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09,(14):67-67
新西兰警方近日通报了一起离奇的护照失窃案件。一名来自苏格兰的游客光天化日之下被一只鹦鹉“抢劫”,导致护照遗失。新西兰警方表示,这种有“山中小丑”之称的野生食肉鹦鹉智商极高,它们对任何新奇或发亮的东西都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当代精准诈骗问题的多发和难以解决的特点,与大数据背景下客观环境的改变和个体防范意识的缺失息息相关。一方面,"数据化"带来了本体论层面的新假设,社会中个人身份的建构被还原为"数据挖掘"和"数据解释"的过程,这一过程固有的偶然性容易产生隐私泄露问题。另一方面,大数据话语体系的加强导致了个体行为的被动态势,个人批判性思考能力的缺失,则进一步加深了个人在面对这一问题时的判断能力和反思意识不足。为了防范精准诈骗问题所带来的诸多危害,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数据和信息立法,重新确立组织对个人数据访问或挖掘的技术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应当反思社会教育中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增强个体行为和反思能力的适应性。惟有综合技术防范和社会教育两方面的考察和研究,才能为防范精准诈骗寻求一种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道技合一     
"请对准屏幕,请张嘴,请眨眼……",拿起手机,不用去柜台,轻松办理银行转账;点开购物APP搜索几款"种草"的物件,下次打开手机时,便会有一堆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推送到你的屏幕上…… 不知从何时开始,个人在大数据面前变得越来越透明,我们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据黑洞     
正Facebook"数据门"事件在全球引发人们对数据安全的关注。大数据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同时也为数据黑洞的出现提供土壤。生活中大数据杀熟现象屡见不鲜,暗网更是存在大量敏感数据信息。如何破解信息泄露问题?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进展如何?国外怎么处理个人信息隐私泄露?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Facebook"数据门"事件并不是我们之前常见的"数据被黑""用户资料泄露",它的内核更加微妙。是数据泄露事件吗?Facebook有责任吗?背后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近日,Facebook又成为新闻头条,涉及5000万用户的"数据门"被《纽约时报》和《卫报》揭开,引发舆论哗然。一些媒体添油加醋称"脸书要完",而Facebook的股价确实也已经下跌超过10%。  相似文献   

6.
<正>基因检测领域自由放任不仅会带偏科学与产业发展,还会从个体与国家两个层面构成损害。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基因测序将成下一个千亿美元产业,同时发布的市场报告显示,消费级基因检测正在成为现实。很多人的担忧来了,当越来越多人的基因被数字化,信息被存放在网络上,谁来保障人们的生命与健康隐私不被泄露和滥用?近年来基因测序已变成相关平台的流水作业,产业界则视基因测序为新的商业"风口"。国内已有企业提供399元的基因测序套餐服  相似文献   

7.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0,(20):69-69
<正>英国男子格雷厄姆·莱恩平素喜爱参加角色类扮演战争游戏,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他家中竟然藏着一个弹药库,藏品包括加农炮(有炮弹)、火箭弹、导弹、手榴弹以及30多支长短枪支等,足以打一场现实版战争。莱恩因涉嫌非法持有弹药被警方逮捕,现已经被保释。警方派出拆弹机器人不久前,英国当地警方得到线报之后,派出了9辆警车和由15名警察  相似文献   

8.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2,(14):64-64
乌克兰激进组织2012年5月7日在首都基辅和利沃夫竖起了两尊"撒尿的斯大林"雕像。但是雕像竖起近几个小时后,警方便将其中一尊雕像拆除。这两尊"撒尿的斯大林"高约1.5米,雕像全身被涂抹成金色,并被摆成撒尿的造型。激进组织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与信息不安全等问题.本文从目前电子商务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并提出了进行有效安全的电子商务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异化加速蔓延、个人数据权利边界消失、信息隐私被肆意侵害和数字鸿沟不断扩大等伦理问题。网络信息伦理缺失主要源于主体虚拟人格异变、大数据技术的负效应和社会规约机制匮乏。从伦理治理的角度来看,要重构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伦理,应加快完善数据安全法律,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并不断创新安全防护技术,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1.
号称“香水之都”的巴黎,一些大公司明令禁止男女职工使用香气浓烈的香水,理由是防止空气污染,提高工作效率。更令人惊奇的是2003年5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36岁的妇女被丈夫控告企图用香水谋杀他而被警方逮捕。起初,大卫·泰勒向警方报告说,他的妻子琳达给自己喷了很多香水,还在家中点燃熏香蜡烛,并使用大量空气清新剂,意在将他置于死地。警方听了他的陈述,以为他“疯”了,没有当回事,后来看到医师证明,才重视起来。证明写道:“泰勒此前当建筑工人时,曾被建筑物中含有的有毒化学物质伤害,不能再受强烈化学气体的刺激,否则有生命危险。”由此…  相似文献   

