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集中精力做全世界总价最低的火箭,尽量把火箭做成大批量或者中小批量的一个工业化产品,这样成本才能大幅下降,这是未来的趋势。"今年2月,"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Space X成功发射了"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一个穿着宇航服的假人Starman坐在一辆樱桃红的特斯拉电动跑车里,听着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乘坐火箭飞向太空。马斯克的梦想远不止于此,他计划在未来10到15年内建成火星航天器。马斯克在太空商业领域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我国探空火箭研制是与导弹同时起步的,是"两弹一星"工程中人造卫星研制的重要辅助和高空探测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根据新近公开的资料,梳理"581"任务从研制人造卫星转向探空火箭研制的战略调整,回顾中科院地球物理所、自动化所、上海机电设计院联合研制探空火箭及各配套分系统的概况,厘清利用液体探空火箭开展高空大气探测、地球物理探空试验、生物试验火箭探空以及固体火箭的发展脉络,阐释中科院探空火箭研制对我国首颗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与地面环境模拟的作用,并探讨1968年国防科技体制调整后,中科院牵头的探空火箭研制的前期工作对首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和载人航天事业的作用,以期廓清中国科学院早期探空火箭的研制工作对我国空间科技起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猎鹰重型"并非一枝独秀,运载火箭界还有哪些"大块头"?为什么重型运载火箭深得航天强国的青睐?它到底能用来做什么?怎样才算得上"重型火箭"?根据美国航天局网站的定义,一般来讲重型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较大。如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土星5号"火箭可将超过100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但在1973年最后一次发射后,它已经退役。  相似文献   

4.
正37年来,他先后为90多枚火箭焊接过"心脏",这个数字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他还先后攻克了200多项航天焊接难关。2014年,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一名来自中国的技术工人同时获得3项金奖震惊了世界,他就是高凤林。我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颗"心脏",也就是氢氧发动机喷管,都在他手中诞生。37年来,他先后为90多枚火箭焊接过"心脏",这个数字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他还先后攻克了200多项航天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发射双曲线一号商业亚轨道火箭。这是我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在军方发射场完成发射任务,也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首次搭载商业卫星进行发射,两天之后,另有一枚商用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酒泉成功发射。连续两枚民营火箭在国家发射场顺利完成发射任务,对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言,具有标志性意义。航天发射领域增加更多的商业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l970年4月24日,当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点火升空。当伴随"长征一号"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被送入太空时,王希季,这位火箭设计者的心却紧张得怦怦直跳。当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时,王希季痛痛快快哭了一场。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5,(16):39
用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火箭起飞以后,出现任何故障,都不可能像汽车、火车、轮船那样停下来修理,也不可能像飞机那样有可能返回地面修理。因此,火箭发射是一件十分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发射准备分两个阶段。先是在测试区进行技术测试,就是对经过水、陆、空运或贮存的火箭组件,察看外表有没有机械损伤和松动等情况;然后把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7,(15):10
2007年6月29日,由美国旅馆业大亨罗伯特·比奇洛投资建造的"太空旅馆"2号试验舱——"创始2号"由俄罗斯"第聂伯"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前,俄罗斯曾于2006年7月用同种火箭将"创始1号"试验舱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9.
<正>本次发射成功的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款成功入轨飞行的液氧甲烷火箭,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大风呼啸,人迹罕至。虽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在书写着人类航天的史书。2023年7月12日9时,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代号“ZQ-2 Y2”)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火箭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20,(11):12-17
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点火!"随着发射现场01号指挥员一声令下,文昌航天发射场1号塔架上的大火箭发出震天撼地般的轰鸣,随即腾空而起,直奔苍穹。5月5日18时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从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将所搭载航天器精准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下简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美国航天局新公布的资料,在“五花八门”的各种项目中,登陆火星、探索深空和地球科学观测等将是其今年的主要任务。其中计划于2030年前后实施的载人登陆火星任务堪称“重中之重”。不过,在载人登陆火星之前,正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和“猎户座”飞船是重要一环。SLS火箭和“猎户座”飞船计划于2018年末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2.
正关注美国"猎鹰重型"成功发射消息的同时,国人还想知道:中国火箭运载能力如何?什么时候能够赶超"猎鹰重型"呢?美国"猎鹰重型"的成功发射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国内被此消息刷屏的人则更想知道:中国何时也能发射像"猎鹰重型"这样的火箭?"猎鹰重型"的先进技术中,哪些中国可以借鉴?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巡天测地,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晶,为人类提供一流的卫星导航服务。今年6月23日上午,大凉山腹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旁,乳白色箭体上的"中国航天"四个大字与火箭整流罩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的搭配显得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14.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0,(20):68-68
<正>丹麦太空迷达纳斯·彼得·马德森和克里斯蒂安·梵·本格特森自制了一枚山寨版火箭,一时之间招来大量媒体和公众关注目光。可惜的是因保险丝熔断,他们第一次将火箭送入太空的尝试最后以失败告终。按照计划这枚9.14米长的火箭在波罗的海博恩荷姆岛附近的一艘驳船上发射。但这枚耗资3.5万英镑的山寨版火箭在发射时因保险丝熔断导致发射未能取得成功。不过马  相似文献   

15.
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2020年7月23 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吕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于2021年2月左右抵达火星,进而变轨进入停泊轨道,4月择机登陆.此前的7月20口,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搭乘日本火箭发射升空.除了我国的“天问一号”之外,美国“毅力”号火星车也同月发射.  相似文献   

16.
正9月15日22时许,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天宫二号来到了广袤苍凉的太空,接替天宫一号,开始守望神州大地。朱枞鹏正是天宫二号的总设计师。2016年9月15日,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由朱枞鹏担任总设计师的天宫二号,担负着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完成两名航天员进行30天中期驻留、与货运飞船交会对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两江之星"发射成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民营航天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中国航天领域出现"国家队"与民营企业互促互补的新格局。5月17日7点33分,落户两江新区的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壹空间")OS-X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点火升空。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发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21,(2):30-31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超声电机、着陆缓冲技术等技术团队助力"嫦五"飞天. "发射的场景很壮观,我们团队在现场见证了嫦娥五号成功飞天,大家都很激动." 11月24日中午,记者拨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电话时,他还沉浸在发射成功的喜悦中.  相似文献   

19.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项,嫦娥三号研制的大幕徐徐拉开.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新技术、新产品达到80%. 2013年12月2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自主成功避障,安全软着陆.12月15 日,"玉兔"号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开始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落"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20.
科技简讯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经过1473秒飞行后,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太空。18时29分,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报告,星箭成功分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km、远地点为50930km,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表明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于10月31日17时28分经过4次变轨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在经历11月2日10时进行的1次中途轨道修正后,于11月5日11时37分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进入绕月飞行周期为12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