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我国2006年10月股改结束至2009年底在中小企业板进行IPO的公司的数据,描述了该期间各年公司进行IPO其抑价以及相应指标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揭示了其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因素,并简单剖析了其与主板以及股改以前的IPO抑价现象的异同及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市公司抑价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0~2004—04上市交易的300多个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抑价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并考察公司财务、发行状况、宏观经济等40多项指标与初始收益率的关系.证实了目前中国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仍然相当严重,但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回归分析,从深层次挖掘了造成IPO抑价的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降低IPO抑价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文本挖掘和文本分类技术分析新浪财经股票论坛上投资者发布的信息,并据此构建投资者乐观情绪、意见分歧指数;通过SPSS分析反映投资者情绪的这些指标与IPO抑价和IPO上市首日交易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股票论坛并不仅仅是"噪音",基于论坛信息的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及交易量有显著影响,即投资者情绪乐观指数与IPO抑价、交易量成正比,意见分歧指数与交易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2005—2011年的A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为样本,结合新股频繁破发的市场背景,引入定价偏离度的概念,系统地研究了IPO发行公司股东特征对新股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IPO定价效率与外资股份的出现正相关,而与国有股份和创投股份的出现负相关。从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发起人股东或董事的持股份比例与IPO的定价效率正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国有股份更容易引起IPO抑价,而创投股份则更容易引起IPO破发。该文的研究从发行人股东特征的角度分析影响IPO定价效率的因素,为了解和提高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定价效率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王力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9):45-46,50
本文先对IPO抑价的各种理论进行了综述,随后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创业板市场中的90支股票作为样本,对影响其IPO抑价的因素及其对于抑价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中签率、换手率、发行前资产利润率、上市首日大盘指数等变量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中小板市场IPO抑价的现象。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IPO抑价能够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6.
陈睿 《山西科技》2007,(2):103-105
IPO抑价现象在发展中股票市场上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文章收集了沪市的30只股票的技术面和基本面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Eviews和Excel软件,建立相关模型,从而证明沪市存在IPO抑价现象。同时,运用模型对IPO的抑价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个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金晓 《科技信息》2007,(22):33-34
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新股发行折价现象,而我国新股折价程度堪称世界之最,这一现象被称为"IPO抑价现象",它是证券市场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同时也是金融界的难题,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要分析IPO抑价现象,应当首先回顾一下目前流行的核心理论,从而为解释"IPO抑价现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进而为中国股票市场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异质预期、IPO最优报价与抑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IPO抑价问题,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和数理分析方法,从询价对象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假设存在对新股价值异质预期的两类询价对象,在风险规避的条件下,求解出最优均衡报价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IPO抑价问题。  相似文献   

9.
私募创投和创业板都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业板开板,采集数据截止日2012年6月30日,共有332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其中181家拥有私募创投背景,因此私募创投的影响是对创业板进行研究时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通过均值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逐步回归法研究了私募创投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认证作用.私募创投在企业IPO时存在显著的认证作用,具有私募创投背景的企业相对而言,有更高的调整抑价率、更大的发行规模、更高的主承销商声誉、更高的PE和PB倍数,但是单位发行费用并没有更低.为了寻找影响企业IPO调整抑价度的主要指标,构建了包含10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并使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具有私募创投背景、IPO首日的换手率、IPO前每股净资产以及网上中签率5个因子会显著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的抑价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票市场上的IPO超高抑价现象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A股市场IPO定价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市场价格,IPO发行价格更能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并证明了二级市场上的过度投机是造成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程度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IPO抑价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宋光兴 《科技信息》2008,(29):130-130
IPO抑价是世界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金融界的难题。国内外学者对IPO抑价有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本文对IPO抑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并作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新股定价问题一直是国际金融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用实物期权方法对IPO抑价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即使证券市场的信息是对称的,IPO抑价现象是必然的.随着股票市场的发育程度的提高,IPO的抑价程度会降低;中国证券市场的IPO抑价程度高,一方面是来自于普遍存在的IPO抑价的问题,同时来自于中国的IPO定价方式的不合理、股票的不全流通.  相似文献   

13.
非理性投资者行为的IPO抑价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行为金融学中有关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观点,对中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中国IPO抑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假定发行公司以筹集资金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作为代理人持有股票,并在上市后把IPO股票转售给非理性的中小投资者,以攫取他们的消费者剩余,达到目的.通过模型化该过程,发现中国的IPO高抑价与中国存在众多的非理性中小投资者有直接的关系,是他们导致了抑价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股改后主板和中小板IPO抑价水平存在的差异,并分析了该差异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中小板高抑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周茂春  刘仁越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441-1448
在中美贸易摩擦趋于激烈化、持久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抵御制裁与封锁的关键。高管团队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其专业背景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联度、有何关联?及其又会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产生怎样影响?是本文探讨的关键问题。回答上述问题,有助于更好的了解高管团队专业背景对创新能力的作用,及二者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本文以我国高新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17年5个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以及特质激活理论相关研究结论,实证分析了高管团队专业背景与创新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专业背景对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面影响,其中教育背景与海外背景的专业性特质与创新能力的交叉项对企业价值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全流通前后中小企业板块IPO抑价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并比较,探讨在不同的模式下IPO抑价率影响因素的异同.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缺乏理性投资的意识是IPO抑价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创业板作为风险投资最关注的资本市场板块和联系风险投资与风险资本退出的纽带,自开设以来,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企业的高抑价、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等现象就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因此,对影响创业板IPO价格异常波动,尤其是抑价因素进行分析,能为创业板市场和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信息.该文以此为视角,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风险投资对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机制,并给出了必要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我国IPO现状及回顾国内外经典IPO抑价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对所选取样本新股的高抑价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找出了新股抑价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A股市场新股上市首日的高收益率现象,分析新股询价制度实施以来除审核制度以及发行定价机制外对于新股首日高抑价的影响因素.基于统计数据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的研究表明,A股市场IPO抑价程度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二级市场不理性炒作的结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一级市场折价理论在中国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20.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即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定价,是指首次发行上市的公司将股票发售给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所采取的价格。本文是对定价制度的一个文献综述,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我国询价制以及抑价现象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