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9,(21):54-54
经典动画形象阿童木将于10月23曰登上大银幕.展现小金刚的神奇威力。动画巨制《阿童木》中阿童木借助最新的数码技术让众人熟知的“十万马力”加足燃料震撼归来。而在50年里,这个威力十足的小超人不仅赢得了大批动漫迷的追捧,也在商业领域无孔不入,俨然成为一代魅力不减的“吸金王”。  相似文献   

2.
通过“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鲍勒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鲍勒认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现代“综合理论”的产生相对独立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因此进化论的历史不等于达尔文主义的历史。鲍勒对进化论历史的重建表明,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进步”的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发展过程。由此鲍勒重现了“进步”的观念在19世纪的连续性。对“进步”观念和进化思想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对于重建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理解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科幻电影中,外星生物入侵地球是一个被反复应用的题材。人类会本能地产生恐惧感,害怕外星生物会毁了我们的家园。而如今,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观赏花卉正充当着这个令人恐怖的角色——它就是被称为“霸王花”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这个在江浙沪等地区已经被列为头号“恐怖分子”的外来物种正在肆无忌惮地侵害着这些地区的生态  相似文献   

4.
拓扑学(topology)是数学中的一个学科。这个学科曾经叫作“形势几何学”,这个名称是数学家江泽涵创制的,但它使用的时间不长。后来topology 翻译成了“拓扑学”。“拓扑学”是一个音意兼译词,它的产生应该在20世纪40年代。  相似文献   

5.
古典名著《西游记》第16回,说唐僧使徒来到观音院,院主为窃取七宝袈裟,企图放火烧死唐僧。孙悟空识破阴谋,去南天门找广目天王,借来神奇的“避火罩”,罩住了唐僧师徒和白马行李。大火过后,唐僧师徒在罩中一点也没有受伤……。而孙悟空只要念着“避火诀”就可以在烈火中往来。这个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有一种神奇的“避火衣”、“避火罩”、“避火诀”等,使火灾的损失减少。我国古代就有一种“火浣布”,是一种不怕火烧的布,穿上它制成的“避火衣”可以在火中逃生,据说这种衣服脏了以后,要在“火中洗”,即为“火浣”(浣就是洗的意思)。实际…  相似文献   

6.
“知道者悖论”既涉及认知推理,也涉及主体间的策略性互动。以“突击考试”为例,可以看出这个悖论实际上涉及合理行动问题,其中的推理是策略性推理。为此,我们通过分析主体的目标、偏好、行动,在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中重构了相关推理,提出了一个博弈论解悖方案。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逐渐把人类带进了一个科技社会。面对这个由科技所建构起来的全新的世界,喜欢的人高兴地誉科技为“天使”,反对的人则极力贬科技为“魔鬼”。然而,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是人类在传统的宗教社会中所形成的概念,科学技术究竟是什么,尚未完全从神灵世界中超度过来的人类,实在是没有任何现成的词汇可以概括,许多人唯象地把它描述为“双刃剑”,用的还是前现代社会中的词汇。  相似文献   

8.
尘封95年沉船之谜即将解开1912年,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客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在大西洋中上演了一幕感人的真情故事。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泰坦尼克”沉没前的1909年,一艘与她同样豪华的巨型客轮“特洛塔号”载着210名乘客和6500吨货物,也神秘地消失在茫茫大海中。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一个探险队已经前往沉船地点,这个尘封95年的秘密将被揭开。豪华堪比泰坦尼克这艘神秘失踪的豪华客轮是著名的“特洛塔号”,属于澳大利亚“蓝铁锚远洋客运公司”。该船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市花命名,船长140米,1908年由苏格兰的巴克里造船公司建…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记忆竟然也会说谎。从各种讲述、家庭照片和电视录像画面中, 大脑拼凑出我们的记忆。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头脑里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所谓的“我”,好像必须让自己迷惑,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实。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整个社会体制的重大变革和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固有弊端日益暴露呈现出来。如“应试教育”这个概念所标示的,教育活动中的实际价值取向,与“人”的自由、全面和健康发展是格格不入的,与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严重脱节的;也如“应试教育”所指称的,教育施行过程中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国民教育生态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此,在反思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时,人们将一切罪责都归咎于“应试教育”,似乎也是合乎情理的,而极力推崇做为一种理想的“素质教育”,以期得到基础教育窘境的消解,似乎就更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11.
“隐身”一直以来都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中。虽然在古代它经常出现在笑话与童话中,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然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古老的梦想正一步步逼近现实。美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变色衣”,它能在特定条件下改变颜色。这种“变色衣”的出现代表人类通向“隐身之梦”的道路又多了一条,因为它最终将能像变色龙的皮肤一样,随时与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知道者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知道”一词的意义的模糊性。现代逻辑追求对“知道”的明晰表达,但对于“知道”本身缺乏深入的反省。本文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知道模型”,此模型可以作为认识论逻辑的语义基础。在这个模型中,“时间秩序”是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3.
“外星人”是很热的话题,“外星人”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单词。所谓的“外星人”是指目前地球人尚不清楚的外星高智力生物。然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外星人”这个词,是不恰当的。首先,我们是将这种外星高智力生物当成了人,这是不合适的。人,是一种动物,人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类是地球上由其他动物经过几百上千万年进化而来的,只有这种动物才可以称之为人。而“外星人”,首先应该是一种生物,但是这种生物并不是地上产生的,尚不知是由  相似文献   

