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面对拨款缩减,技术困难,看法分歧和里根任期将满等诸多问题——SDI(战略防御倡议)由里根总统在1983年3月正式提出后,轰动一时,成为国际上争论不休的重大问  相似文献   

2.
里根总统1983年提出 SDI(“星球大战”计划)时,他所设想的目标是为美国建立一个能阻挡苏联大规模核攻击的防御网,从而使苏联的核武器成为“不超作用的和过时的东西”。随着形势变化,今年年初布什总统决定调整 SDI,将其重点转到建立“对付有限打击的全球防护系统(GPALS)”上。国际上一些战略专家将建立该系统的计划称之为“小型 SDI”。  相似文献   

3.
11月13日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取消对苏联天然气管道提供设备的西欧公司的制裁,从而使美国和西欧盟国围绕这个问题长达5个月的激烈争吵暂告平息。里根在解释取消这一制裁的理由时说,美国与其盟国之间已经就天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会于今年8月18日通过了里根政府提出的今后三年内增税983亿美元的计划。据美刊报道,这是美国和平时期最大的增税法案。这个增税法案出自里根政府之手,是颇具讽刺意味的。人们知道,里根一贯标榜信奉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一向不遗余力地鼓吹减税。他于去年2月上台不久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减税。据里根解释,减税能使投资和储蓄增加,因而就能刺激生产发展,实现经济繁荣。但是,大幅度减税会使政府收入减少,所以减税必须同削减政府开支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5.
这篇航讯对里根总统去年12月3日访问哥伦比亚期间的一些具体情节作了现场报道,生动地反映了哥伦比亚当前对外政策以及哥美关系的新特点。虽然里根访哥已是两月以前的事情,但此文读来仍不乏新意,有助于读者了解今日拉美人民的情绪和拉美国家对美关系的动向。  相似文献   

6.
“伊朗门”事件越揭越深,里根步步为营,白宫开始调整对策,从坚持说里根不知情,转而承认里根与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有重大牵连,但同时仍坚持说,里根并没有做违法的事。事实真相究竟如何,里根会坐到听证席上吗?美国舆论认为,里根前途多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组态混合方法,选择SDI+QI作为有效相互作用,计算了~(14)C的能谱,计算结果同实验值符合的很好。同时也用SDI作为有效相互作用计算了~(14)C的能谱,比较发现,SDI+QI比单纯的SDI作为有效相互作用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随着揭发的深入,案情牵涉面越扯越广,问题愈揭愈多。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五个问题上,他们要求里根回答究竟是谁犯了错误,是什么错误?一旦发现里根政府确曾利用军售货款介入国内政治斗争,则此案可能演变成“第二个水门事件”。但是,案子远未了结,作结论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总情况尚好,逢大选年里根政府将不遗余力地作调整。然而,隐患四伏,宏观调整余地缩小,调整措施顾此失彼。衰退的阴影在迫近。  相似文献   

10.
欧美关系,在当今国际斗争的总格局中,是联合抗苏力量内部的关系。美国新总统里根上台以后,欧美关系的这一基本性质没有改变。但是,由于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基调与其前任有所不同等原因,欧美之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取得协调。一个时期以来,西欧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接踵访美,里根政府的要员也相继访问西欧。双方都在互相摸底,进行游说,施加影响。现在欧美磋商的过程还在继续,欧美关系还在调整中,但眼下暴露出来的矛盾不少。西方舆论界对此议论颇多。由于欧美关系直接影响到联合抗苏的前景,这方面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注意。背景里根上台以后,对苏联推行较为强硬的路线。他表示要优先考虑加强西方军事力量,同时提出要修改美苏第二个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并“联系”苏联在各地的表现来确定是否同苏联继续谈判,压苏联收敛其侵略扩张活动。对盟国,里根表示要加强磋商,以重振  相似文献   

11.
行长的苦恼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中央银行行长)保罗·沃尔克,再度被里根总统任命后,7月中旬第一次向国会银行委员会作半年一度的货币和利率政  相似文献   

