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托马斯·S·库恩是当今世界知名的学者,他因其科学哲学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而名满天下。其实,库恩是从物理学转向科学史,并进而转向科学哲学的。由于他明确提出并详尽阐述了科学共同体的概念,因此也有人把他列为与默顿传统无关的三位科学社会学代氧人物之一(其他两位是普赖斯和本·戴维)。正因为库恩的研究横跨了较为广阔的领域,具有多角度的视野,因而他对科学史论也有比较深刻的洞见,从而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科学史观。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深海之光     
戴·多比勒特1946年生于美国纽约,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水下摄影师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运动爱好,戴上氧气面罩,纵身跳入濒临新泽西州的大西洋中,从此开始了长达45年的水下摄影生涯45年来.戴维几乎潜遍了世界各地的海洋.他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海洋深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生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瞬间有些海底生物的有在是戴维发现的,有些生物的习性.如灰礁鲨的交配仪式。也是戴维首次用相机摄下1972年戴维在美国《国家地理》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红海鳗鱼照片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中,他在美国:国家地理…  相似文献   

3.
考虑一下这种情况:作为9岁和5岁的两个孩子的父母亲,你认为你已尽了最大努力去发展他们的智力。当他们还处在婴儿期时你就开始读书给他们听,给他们买有教育意义的玩具,带他们去图书馆。现在他们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你该把这些功劳归于自己吗?根据一些科学家的看法,在没有你积极努力的情况下,你的孩子会干得一样好。例如,在《家庭影响的限度》一书中,亚利桑那大学的戴维·C·罗伊(DavidC.Rowe)坚持认为培养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智力没有丝毫影响。《贝尔的曲线》一书的作者查理·默里(CharlesMurray)以及后来的理查德·海…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促会代表团”成员唐纳德·兰根伯格博士(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校长)和琳达·威尔逊博士(密歇根大学副校长)于9月10日应上海科学学研究会邀请在科学会堂作了《工业与大学的关系》和《科学发展远景的预测》两个报告。现摘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国宝,这已被世界所公认。但是你也许还不知道,最早发现这种珍稀动物并为它命名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法国人。而且,他发现大熊猫的经过,应验了一句科技发展史上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1862年2月,法国南部有一个名叫爱尔芒德·戴维的神甫,正准备从马赛港启程,前往遥远的中国传教。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米勒·爱德华兹教授闻讯后,委托他代为完成一项任务:希望戴维在中国传教之余,帮助博物馆搜集当地的动植物标本。1865年,戴维来到了北京,后又去了上海。几年后他从一个来自四川的学生那里…  相似文献   

6.
早在10年前,美国休斯敦能源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就指出,从长远看,月球是维持地球所需能源的重要保证。该中心研究员戴维·克里斯威尔博士详细介绍了他设计并制定的一个月球太阳能发电系统(LSP)的实施方案。克里斯威尔说,到2050年,地球上的100亿人需要消耗20×1012W能源。月球从太阳上获得的发电能力高达13000×1012W,如将其中1%的太阳能加以利用并送回地球,就足以取代地球上使用的矿物燃料能源。将月球变成太阳能电站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的尘埃物质可以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美国休斯顿大学太空能源专家阿列克斯·弗兰德里奇教授和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Y2K的来历     
近来,从海内外不少媒体的文章中,可以频频看到Y2K这样一个代号,如果不加注释,很难令人捉摸到它的意思是什么。 这个缩略词诞生于1995年6月,首创者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戴维·埃迪。他是一家计算机咨询事务所的负责人,对计算机2000年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为了对有关计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我们当中隐藏着达·芬奇式的人物,重要的是,通过训练使人开发出达·芬奇那样的聪明才智——这是英国智力研究师托尼·巴赞在他最近出版的《大脑第一》一书中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美国数学协会编撰并出版了《数学的研究动态》,其中第25卷为《数学经济学的研究动态》,由斯坦利·罗伊特(Stanley Roiter)主编.美国印度安纳大学经济系的罗伯特·贝克尔根据该卷的内容综述成本文.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 50周年 ,《科学美国人》杂志主编约翰·瑞尼(JohnRennie)不久前在位于纽约长岛冷泉港实验室詹姆斯·沃森的办公室 ,对这位著名科学家作了访谈 (沃森曾任该实验室主任达 2 5年之久 )。沃森把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以及围绕遗传学的争论归于双螺旋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S·科恩是当代美国的著名科学哲学家,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由他领衔主编的《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丛书》从1963年出版第1卷开始,到现在已满70卷。这套书大体上代表了当今世界科学哲学的主要潮流。其中1980年出版的《科学发现:案例研究》和《科学发现、逻辑与合理性》姊妹卷曾被誉为十九世纪惠威尔的《归纳科学历史》和《归纳科学哲学》在二十世纪的再现。科恩教授是美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尝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整个科学的学者之一。他坚持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广泛分析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对科学的作用,特别是语言和逻辑思维的作用。由此他高度评价了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这个方面的贡献,并给予皮尔斯、马赫、赖欣巴赫、杜威、纽拉特等思想家以应有的历史地位,以资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恩在1964年国际科技大会所作题为《科学和伦理学》的影响广泛的演说中,曾系统阐述过科学理性同人类自由的内在联系。本文继续了对同一主题的分析,即科学作为人类有目的的、自觉的生活方式,不能不受到政治和哲学的作用,从而也不能不服从于某种超越于科学之上的对人类自由和社会民主的追求。科恩的这些探索,不失为现时代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译自《纪念伊姆雷·拉卡托斯论文集》(《波士顿科学哲学丛书》第39卷,1976年)第79~86页。原文是作者在第五届国际“科学和社会”大会(1973)上的演说的浓缩。罗伯特·科恩教授目前正在我国访问讲学,他的观点引起了我国听众的广泛兴趣。仅以此文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杂志》1993,(1):4-4
最近,美国科学家戴维·佩奇等和法国科学家丹尼尔·科恩等分别作出了人类Y染色体和第21染色体长臂的图谱,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自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更重要的是,这项成果也使关于人类基因组图谱应采用什么模式及相应技术路线的争论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将来总有一天未来的冲击将摆在我们面前,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Alvin Toffier)在他的书中阐述了如下观点,他确信,信息时代已成为信息过载,同时一个人不可能读到他所想要读的所有书,只有通过采取有选择性的读书战略.著名的未来学家作者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  相似文献   