12.
<正>在扣人心弦的惊悚片《逃离德黑兰》的最后场景里,7名伪装成一个电影摄制组的美国人,安全通过了3个护照检查站,千钧一发之际重新订好机票,并摆脱了跑道上伊朗革命卫队的追车……然而很少人知道,这部影片其实是根据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如何安全护送6个被困美国使馆工作人员的真实故事改编。据美国中央情报局解禁的内部资料显示,真实的逃离行动要少很多惊心动魄的感觉。当他们拿着"6个加拿大人、1个欧洲人和1个拉美人"的假护照和签证,逃离伊朗登上瑞士航空的SR-363航班时,伊朗海关官员对德黑兰梅  相似文献   

13.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4,(18):63-63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罗马尼亚一名40岁男子安迪·帕斯卡利来到自己的一所位于罗马尼亚港口城市布勒伊拉的度假屋时,发现自家房子不翼而飞,房子所在地成为了一片玉米地。于是,帕斯卡利报警称,自己的整座度假屋"被偷走",消失不见了。起初警方以为这只是一个玩笑,但当他们到达报案地点时,发现整栋三居室的房子不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模仿游戏中的角色从楼上跳下自杀,为戒除网瘾而将小指头砍断痛下决心,……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症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据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介绍,网络成瘾与毒品成瘾、病理性赌博等具有类似的特点,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亟需做好各种预防工作。据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林涌超医生介绍,网络成瘾症(IAD)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IU)。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  相似文献   

15.
<正>巴比伦酒店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座五星级酒店,托尼在这里做门童。他每天身着考究的西装,体面地站在酒店门口的桌台后,问候每一位进出的客人,永远彬彬有礼,永远笑容满面,永远机敏缜密。与其他酒店工作人员不同,托尼的西装领口上别着两枚垂直交叉的金钥匙徽章,而胸前的工作牌上醒目地印着"礼宾"的字样。托尼担任酒店礼宾已有11年,他是这座酒店的眼睛和耳朵,阅人无  相似文献   

16.
从5月12日到16日,巴西黑帮在圣保罗州发动的袭警和监狱暴乱事件持续4天之后,终于被警方平定。在此次事件中,共有115 人丧生,其中有40名警方人员。犯罪分了发动了251次攻击,80辆公车被烧毁,15家银行被袭击。而导致此次悲剧的便是巴西第一大黑帮——“首都第一司令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个连环杀手在美国洛杉矶地区先后杀害了10名妇女。但每次犯罪后都会在很长期一段时间里销声匿迹,因而这个被称为"残酷睡客"的杀手(Grim Sleeper)逍遥法外了近25年。直到2010年,警方在加利福尼亚州逮捕了一名似乎与"残酷睡客"毫无关系的非法持枪的男子。根据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律,警方需要将这名男子的DNA样本提交到一个国家DNA数据库。通常情况下DNA数据库检索要求精确匹配,即犯罪现场发现的未知人员的DNA图谱与数据库中某个已知犯罪分子的DNA数据完全一致时才会返回结果。检索主要比对基因组中的13个位置,这些区域的DNA序列因人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证据如此之多,我们知悉的却如此之少",是诺姆·乔姆斯基曾提出的著名的"奥威尔问题"。在网络知识中亦存在着类似的"奥威尔问题":为什么网络空间中的知识和信息如此丰富、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如此便捷,我们的认知却如此贫乏、窄化和易于被欺骗?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于网络知识和信息及网络环境的独特特性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差异和张力;源自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的选择性推送;源自于人类不可避免地存在的"认知盲区"。网络时代的人们为了克服网络知识中的"奥威尔问题",应该培育必备的因特网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他长年扎根教育和农村科普工作一线,多年如一日开展科普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助学的作用,让科技成就梦想!在他的努力下,科普之花在寻乌县绽放,全县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黄才发拿着无人机,正给学生讲解如何操作,却总感觉衣服被一下一下拉扯。回头看,是个小男孩,黄才发低头问道:"有什么事?"男孩怯生生  相似文献   

20.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几位警察日前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他们在对一辆违规驾驶的轿车司机进行盘查时,赫然发现轿车后座上的"乘客"竟然是一只鳄鱼!而这名大胆的司机也正是警方寻找的一名窃贼。这辆小型4门别克轿车当时因非法反向转弯被夜间巡逻的警察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