14.
“学科”考     
在汉语中,“学科”一词古已有之,但原指科举考试的科目。现代意义的“学科”来自日本,最早见于启蒙思想家津田真道的一份手稿。手稿刊印后“学科”一词得以流行。后来哲学家井上哲次郎也使用了这个词。1870年代,“学科”传入中国,最先使用这个词的是晚清驻英公使郭嵩焘。现在“学科”在日语中有3个义项,汉语也如此,所以这个词是中日两国共通的词语。  相似文献   

15.
八达岭高速事故多发,牵出极限设计内情高层领导集体出动、赶赴事故现场就意味着有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然而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这样的情况却时常发生,往往都是重特大事故。这就使得这条北京惟一的山区高速公路在一夜之间变成让司机们感到恐怖的“死亡地带”,这个危险路段也无疑成  相似文献   

16.
助言助言可能是最常见的一种“犯规”形式。球手往往容易在比赛或击球过程中提问或接受送杆、挥杆的要领等提示。这就在不经意间违反了高尔夫的规则。动球根据高尔夫球规则,除非规划中另有规定外,应在球的现状态下打球。不准动球,这是高尔夫球最基本的规则,随意违反就是“犯规”。改变打球的过程当中经常将球打到一些障碍物的后面,给打上果岭带来麻烦。此时如果采用折断、移动妨碍打球的树枝或生长物以及固定物的方式改变原始状态,就都算“犯规”。再打特别是在第一洞发球时,有的球手已经形成了打不好再打的习惯。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养成就…  相似文献   

17.
世界第一个“银河系通讯系统”www.TalkToAliens.com(即“同外星人交谈”)日前宣布其正式运转,通过这一系统你可以将自己的电话发送到宇宙深处。目前该系统24小时在线服务。如果你要使用“银河通讯系统”,只需拨这个号码1-900-226-0300直接讲话就可以了。你的声音将会通过传送器利用碟形天线发送到太空深处。拨打这个电话的费用是3.99美元/分钟。这一收费主要是用来支付对该系统昂贵的开发、运行以及维修。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3,(8):30-31
日前,法国科学家成功模拟了“沙丘乐”现象,揭开了困扰科学家十几个世纪的沙丘会“唱歌”之谜。“沙丘乐”是在茫茫大漠中时而出现的一种浓重、悠长、和谐、震耳欲聋的声音,最早记载于中国8世纪的古书中。此后,马可·波罗及达尔文等探险家对此也多有描述。全世界共有31处可以听到“沙丘乐”的景点  相似文献   

19.
京秋 《科学大观园》2006,(20):23-24
4月30日的“荷兰女王节”对荷兰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节庆。这个古老的皇室节庆,是一个让全阿姆斯特丹都跟着疯狂庆祝的日子,也是游客尽情狂欢的大舞台。节日尽显孝道“荷兰女王节”已有百年历史。19世纪末,荷兰自由党为凝聚全国民  相似文献   

20.
"镔铁"新考     
“镔铁”作为一种高质量的钢铁制品在中西技术文化交流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镔铁”最早文献记载于隋代的《不空弱索咒经》,见于史书最早为初唐的《周书》、《隋书》。唐代惠琳《一切经音义》有“镔铁”最早的词义解释。“镔”字除了外来语直接音译以外,也可解释为来自局宾的铁。“镔铁”频繁出现在各种古代文献中,其中作为物产出现最多。史料记载的“辽以镔铁为号”应是金人杜撰;元代“镔铁局”只是借用“镔铁”这个名称,仅仅是对来自中亚、西亚的色人铁匠们进行管理的一个机构;哈密“噢铁石”的记载,经考证可能是陨石或者坩埚钢;太原府的镔铁坑(祠)应为一个7台铁遗址;镔铁制作的物品范围很广,不仅有兵器工具类,也有利用其精美外观特性制作的各种物品。南宋《云烟过眼录》中“金水总管造”镔铁小刀,是最早有关带花纹镔铁刀的记载。中国古代大量诗歌中,以镔铁为喻的篇章多谈及其锋利、表面花纹等特征。大马士革钢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表面花纹钢的代名词,以自然花纹为特征,更像是由中亚的布拉特钢加工得来,而由南亚乌兹钢加工得到的大马士革钢却很少见。“镔铁”不是“大马士革钢”的同义词,更接近于坩埚钢系列。无论从文物考古还是文献资料来看,中国中原地区一直缺乏镔铁生产的可靠证据。新疆冶金考古的新进展,应该能够为探讨镔铁的起源与传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