12.
我与金君晖同志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认为,美苏不仅在中导问题上,而且在其他一些问题上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诚然,里根的地位有所削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难有作为了,关键是如何看待里根目前的困难。里根地位削弱或许有利于美苏达成协议里根的困难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伊朗门事件是里根30余年从政生涯中受到的最大打击。目前事件尚未结束。如果5月国会举行听证会,揭出他确实了解货款转移或一笔货款被用于共和党竞选,则此事还有可能演变成第二个“水门事件”。那时里根当然难有任何作为。但现在还非如此。民主党现在采取“拖”的战略,对里根小火慢煎,旨在长期陷里根于被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HDMI技术和SDI技术特点及其工作原理,提供了一套HDMI转高清SDI系统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4.
1983年美国国内局势的主要变化和特点是:经济开始恢复,美国中下层人民同里根政府的矛盾激化,里根被迫强调'两党合作",民主、共和两党为1984年大选展开了斗争。经济恢复使里根声粗皿新回升前年底和去年初,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到达沟底.失业率高达10.8%,里根声望空前低落。但是,随着夏季经济形势的明显好转.里根  相似文献   

15.
里根1985年在日内瓦首次同戈尔巴乔夫会晤时,曾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两人都出身和生长于小城镇。里根这样讲无非是为了增加他同戈尔巴乔夫关系间的个人色彩,冲淡一下会谈中的严肃气氛。仅就这句话本身而言,里根的这番意图显得有些牵强,因为他同戈尔巴乔夫彼此间的不同之处远多于他们间的共同点。里根是美  相似文献   

16.
美伊秘密武器交易使里根政府陷入了执政六年来的最大危机之中。里根主义乃是这场危机的根源。美国外交也因此陷入混乱。它能否复原,取决于里根政府能否改弦易辙。就目前情况看,难下断论。  相似文献   

17.
法国总统密特朗,在7月上旬的一周之内,先后访问了美国和苏联。他出席了纽约自由女神像落成百周年盛典并同里根总统晤谈,接着又在莫斯科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会谈。舆论认为,法国这次重火外交行动的意义和作用大大超过了双边关系的范围。密特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访问美苏的呢?一方面美苏首脑在酝酿新的会晤,里根对苏联6月提出“灵活的”裁军新建议作了某些积极的评价;另一方面美多次表示要废除美苏反  相似文献   

18.
追风人物     
“布什才该死”、“里根不该生”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辞世在欧美演艺圈一时成为发烧话题。6月7日,英国史密斯乐团前主唱莫里斯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场演唱会上,向现场数千名歌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觉。他表示死的人不应该是里根,而是现任总统布什。当莫里斯一说完,立刻赢得台下如雷掌声。而莫里斯所属的唱片公司则认为,他只是向歌迷陈述自己的看法,大家不必太在意。对一直以来被美国视为“恶邻”的古巴来说,是第一个对里根逝世有反应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国营广播电台6月7日不但对里根当年的外交政策穷追猛打,还说里根这个“根本不该出生的人”…  相似文献   

19.
仅从利益角度分析美国南部非洲政策可能欠推敲,里根政府主要是从意识形态方面考虑问题的。它最大的担心是共产主义在那里得势,为此它把南非当作遏制和抗衡苏联的基地。因而它不放弃南非的南部非洲政策不会有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密特朗提出建立“工艺技术欧洲”的主张(亦称“尤里卡”计划)。它同两年前里根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亦称“星球大战”计划)相并而立。里根计划是为了谋求建立以太空为基地的防御系统,密特朗的建议是为了使欧洲建立“独立于战略防御倡议的太空防务”。法美之间因此形成一种对立的局面。法国何以不赞成里根的计划?又为何另搞一套?法美关系以及欧美关系会不会因此受到大的影响?这都是各方甚为关心的问题。“尤里卡”计划是密特朗总统在4月17日法国政府内阁会议上宣布的,据说事先征求过西德的意见。宣布后的第二天,迪马外长向欧洲共同体10国以及未来的共同体成员西班牙和葡萄牙作了通报。这一计划提出的背景是:美苏恢复日内瓦谈判前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