍了水平切片、振幅能量追踪及Jason反演的技术原理和特点 ,以及实际应用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油层爆燃压裂器,探讨了它的增产原理,说明由它所产生的多条径向裂缝与油层原生裂缝沟通可以使油层增产;通过自行支撑的非填砂裂缝来保持良好的导流能力,以延长增产周期,指出了良好解堵作用产生的原因,文章还介绍了六个井次的油井初步试验情况,表明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油层增产和油层解堵新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库岸防护工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三峡库区库岸边坡的地形、地质及水环境特点,提出了适合于三峡库区库岸边坡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并就库岸的护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沙三中油层开发水平,并为各种作业措施提供地质依据,通过各种分析测试方法,对沙三中油层储层特性做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中油层储层砂岩以粉砂岩和粉细砂岩为主,储层矿物成分成熟度较低,不稳定组分含量很高,碎屑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喷出岩、复 晶石英、硅质、泥质和云质;岩石化学成分中 Ca2+ 、 M g2+ 含量较高,决定了地层水高矿化度和高 Ca2+ 、 M g2+ 含量.铸体薄片观察证明储层砂岩属小孔细喉型,孔隙形态不规则、喉道曲折复杂;粘土矿物主要有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伊 / 蒙混层矿物,其产状以薄膜式和分散充填式为主;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及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三种类型.储层有潜在的水敏、速敏、酸敏和无机垢损害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