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奥格本是发明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开创了对技术发明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先河。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大批学者进入发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由此形成了奥格本学派。奥格本学派致力于发明和社会相互影响的研究,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发明社会学理论。奥格本学派的发明社会学是技术社会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对技术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奥格本是发明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开创了对技术发明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先河。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大批学者进入发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由此形成了奥格本学派。奥格本学派致力于发明和社会相互影响的研究,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发明社会学理论。奥格本学派的发明社会学是技术社会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对技术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国哲学家安德瑞·高兹在他的"政治生态学"理论中,以法国核技术发展为案例,分析了"技术法西斯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成因、表现和后果;探讨了"技术官僚主义"与"技术法西斯主义"的关系;研究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问题和技术异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技术发展模式和技术选择的生态学原则.他的这些见解丰富了技术社会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技术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关注的重要议题,目前国外技术社会学研究大致可概括为如下框架:一是在技术-社会关系层面,技术的社会影响和技术的社会建构分别构成了技术社会学的规范和经验两种路径,规范技术社会学包括实证性和否证性两个进路,经验技术社会学包括描述性和建设性两个进路;二是在技术-价值关系层面,实证性技术社会学和描述性技术社会学的共同前提是研究对象主体(技术或社会)的价值中立,否证性技术社会学和建设性技术社会学的共同前提是全部研究对象的价值负荷。与国外技术社会学进入主流社会学趋势相比,中国技术社会学研究还限于STSS(科技与社会研究)领域。必须要借鉴国外技术社会学研究框架,抓住社会学和STSS的本土化要求,深入中国技术发展史和展望世界技术前沿领域,重点进行传统文化的技术社会学思想阐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范技术社会学研究和促进中国特色的经验技术社会学研究,最终呈现中国技术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关系,其理论研究必然受到现象学的影响,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至少在三个方面受到现象学的影响:技术的微观考察方法是"面向事情本身"的实践、行动者网络理论是"主体间性"理论的运用以及社会建构的实质是"意向性"基本作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电子纸"的技术进展及其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纸"技术是一个涉及电子、有机化学材料、计算机、显示与识别的高科技,目前正面临重大的技术突破.现代"电子纸"将不仅终结传统的"木材纸",而且可以在其屏幕上实现"手写工作模式",从而能够大大降低亚洲人进入信息社会的门槛.因此,"电子纸"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美国技术哲学家安德鲁·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化"理论,提出这一理论存在三个主要缺陷:一是对技术理性的改造过于夸大了技术的社会属性,忽视了技术发育的自主性,对技术的社会因素的分析表现出空泛化;二是对参与者利益的分析过于抽象,未看到利益问题的复杂性与国家控制性;三是技术代议刺理论存在相冲突之处,表现出外行的大众和技术专家在使技术民主化的动机上表现出不对称性,一个是关注各自的利益,另一个则是对社会和大众的责任伦理.提出这一理论总体上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从而起不到预期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社会学于上世纪80年代在欧美诞生,这一理论认为技术是社会型塑(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简称SST)的.笔者精选了若干案例,对社会型塑技术的主要参与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行了简评,意在启发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吉尔菲兰是奥格本时代发明社会学的奠基人,他对发明社会学的研究代表了技术社会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但是他的生平以及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一直被技术社会学研究者所忽略。他的发明社会学反对发明的英雄理论,并从发明的社会原因、社会后果、发明的预期等角度展开,论文对这几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发明社会学是技术社会学研究的早期阶段,发明社会学研究内容涉及否定发明的英雄理论、发明的组合累积模式、发明过程以及发明与社会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探索。发明社会学研究代表了半个世纪前的技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高峰期,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当代学界的重视和认可,今天重新审视发明社会学,对于技术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内分类学文献习惯于将棕榈科植物的"cirrus"和"flagellum"都译作"纤鞭",将"prophyll"译作"先出叶",这导致了混乱。基于术语译名的单义性、专业性和简明性原则,"cir-rus""flagellum"和"prophyll"分别译作"叶鞭""花鞭"和"总苞"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鲍勒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鲍勒认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现代“综合理论”的产生相对独立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因此进化论的历史不等于达尔文主义的历史。鲍勒对进化论历史的重建表明,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进步”的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发展过程。由此鲍勒重现了“进步”的观念在19世纪的连续性。对“进步”观念和进化思想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对于重建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理解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论"伪技术"     
肖峰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36-39,53
