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连盆地巴彦乌拉铀矿床是我国典型的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铀主要经潜水-层间氧化作用富集成矿。为了研究其粘土矿物组成、含量、形态特征及其产状,对区内目的层粘土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二连盆地巴彦乌拉铀矿床目的层粘土矿物成分基本一致,主要为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个别样品中见少量绿泥石。蒙脱石集合体呈花朵状、片状,高岭石集合体呈书页状、扇状,伊利石集合体呈片状,绿泥石集合体呈玫瑰花朵状。粘土矿物以分散质点式不完全充填于孔隙中和薄膜式贴附于颗粒表面。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总结了该矿床氧化带分带粘土矿物特征,并探讨了粘土矿物对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巴彦乌拉铀矿床是我国典型的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铀主要经潜水-层间氧化作用富集成矿。为了研究其黏土矿物组成、含量、形态特征及其产状,对区内目的层黏土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二连盆地巴彦乌拉铀矿床目的层黏土矿物成分基本一致,主要为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个别样品中见少量绿泥石。蒙脱石集合体呈花朵状、片状,高岭石集合体呈书页状、扇状,伊利石集合体呈片状,绿泥石集合体呈玫瑰花朵状。黏土矿物以分散质点式不完全充填于孔隙中和薄膜式贴附于颗粒表面。根据分析结果,总结了该矿床氧化带分带黏土矿物特征;并探讨了黏土矿物对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洪海沟地区位于伊犁盆地南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是该区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具有良好的产铀前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取样、显微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和α径迹蚀刻等方法,对该地区砂岩的岩石学特征、铀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成岩作用对铀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目的层砂岩具有近物源的特点,为铀成矿提供充足物源;成岩矿物有黏土矿物;铀矿分布于与黄铁矿密切共生;后期氧化流体运移是铀成矿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粤东地区麻布岗盆地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矿体产状、含矿主岩、铀矿层内部结构、矿石的矿物成分、铀的存在形式、铀的分布状态及含矿主岩化学组分与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铀矿化特征,结合盆地演化、沉积相与成矿作用研究,提出了麻布岗盆地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三阶段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蒙其古尔铀矿床是伊犁盆地南缘铀资源量最大的砂岩型铀矿床,关于该矿床的成因机理,也一直是铀矿地质学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该矿床含矿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黏土矿物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黄铁矿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认为在铀成矿过程中有还原物质的参与,而且该还原物质与生物作用有一定关系。生物作用参与成矿可能是蒙其古尔铀矿床矿体品位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布尔加地区位于吐哈盆地西北缘,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的主要含矿层位,具有较好的产铀前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及野外露头取样、室内镜下观察以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区的成矿砂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目的层砂岩结构成熟度较低,具有搬运距离短,沉积速度快的特点。物源主要来自二叠系火山碎屑岩,砂岩的致密跟成岩作用和后期构造运动有关。砂岩的物性影响氧化流体的运移,与铀成矿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浙江西部深部和外围铀矿找矿,拓展新的找矿方向,以大洲地区重点铀矿床为对象,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区内铀矿体主体形态为层状,沿断裂构造有少量的脉状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少量为铀石,呈显微浸染状和团块状,铀矿石年龄分布在110.0~67.1 Ma,铀成矿具多阶段性。铀矿床(体)明显受构造、地层、热液蚀变联合控制,多期次、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控制了铀矿床(体),多期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层状流纹岩为铀成矿准备了围岩条件,热液蚀变多样,成矿期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和萤石化,其中水云母化蚀变的"绿色层"与铀矿体赋存关系密切,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深部下地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阶段深部铀成矿模式,指出在深部找矿的重点为(1)九里坪组第四、第五层流纹岩层控制的层状矿体,(2)九里坪组层状矿体之下的深部脉状矿体,这些认识可供本区铀矿找矿新突破参考。  相似文献   

8.
塔然高勒铀矿床是东胜铀矿田内新发现的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研究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取了矿床内钻孔岩芯样品21件,通过等离子质谱、荧光光谱、电镜扫描等分析方法,对矿体上部的绿色砂岩、矿体下部的灰色砂岩和含矿的灰色砂岩开展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铀矿物与黄铁矿、粘土矿物等共生组合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内铀矿物主要为铀石;黏土矿物与成矿关系密切,在铀成矿过程中可吸附铀元素,使铀富集成矿;钇元素可以作为塔然高勒铀矿床内铀矿化的指示元素,钼元素可以作为铀矿化的参照元素;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铀矿石中,与铀共生。本研究成果对铀矿床的下一步勘查和铀矿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油、气、煤与铀的综合研究对于含油气盆地内多种能源的成因机制及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含矿建造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的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源区火成岩和泥岩可能为铀的物质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及环境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构造作用使目的层的抬升掀斜与暴露以及水动力环境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重要条件;铀矿石带中黄铁矿表面及其附近存在吸附铀α径迹,有机质碎屑胞腔中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共生,含铀砂岩中可见含沥青质的镜煤。结论铀的富集和铀矿的形成可能与黄铁矿、油气、煤等有机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及地质调查,深入了解相山矿田含矿断裂构造特征,选取成矿差异较大的邹家山和云际铀矿床的含矿断裂构造进行研究探讨,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发现邹家山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钛铀矿、钍铀石、铀石;云际矿床铀矿物主要为:钛铀矿、铀石。对两个铀矿床同种主要铀矿物微区进行化学分析及对比,发现除U含量有起伏外,Ca、Fe、Zr的含量,邹家山矿床均低于云际矿床;受邹石断裂控制的铀矿床铀矿物中U与Zr含量成负相关,而受火山颈东部北东向断裂控制的铀矿床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宝龙山地段砂岩型铀矿床的热液蚀变极为发育,常见高岭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和水云母—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以低温热液蚀变为主,呈现多期次、脉动性特点.铀矿物与热液蚀变矿物紧密共生,表明铀成矿作用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初步分析,基性岩浆活动是促使热液作用的动因,有利的构造条件为热液作用提供了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2.
