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书曾是有钱人的事:穷养猪,富读书;读书曾是很浪漫的事:红袖添香夜读书;读书曾是极具想象力的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然而,当读书的门槛越来越低,人人都读得起书时,人变了,书也大不相同了。微阅读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以一种短、平、快的狂飙之姿,迅速占领了我们的阅读阵地。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说明阅读书籍给人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哲学家培根也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深刻道出了书对人的影响力和对人心灵的塑造作用。阅读是语言能力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语文老师,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曾说:“读书是人进步的阶梯”。亦有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承载着引领学生正确阅读、有效阅读,可以从书本中获得哲理与经验,从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以上这些都是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和诗句,我非常喜欢。我上一年级时,爸爸带我到图书馆办了一张借阅证。从那以后,我经常去图书馆借书,感受到了读书的无限快乐。  相似文献   

5.
知识源自于生活,而知识的获得又源自于书本和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被称为读书人、书生。可见,知识分子是离不开读书的。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知识分子,更是不能不读书。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读书指导教育,使之学会有效的读书,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必须读书 大学生必须读书,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在许多高校甚是流行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老话重提。先前,人们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今却又信奉起“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这种令人惊讶的变化不正表明了人们在此问题认识上的混乱吗?由此而言,加强对大学生的读书意义的教育决不是多余的。这个问题认识不清就谈不到有效的去读书。 关于读书的意义,古人谈论极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宋朝真宗皇帝赵恒写的那首《劝学诗》。诗中写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便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知识源自于生活,而知识的获得又源自于书本和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云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等等。文章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9.
读书,即指读于国家、于民族、于人类社会、于自然和于个人有用的书。人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生理过程;二是指人的生存本领、人的生活艺术和人的生命价值。读书可大大提高人的生存能力;读书可提升人的生活艺术,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读书可体验、培养健康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0.
华有杰 《科技信息》2010,(19):224-225
江永"女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流传区域仅限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一带,是中国濒危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之一。江永"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的现状亟待江永"女书"综合性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其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能加强女书原生态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可加大女书的国际影响,扩展对女书的国际关注,力争女书濒危非物质文化抢险工程的国际支援;建立综合性女书语料库,拓宽女书研究的视角,为女书研究的现代纵深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自古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一些形容读书多或知识渊博的成语,如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等,说明书多得都要用车拉。这在古代的确如此,因为古代没有纸的时候,书都是写在竹简上,五车书也不见得有多少内容。有了纸之后,同样体积的纸质书容量就大多了,不过就算汗牛充栋,也就是几千册书吧。据说当代读书最多的人之一李敖有藏书10万余册,个人有这么多书还真需要有足够大的地方存放,他曾经就为找个放书的地方而发愁。不过现在好了,有了"电纸书"就不愁运书和藏书了,一个薄薄的电子阅读器就能装下成千上万种书,甚至可以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从来没有误过飞机,那么你很有可能在机场浪费了太多时间。这听上去有违直觉——为什么有人甘愿冒险错过航班?——但自有逻辑在里面。这个说法最先由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提出,现在,数学教授乔丹·埃伦伯格(Jordan Ellenberg)在他的新书《怎么不出错:数学思考的力量》(How Not to Be Wrong:The Power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一书中对此作了阐述。埃伦伯格指出,什么时候到机场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效用"的问题,在经济学里常用这个概念来衡量某人做某事的收益和成本,效益可正可负。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一书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它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到治国之道,小至日常生活。客观地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论语》。关于它的评价也都是仁者见仁:有人说它是圣人情怀,有人称它为王者之道,甚至有人传它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然而,笔者在读完这本书后也有一些冲动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即它的"修己治人"之学,笔者认为它是《论语》一书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一)“惟书有真乐”的韩驹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地对比,说明真乐惟有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慢慢地体会“意味久犹在”的真乐吧。  相似文献   

16.
郑云超 《科技信息》2010,(27):I0126-I0126
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继承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本思想体系:"造福人"是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解放人"是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发展人"是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人生四乐     
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在笔者看来,漫漫人生路上,有四种快乐.其一是读书为乐,其二是写作为乐,其三是奋斗为乐,其四是助人为乐.有了这四种快乐,再孤寂的人生路上,也充满着诗情画意. 读书为乐 书本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每每翻开一本书,就如同打开一扇时光之门,里面风景无限,令我们目不暇接,让我们流连忘返,更让我们掩卷沉思.书中有美丽,书中有哲理,书中有睿智.读书不但能让我们获取知识,更能培养我们的道德和品行,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一个人越能读书,他就会越有知识;一个人越好读书,他就会越有修养.这样,人生也会变得精彩!  相似文献   

18.
人生四乐     
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在笔者看来,漫漫人生路上,有四种快乐.其一是读书为乐,其二是写作为乐,其三是奋斗为乐,其四是助人为乐.有了这四种快乐,再孤寂的人生路上,也充满着诗情画意. 读书为乐 书本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每每翻开一本书,就如同打开一扇时光之门,里面风景无限,令我们目不暇接,让我们流连忘返,更让我们掩卷沉思.书中有美丽,书中有哲理,书中有睿智.读书不但能让我们获取知识,更能培养我们的道德和品行,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一个人越能读书,他就会越有知识;一个人越好读书,他就会越有修养.这样,人生也会变得精彩!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书的好处。要做到读书为本,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读既是学生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又是教师最主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读就像石子,  相似文献   

20.
【阅读导航】中国是个酷爱阅读的民族。毛泽东主席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是啊,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