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基于实验和模拟研究了高原低气压环境富氧室内局部弥散供氧圆形出氧口供氧特性.结果表明,高原低气压环境局部弥散供氧流动轴向最大速度和氧气摩尔浓度均随轴向距离增加而衰减,且在轴向0~1.5m范围内具有很大的速度梯度和浓度梯度.不同海拔高度上弥散供氧形成的富氧区域形状是相似的,为"半椭圆"形,经分析得到了富氧面积随出氧流量与氧气扩散系数变化关系式.相同流量的富氧采用双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比单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少,且海拔越高富氧面积减少量越大.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高原低气压环境富氧室供氧设备布置、安装,检测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空间局部圆形出氧口弥散供氧流动特性及其富氧效果.弥散供氧轴向最大速度和氧气轴向最大浓度均随轴向距离增加而衰减,且在轴向x=0~0.6 m范围内具有很大速度梯度和浓度梯度.不同出流速度下弥散形成的富氧区域形状是相似的,较小管径下富氧区域下游的浓度轮廓更接近“半椭圆”形,弥散范围更大;拟合得到富氧区域外边界扩展半宽度随轴向距离变化的关系式及富氧面积随出流流量变化的关系式.相同流量的富氧采用双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比单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减少约10%;相同流量的富氧以6 mm管径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比8 mm管径的富氧面积增加约10%.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热水供暖系统中氧腐蚀机理及危害,针对热水锅炉,管网及散热器的日常养护,提价节热力除氧,化学除氧,真空除氧和解吸除氧4种除氧方法,并指出:选择正确的,适当的方法除氧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系统安全运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铝液内部直接氧化法制备Al/Al2O3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在铝液内部用直接氧化法制Al/Al2O3复合材料的技术,通过在铝液内部吹氧,使熔融铝迅速氧化生成A12O3,凝固后获得具有弥散分布的Al/Al2O3质点的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分析。试验表明,复合材料中的Al/Al2O3质点分布均匀,通过调节吹氧时间,可方便地制备Al/Al2O3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针对氧传感器在维修过程中存在不适当更换传感器等问题,从氧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出发,提出了用最少的设备检测出氧传感器的技术状况,以降低维修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国产350m^3/h全低压制氧设备的主要指标,工艺流程,基本参数,主要设备、投产调试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对使用该设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稀土化合物CeCl3对纯铜表面渗铝进行催渗。采用工业N2中的余氧作为内氧化介质对纯铜渗铝后的试样进行内氧化,可在纯铜表面制备一层细小弥散的Al2O3粒子。对内氧化层的硬度分布、显微组织及有关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化合物CeCl3对纯铜渗铝过程具有明显的催渗效果,在同等工艺条件下渗层厚度较高且更加均匀;内氧化后,能在渗铝层形成Al2O3弥散硬化层。  相似文献   

8.
王露梅 《甘肃科技》2004,20(7):42-42
氧腐蚀对锅炉设备的危害极大,给水除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大气式热力除氧器、解吸除氧器等除氧设备使用局限性得分析,推荐在设计使用GL-O系列全自动常温过滤式除氧器。  相似文献   

9.
颗粒弥散强化复相陶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SiC、TiB2及ZrO2颗粒弥散强化MoSi2、Al2O3基复相陶瓷,研究了弥散颗粒及其加入量对材料强韧化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弥散颗粒多重强化协调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弥散颗粒的加入量对材料的强韧性有显著影响;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不仅在ZrO2、TiB2二元颗粒复合弥散强化的Al2O3基复相陶瓷中,而且在单相ZrO2颗粒弥散强化的MoSi2基复相陶瓷中,弥散颗粒均实现了相变强化与弥散强化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135MW空冷机组常见的问题就是凝结水溶氧超标,不仅影响机组设备的节能效果,同时也会给空冷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本文主要从凝结水溶氧量偏高的危害为出发点,分析了机组凝结水溶氧过高的原因,并同时对如何防治机组凝结水溶氧超标给出了笔者的经验及观点。  相似文献   