皖南东至 泾县一带是安徽省主要的金矿 (点 )之一 ,而黄铁矿是本区中金矿床(点 )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 .论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对皖南东至 泾县一带金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 ,得出初步结论 .结果表明 ,矿体黄铁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 ,与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金的赋存状态一致 ;通过对本区微细浸染金矿带中花山、吕山、柴山、虎龙冲、管岭、白果树等金矿床 (点 )中黄铁矿化学成分和晶体形态等方面标型特征的研究来探讨本区金矿床 (点 )的成矿条件 ,为指出找矿方向 ,筛选出找矿靶区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有效的获取砂岩型铀矿矿集区铀矿异常分布信息,以砂岩型铀矿异常的测井响应特征为理论依据,利用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和学习能力,以已知铀矿矿化层信息为学习样本,构建3层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端某铀矿矿集区铀矿钻孔测井数据进行异常层和矿化层的识别提取,并将模型识别结果与已知矿化层信息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准确率达86.55%,效果较好,矿化层的识别结果同已知矿化层信息重合度高,同常规的铀矿异常识别方法相比更加接近铀矿异常分布的形态。此方法能快速有效的获取未知孔的异常信息、降低人为解释工作带来的误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优势明显。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铀矿勘察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探讨四川若尔盖铀矿田铀的成矿地质条件,为成矿预测和找矿靶区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对若尔盖铀矿田主要矿床的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富铀沉积建造、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和富铀岩体、区域性深大断裂带、中新生代陆相红色砂砾岩盆地、有利的岩石组合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若尔盖铀矿田西部矿带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条件,表明若尔盖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前人研究认为,塔里克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有利的成矿地区。为了查明该区含矿目的层克孜勒努尔组岩石学特征、成岩序列与铀富集的关系,通过野外露头岩性观察、剖面测量和系统的取样,对塔里克地区目的层砂岩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塔里克地区的铀矿石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对铀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研究表明,塔里克矿点目的层砂岩属岩屑砂岩,为近源沉积产物;成岩作用较弱,主要分为碎屑沉积阶段、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晚成岩阶段、表生流体改造阶段五个阶段,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塔里克地区铀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沥青铀矿,铀矿分布与沥青、有机质密切相关。研究将为塔里克地区以及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东部新近系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新近系沉积相,为砂岩型铀成矿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实测剖面和前人钻孔、测井及区域地质等资料,在总结新近系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识别了各沉积相带,并分析了其空间展布;结合砂岩型铀成矿理论,探讨了砂岩型铀成矿与沉积相的关系。结果识别出辫状河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和9种沉积亚相类型;上新统狮子沟组辫状河三角洲相砂体是铀成矿有利部位。结论清水河斜坡带是砂岩型铀成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某淋积铀矿床中铀石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铀石是一种迄今研究程度很低的重要工业铀矿物.本文报过在国内首次采用透射电镜发现某淋积型铀矿床中超显微状轴石是较完整四方双锥短柱状晶体,同时测定其主元素成分.根据该矿床的矿物学、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资料,确定该矿床中铀石生成的主要条件为:常温、常压;pH=6.1~6.7;Eh=-0.37~-0.42V;。与沥青铀矿的生成条件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郎卡地区是在伊犁盆地南缘近年发现的又一砂岩型铀矿有利成矿地段。通过野外露头岩石、钻孔岩心观察和系统取样,对郎卡地区盆缘和盆内目的层砂岩进行了详细的显微镜下鉴定,以及和蒙其古尔地区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并对郎卡地区铀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EMPA)。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砂岩有着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为近源沉积产物;成岩作用过程中碎屑颗粒普遍发育溶蚀作用,形成许多溶蚀孔,这些次生孔隙是氧化流体及铀运移的有利通道;岩石中较多的碳酸盐化为该区的显著特点,而有别于相邻的蒙其古尔地区岩石特征,而郎卡盆缘露头砂岩具有基底式胶结的碳酸盐化,使后期的地表氧化流体很难进入地层形成大规模的氧化带进而成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朗卡地区铀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沥青铀矿,还有少量的铀石、钛铀矿以及显微吸附态铀,这与蒙其古尔矿床基本相同。综合郎卡地区的岩石学和铀的存在形式等特征,认为郎卡地区和和蒙其古尔矿床可能有着相似的铀成矿作用,但成矿阶段中缺少晚期地表流体对矿床的叠加改造作用而区别于蒙其古尔矿床。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伊犁盆地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形成物质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地形、沉积环境、水系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规律,分析总结出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与水文地质条件关系。伊犁盆地周边存在长期稳定的蚀源区,源区内存在富铀地质体,源区形成的溪流在流出山区之前汇入较大的沟谷;并沿规模较大的沟谷流出山区,流经出露有深部倾斜砂岩地层的盆缘。同时,由于砂岩的渗透性大,地下水交替强烈,还原容量大,这些水文地质条件共同成为伊南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