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中国古代三纲五常的规定,女子应遵循“三从四德”原则,由此可得出《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应从于焦仲卿.他行使的是男权,对于刘兰芝,仲卿可以行使其“夫权,”有理由留住心爱的人,而焦母做为封建家长,她又是父权的代表,行使家长的权利,有权要求儿子休妻。对刘兰芝,焦母行使其“婆权”同样有理由“驱逐”自己不喜欢的媳妇,这几者中孰轻孰重?本文主要从男权,“婆权”入手,试比谁高,结合现代解释方法,并涉及到封建家长制、孝道,重新诠释《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他的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地春梦》堪称世界文学史上描写战争与爱情的杰作.本文分析评论了《战地春梦》一书中主人公凯瑟琳在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男主人公弗莱德里克所充当的角色——情人与母亲.同时,也分析了她在充当这两种角色时所表现出的温柔、勇敢、坚强、乐观等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情爱画廊》和《作女》与张抗抗的其他作品一样,对人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人尤其是女性的精神世界进行着思索,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理想的描绘中,却出现了偏颇:两性关系、地位严重失衡,理想失之于虚幻。  相似文献   

4.
敦煌出土的梵文于阗文双语医典《耆婆书》   总被引:1016,自引:0,他引:1016  
《耆婆书》(Jīvaka-pustaka)是出自敦煌藏经洞的梵文、于阗文双语医书,约抄写于公元11世纪之前。它现存为4个部分,有医方精选集的特点,属于印度“生命吠陀”体系。该医书中还有佛教影响的痕迹。文章主要从其内容结构、双语文本比较、相同医方比较等方面,讨论了《耆婆书》的一些特色。  相似文献   

5.
《情爱笔记》是巴尔加斯·略萨近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表面看来,作者空前大胆地展现了各种性爱和性错罪,但实则此小说并不是单纯的“情爱”小说,而透示着作者更深层的意图:通过对多种性爱取向的同情和支持,张扬以想像性的、艺术化的“性爱”来抵制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和个体性的“物化”与“同化”。  相似文献   

6.
《情爱画廊》和《作女》与张抗抗的其他作品一样 ,对人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对人尤其是女性的精神世界进行着思索 ,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在理想的描绘中 ,却出现了偏颇 :两性关系、地位严重失衡 ,理想失之于虚幻  相似文献   

7.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8.
张允和的《温柔的防浪石堤》记录了她与周有光相识相知、相敬如宾、和平共处、同舟共济的人生历程.他们的人生历程表明,爱是婚姻的基础,婚姻的幸福长久,不但要有爱,更要有敬.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作家要求用女性话语颠覆男性权威话语,重构女性形象,但是在小说《情人》中人们看到传统的道德观念仍在起着作用,男性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法权的代表,女性角色虽已摆脱了依附性,可男性社会所组成的巨网仍压抑着、窒息着女性。  相似文献   

10.
“文眼”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吐露,也是课文内容精华之所在,引导学生挖掘课文的“文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先简述语气词“来”的历史来源,再统计分析描写了《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语气词“来”的使用情况,“来”的语气意义是提示听话人注意并使语言舒缓。它主要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句末或在句中、分句的停顿处。“来”至《儿女英雄传》时期,使用已经非常少。认为语气词“来”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12.
元末高明创作的南戏<琵琶记>是一部代表着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也是一部较为复杂的古代戏曲作品.不同版本的文学史对其的分析不尽相同.针对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对<琵琶记>的两段描述展开讨论,发现撰写人由于没有深入到文本的底部发掘出它更深层的文化意蕴和话语权力来,因而这些描述就难免流于表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3个时期8篇具有代表性的《唐传奇》作为语料,对这8篇中的"有"字句句法结构作穷尽式的描写分析,试图探求近代汉语"有"字句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和《搜神记》"有"字句做比较,剖析"有"字句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4.
对比通常是了解两部同类作品的有效手段,而通过对作品中鲜明的不同点的分析,又是剖析作品背后深刻涵义的重要手段。以"二母争子"为核心的"灰阑故事"在《高加索灰阑记》中与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在哲理、伦理与美学的角度上均有很大差异,剧中不同的"二母"与判决者形象给读者与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他们身后,正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琵琶记》与《拜月亭》高下之辩,是明中叶至明晚期一场史无前例的戏曲论争,反映了不同戏剧美学家的美学思想,各有其立论的原因、意义。这场众多曲坛学人围绕《琵琶记》、《拜月亭》的高下问题而展开的论争,因各人评论立足点相异,故多有见识未到之处,真正见解深刻的是思想家李贽。  相似文献   

16.
陆游的《入蜀记》叙其入蜀途中的地理风光、人文历史 ,在奇山丽水的游览之中 ,抒发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并借古讽今 ,抨击时政 ,充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主战精神 ,从而树立了南宋一代昂扬刚健的美学典范  相似文献   

17.
昆曲《水浒记》改编自明代小说《水浒传》。该剧围绕阎婆息描写了两段"爱情故事",一是和宋江,一是和张文远,通过这两段被异化的爱情,展示了当时底层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爱情选择的无奈。阎婆息被异化成了商品,没有选择权,两性关系的不平等,价值取向偏向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个人情感被压抑等原因造成了阎婆息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8.
《断鸿零雁记》中的“三郎寻母”模式是近代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寻找信仰的精神历程的展现。从直观层面看,“三郎寻母”是《断鸿零雁记》情节推进的动因,是小说得以展开的依托。但深层考究起来,三郎寻母只是一个表象,它的实质是个体皈依中诸多困惑集结的呈现,母亲的寻得并不能真正使寻找者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读《西学东渐记》,对容闳在致力于探索救国之路过程中的重大表现,力图作出较细致的分析解读。从他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谋求“教育救国”的方案及其实施以及契合近代历史演进脉络的人生轨迹等几方面,论述了容闳凭藉自幼年开始所接受的西方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时代的留美经历所赋予他的世界视野和眼光,满怀拯救祖国的热望,从世界反观中国,使得他的一生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前行,保持思想的前瞻性和实践的先进性。容闳不愧为近代从世界看中国的杰出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20.
成秀萍 《镇江高专学报》2000,13(3):26-28,88
魏晋六朝是志怪小说繁荣的时代。除了社会的影响和文体的演变外,志怪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作家的潜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志怪小说作家潜意识的存在假象-神道实有,二是志怪小说作家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关于生死、情爱、安全等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