11.
近岸多向不规则波传播变形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考虑非线性弥散作用的缓坡多向不规则波传播变形的数学模型.首先,根据线性波动的叠加原理和波浪方向谱理论,以考虑非线性弥散影响的规则波缓坡方程为基础,推导出考虑非线性弥散影响的缓坡多向不规则渡传播变形的微分方程;其次,基于以上方程使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实验室波浪试验资料对本数学模型进行验证计算;最后,对非线性弥散对波浪传播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数学模型合理、可信;在浅水区,非线性弥散作用明显,考虑非线性弥散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刘常法 《科技信息》2007,(13):223-223
本文通过对影响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分析,指出影响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有:1、肺泡通气量及呼吸肌抗疲劳的能力2、红细胞的数量及机能稳定性3、心肌射血及抗疲劳的能力4、运动肌肉的氧弥散和氧利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足球有氧耐力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足球有氧耐力训练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50年前通过对国外进口样机的测绘,仿制出我国第一套制氧机,杭氧历经“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路子,到50年后的今天,终于成为亚洲最大的空分设备生产企业和世界空分设备主要制造商,跻身世界五强。杭氧的案例表明,自主创新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而且更重要的是,自主创新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14.
对低温工程中应用的 06MnVTi 低温钢板材及其在焊接以后容易出现的低温冲击值明显下降的问题,作了组织分析及热处理试验,发现其根本原因是氧在铁素体相中的过饱和析出及应力应变析出。析出相为弥散的 Fe_3O_4,并因此而引起钢的析出脆性;而造成氧的析出倾向则是由于钢本身的实际合碳量非常低,存在容易富氧的弱点,同时在转炉吹炼过程中又未针对这一特性,加快吹炼速度,而助长了钢中氧的析出脆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并不罕见的获得性临床综合症,常继发于其它许多疾病,以全身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并最终因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近几年研究发现,组织因子的激活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中起了关键作用,因此了解组织因子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对于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重大意义,本文就组织因子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室内二维弥散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二维弥散参数的确定方法,本研究利用较大规格的渗流槽(340cm×90cm×60cm),以砂卵石为孔隙介质,NaCl为示踪剂,在室内进行了二维弥散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确定纵向弥散度和横向弥散度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弥散SiC颗粒增韧氧化铝陶瓷内部残余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烧结原理,建立了弥散颗粒分布模型及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一维方向上的残余应力计算,从理论上探讨了弥散SiC颗粒增韧氧化铝陶瓷的相应机理,通过应力计算分析了影响残余应力大小的基本因素,为合理选取弥散颗粒的加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过渡金属间隙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interstitial compounds, TMICs)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高导电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可作为可再生能源转化反应中Pt基催化剂的替代电催化剂.从这个角度出发,综述了TMICs在合成和电催化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归纳了TMICs在析氢反应、析氧反应、氧还原反应、直接液体燃料电池阳极反应等方面的催化性能.此外,简述了TMICs电催化剂实际应用于能量转换设备中的潜力,这对开发高效稳定的电化学能量转换设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杭州科技》2009,(5):I0002-I0002
杭氧成功开发“采用卧式逆流主冷凝蒸发器等新技术的节能型空分设备”,首次运用在四万系列的空分设备上,并荣获2009年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解吸除氧的原理、方法和发展过程。根据享利定律、道尔顿定律和实验数据推导并论证了影响解吸除氧的诸因素,诸如软化水的温度和含氧量,循环气体的温度和含氧量.气水容积比和水泵的水压头等等。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解吸除氧系统。该系统取消了给水箱,设备紧凑,因而造价较低。设置了高效反应器和余热回收装置。对于10℃以上的水无需加热.因而节省能量。由于上述结果,该除氧装置的除氧效率可达98.5%~99.5%,除氧水的含氧量可低达0.04~0.1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