伪技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但又冒充为技术,所要达到的是技术以外的不正当目的。伪技术与伪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伪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它与技术之间的划界也是复杂的,需要探寻合理的社会建构方式与机制去正确地处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风向标”原为一种测定风向的工具,用于气象等专业领域。《现代汉语词典》把“风向标”解释为:“指示风向的仪器,一般是安在高杆上的一支铁箭,铁箭可随风转动,箭头指着风吹来的方向。”《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跟《现代汉语词典》相似,是指“指示和测定风向的仪器。一般是在高杆上的一支铁箭,铁箭可随风转动,箭头永远指着风吹来的方向。”而近年来,“风向标”不再仅仅用于气象等专业领域,而广泛流行于各个领域,出现了新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8月4日在北京组织全国名委,国家语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天文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华社新闻所,国家技术监督局,科学出版社有关专家,召开了一次关于“世纪”与“年代”订名的座谈会。目的是从历史、天文、计量、语言、社会等方面对“世纪”与“年代”的概念内涵进行研究。特别是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就要开始的今天,明确“世纪”和“年代”的实际内涵,有着深远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一、关于“世纪”“世纪”一词的基本内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一般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第二部分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100年,从而存在一个起始年与结束年的问题。“世纪”概念的分歧就出现在这个起始年和结束年的计算上。如21世纪是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社会上流传着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认真调查研究。1.认为21世纪是从2001年开始执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纪”的起始点应该追其根源。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即公元第1世纪——公元1世纪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因此可以推出21世纪是从公元2001年开始至2100年结束。2.认为21世纪从2000年开始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广泛采用以00年结尾的年做为新一个世纪的起始点。在习惯上应把1900年至1999年理解为20世纪;把2000年至2099年理解为21世纪。二、关于“年代”“年代”与“世纪”一样,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年代”的时间间隔为10年,起始年一般大多数人认为是从0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0年至1929年。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从1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1年到1930年。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上登载了题为“九十年代第一春”的社论,可见新闻媒介已经习惯于把0年做为年代的起始年。三、“世纪”与“年代”的溯源1.“世纪”“世纪”这个概念源引自欧美国家。在我国古代没有“世纪”这个概念。“世纪”是我国采用公历纪年方法之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一般计时的概念。首先它不是计量单位,因为它不具备计量单位的基本性质。与“世纪”对应的英文词是“century”。英语字典中一般认为公元1世纪就是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20世纪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但也有少数欧美国家的字典认为20世纪是1900年到1999年。由于我国历史上采用帝王年号加阴历的纪年方法,在历史上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辛亥革命之后,虽然采用公历,但还没有遇到今天这样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因此追其根源,仍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这一问题。2.“年代”“年代”一词如何产生,说清楚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人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翻译英语或其它外语文章的时候,当译者遇到1920s、1950s时,一般都译成了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因此,就认为中国人在把诸如1920s、1950s表达的概念用中文表示时,就在汉语中增加了这个名词。另一种看法是有人认为“年代”应对应英语单词“decade”。英语中“decade”的意思是十年。同样在特指第几个10年时,有个起始年的问题。四、各种观点讨论由于对“世纪”与“年代”看法上的分歧,与会专家对这两个概念开展了充分地讨论,并且对每一种观点做了详细的论证。观点1:认为世纪的起始年和年代的起始年都是从1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目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字典,大部分认为世纪是从1年开始。而年代是世纪中的十个10年,如果年代不是从1年算起会产生不相符合的矛盾。②公元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一个新的纪元,这个新的纪元是有其社会和历史含义的,应该从1年开始世纪和年代。观点2:认为世纪的起始年从1年开始,而年代的起始年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世纪是以公元纪年开始,公元纪年是1年开始。而年代是为了表示一个十年的概念,按照一般习惯上的理解,从0到9就可以,并且没有将世纪与年代统一考虑的必要。观点3:认为世纪和年代都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采用这种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②使用起来比较方便。③对于公元1世纪则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99年,就认为公元1世纪共99年而不是100年。上述这些观点所讨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语言学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习惯性和语言的应用性。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含义。天文学家则希望更具有科学性。计量学专家则认为希望这两个概念符合国际习惯。新闻界的专家希望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概念。术语学专家则希望对这两个概念给出统一的结果。总之都希望能够在2000年到来之前,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准确内涵。五、下一步的工作:通过这次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先不要以国家的名义过早地公布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原则。再与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了解国际上的习惯用法,最后做出与国际习惯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家标准(GB 3187-82)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中,将国际标准的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for repaired items)定义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着眼,探讨failure和fault以及与之分别对应的失效和故障的释义,并根据东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的差异,在交流中所产生的碰撞和融合,从而找出科学普及工作者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  相似文献   

17.
"回溯问题"在知识论中具有根基性意义,无论是出于解决的目的,还是作为对该论证的回应,都说明了诸多知识论家将其作为内在论、外在论及怀疑论导引的本原所在。"确证"是"回溯问题"的根本,从确证的角度对"回溯问题"的研究便成为应有之义。文中从回溯问题本身入手、通过对确证内容、对象的论述,选取费尔德曼、普赖尔及胡埃默各自提出的"恰当经验回应"、"前提原则"、"现象感知的保守论"等为对象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博客,那些自助记者,向大媒体证明,进入门槛不再重要.播客自己掌控广播,他们自己动手做节目放在网上."(播客网2006年3月3日)  相似文献   

19.
在虚拟的赛博空间里,实在感因身体而存在."肉"作为"虚拟实在"之载体、比特文本之"内面",实现了虚拟实在感,进而使交往成为可能.也正是因为"肉"与"虚拟实在"之间的密切关联,既让人们享受到虚拟实在所带来的及时的、责任飘零的、碎片化的快乐,同时又不得不承受虚拟生存惯习对现实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源于英语“-gate”的“××门”,在经历了专化、类化和泛化三个阶段的演变后,成为一个能产性极强的语缀。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探讨了“××门”之起源、演变、认知和翻译。“-gate”构成的词语在翻译时没有必要译成“××丑闻”,可以直接译成“××门”,这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也体现了汉语的与时俱进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