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巴金的《家》与《红楼梦》有着很大的相似与相近之处,尤其是其中一些悲剧女性的经历与命运:鸳鸯与鸣凤,黛玉与梅芬,宝钗与瑞珏。历来人们都认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家族制度,男尊女卑与婚姻包办等结果。但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她们自身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生存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自从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以来,读大都把凤姐看成是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精神能干,泼辣狠毒的妇女形象,这个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凤姐首先也是人,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妇女,是一个想摆脱封建男权束缚,敢于向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挑战的封建妇女。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格外地引人注目;一位是《红字》中的海丝特,另一位是《荆棘鸟》q-的梅吉。这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爱情故事小说,却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她们所爱之人都是与上帝长相厮守的神父,她们都为所爱之人育有一个孩子,都揭示了宗教的残酷和禁欲主义的丑恶。她们用女人特有的方式与上帝对抗,在与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揭示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相似文献   

4.
《妻妾成群》用女性话语反映了旧式女性充满伤痛感的女性生存体验。在妻妾成群的封建大家庭里。她们沦为男人泄欲与生育的工具,她们有的也曾挣扎过、反抗过,然而,在她们身上也同时存在着自虐互虐的愚昧行为,不自觉地认同和遵循着封建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5.
妾媵制度是男权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度相结合下的畸形现象。清代对纳妾更趋于放任、自由,单是一部《红楼梦》我们就可以看出清代置妾之风的鼎盛。妾的身份卑贱低微,她们是封建家长和嫡妻奴役和驱使的对象;但妾的身份又高于一般的奴隶,处于一种“二层主子”的地位。《红楼梦》中的小妾虽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和半主半奴的地位,但她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存方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望江亭》中谭记儿的形象韩凌关汉卿的杂剧,以塑造封建社会各阶层的妇女形象见长。在封建势力的重重压迫下,这些妇女的命运是悲惨痛苦的,但她们决非逆来顺受,而是奋起反抗。喜剧《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就是一个典型的叛逆者形象。一谭记儿形象的核心是为追求和维护美满...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革命的文学杰作。书中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同时也描写了众多的妇女形象,其中有作者予以肯定的正面形象:英雄人物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林冲的娘子、玉娇枝、张太公的女儿等,贤妻良母王进的母亲,雷横的母亲等;有作者予以否定的反面形象:统治阶层妇女刘高的妻子,社会渣滓王婆,所谓“淫妇”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卢俊义的妻子等;有倡优的形象:阎婆、金翠莲、宋玉莲、白秀英等。这些女性虽然各自的出身、社会地位以及所处的境遇不同,但她们终究都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在腐朽的封建制度和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她们备受“皇权、族权、神权、夫权”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是一群被丑化、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作品通过她们的哭泣和抗争,鞭挞了封建礼教,令读者对她们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相似文献   

8.
爱米丽亚和利蓓加是《名利场》中两个性格迥异、命运也截然不同的人物,但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她们的婚姻情感充分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无奈的依附地位及其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与《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都是两个悲剧性人物。在这篇章中作从四个方面阐明她们的相似之处,也从二个方面分析了她们的不同之点。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耗尽心血写下的《红楼梦》,既是女性的赞歌,又是女性的悲歌。贾府中同为庶出地位的迎春、探春,两者在外表、才干、性格及她们对自身地位的态度上都有不同,故其悲剧命运的成因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谈《井》     
(一)多少年来,在中国这块封建意识浓重的古老土地上,女人迈着艰难的步子,演出过无数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家》中的鸣凤,都惨死在封建礼教的屠刀之下,她们的死是在旧社会。而《井》中的主人公徐丽莎却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含恨而死。杀死她的似乎找不到手持屠刀的刽子手,然而在她的周围却有无数只沾满污垢、带着霉菌的封建世俗的手,组成巨大的“向心力”,把她推向一口幽深黑暗的“井”,使她无法挣脱,无力反抗,最终落“井”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子,如:封建叛逆者形象、复仇女神形象、执着追求者形象、爱情忠贞者形象,蒲松龄借笔下女性们的血肉之躯,热情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虽然这些女子是现实加幻想的产物,但从她们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抒发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以贤评价”的一组女性是袭人、宝钗、元春.她们这3个分属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互为补充,互为影子,层递式地表现出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深沉反思和对女性自我祭献于男权社会的悲剧性叹息.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几十年来评论界对《上海屋檐下》等三剧的评价是违背马列主义家庭婚姻观念的,必须重新评价。三部尉作的主题都是双重的,即反帝与反封建的主题同时并存,其中反对封建婚姻观念的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在处理《水乡吟》、《芳草天涯》的结局时,无意识地陷入封建婚姻观念的泥潭,封建意识在正确的口号原则之下,得以保留。究其根源,是作者的潜意识深处还存在封建的伦理观念。许多评论者亦无法超越封建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5.
王丽妍 《科技信息》2012,(32):I0084-I0084
《喜福会》这部小说中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冲突不断出现。《喜福会》中的中国移民母亲在中国出生和长大,中国文化植根于她们心中,她们在中国的早期生活与来美国后的生活截然不同,她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反,女儿们在美国出生和长大,她们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她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是美国式的。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正是形成母亲和女儿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的《黄色墙纸》是一部早期具有女权主义思想的作品。吉尔曼不是直接描写当时女性生活的社会环境而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来反映她们的处境。房子、卧室、房间里的窗户、墙纸、床都成了与社会环境联系紧密的意象,这些反映了当时妇女受父权社会压抑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李评本的评语是把刘备、诸葛亮和曹操都作为奸雄来看待,显示出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家本质的认识比较深刻。重视人心、人才,要真情、诚信;反对扰民害民、嫉贤妒能、假道学,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人性的善恶,人品的高下。李评本对《三国演义》的不同解读在《三国演义》的接受史和晚明的思想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塑造的白流苏,与雪漠在《白虎关》中塑造的兰兰、莹儿,在情感经历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她们分属于不同的时代。作为女性,婚姻的不幸让她们只能在改嫁或守寡之间选择,但两者都是女性永远的梦魇。原因是: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男权中心的社会结构;经济上的贫困和依赖。三位女性的情感历程,为我们提供了窥见中国女性生存困境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歧路灯》《红楼梦》三部作品对18世纪清代社会知识分子、平民百姓、封建贵族等不同阶层的家庭财产关系状况进行了呈现,展现了丈夫、妻子、妾室等角色之间在财产处置分配等方面的权力差异性,丈夫对家庭财产具有所有权和最终支配权,妻子所拥有的仅是财产的使用管理权,妾室则连基本的财产管理权都没有,经济上的不独立是女性悲剧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