14.
何志国 《大自然探索》1995,14(3):116-121
本文对1993年在四川绵阳西汉墓中出土的一件人体漆雕进行了研究,将其体表绘出的红色线条与《黄帝内经·经脉篇》、长沙马王堆、江陵张家山等汉墓出土的古经脉佚书记载的经脉作了比较,证明漆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直观、形象表现经脉的实物,比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王惟一制作的针灸铜人早1000多年。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戴维·葛森(David Gershon,下图)就见证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纪录片所反映的“难以忽视的真相”,他意识到这对完成一项琢磨良久的工程来说时机业已成熟。  相似文献   

16.
德国自然科学家、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是19世纪上半叶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他青少年时代好奇博学,志趣广博,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三十岁就对南美洲进行了历时五年的系统地科学考察,直到六十高龄,还应俄国政府邀请赴乌拉尔和西伯利亚进行考察。他在晚年的科学著作《宇宙》一书汇集了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是他半个多世纪辛勤劳动的结晶。这一划时代的著作,继承了古代希腊和文艺  相似文献   

17.
马文会 《科学之友》2006,(12):32-33
1812年一个春天的晚上,一位20多岁的高个青年参加了伦敦皇家学会的讲座。主讲人是汉弗莱·戴维爵士,题目是化学领域的最新突破》。这个年轻人在当地一家书商的装订部门工作,名叫迈克尔·法拉第。法拉第用少量金属和线圈变出了宇宙中最基本的力之一。他向世界表明如何把动能转换成电能,使我们大家都能支配令人生畏的电磁能。每个电站———从风力收集场到核反应堆,都在利用他的发现。这是整个现代科技的基础。法拉第的这项发现确立了他科学巨人的地位。但是,他还留下了一个较难把握但可能更为重要的遗产———场的概念。所谓场,就是一些看不…  相似文献   

18.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瘫痪的神经系统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剑桥大学的教授、畅销书《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就因患这种病在轮椅上渡过了近30年。最近美国麻省总医院以罗伯特·布朗为首的研究者们为一种新的可能的治疗方法打开了大门。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见图)描述他俯视数百英里之外的地球时说:“太棒了!” 负责这项任务的所有人员都被他的欣喜所感染,他们的任务就是像美国与俄罗斯那样最终将人送入太空。42年前在前苏联把尤里·加加林(YuIi Gagarin)送上天的一个月后,美国也把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送上了天。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同艾滋病作斗争方面并非无能为力,过去的经验表面,在青年人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教育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然而,在艾滋病疫苗研制方面迄今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对此,诺贝尔奖获得者戴维·巴尔迪摩、哈罗德·瓦穆斯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朱莉·格伯丁等专家呼吁建立全球性艾滋病疫苗研制基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