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着深厚的“悼念之情”。在动物世界中,同时存在着葬礼的仪式。 在这方面,猴子表现突出。老猴刚死,其他活着的猴子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猴尾巴留在外边,群猴注意观察动静。如果来一阵风,风一吹,尾巴一动,群猴就高兴地把死猴挖出来,百般抚摸,盼望复活。当见到死猴毫无反应,又重新掩埋。往往反复十多次。 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里,有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当同类鸟死亡时,其他鸟便把绿叶或五颜六色的花瓣覆盖在死鸟的尸体上,以示“哀悼”。 热带森林里,老象断气后,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地面泥土,用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美洲新艾滋病”的传染病在美洲蔓延。它会像艾滋病那样随着血液和体液交换而传播,并且潜伏与发病周期也与艾滋病相似。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锥虫,它们会寄生在人体血液中,并在心脏和肠中繁殖,导致心脏肥大。  相似文献   

3.
正人死了,指甲和头发继续生长——恐怖小说和电影中如此描绘。那么这是真的吗?尽管对死人的指甲和头发长度每天变化情况的系统性研究为数不多(这不足为奇),但科学家已经知道,不同细胞的死亡速度不同。心跳停止后,大脑的氧供应被切断,由于没有葡萄糖储存可依赖,神经细胞在3~7分钟后就会死亡。在同意捐赠器官的人死后30分钟内,从事器官移植的医生必须取下死者的肾脏、肝脏和心脏;6小时内,这些器官必须移植到接受移植者体内。皮肤细胞命长一些,哪怕在人死后12小时提取皮肤样本,  相似文献   

4.
宇宙的花朵     
<正>仰望夜空,繁星点点。那些我们肉眼所能够见到的星星基本都是恒星,它们巨大无比,像太阳一样不停地散发出光芒和热量,但终有一天它们会走向死亡。恒星在死亡之前,它们会向外界喷发出一些物质云团,物质云团的模样十分可爱,像是一朵朵花儿。之后,一些大质量恒星还会发生超新星爆发,爆发抛散出来的物质,会把以前的那些物质向外界推移,产生一道道的波纹。这些波纹把那些物质变得更像花朵。  相似文献   

5.
正轮虫是污水中的常见微生物,其头部前端轮盘状纤毛的摆动能带动附近的水循环,水中的有机质和藻类随水流进入轮虫口中。借助电子显微镜,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接合菌纲真菌会与细菌合作捕猎并消化轮虫。首先,真菌会在水中形成菌丝网络;接着,菌丝网络上出现一个个棒棒糖状的突起,它们能粘住路过的轮虫;进而,细菌(图中的红色部分)会聚集在菌丝网络上,并汇聚到"棒棒糖"的头部;然后,真菌的菌丝开始穿透轮虫的身体,  相似文献   

6.
<正>100年后醒来,你将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如果完全无法融入未来世界中,你还会坚持当初的决定吗?低温保存多年,甚至已经沉睡了几个世纪的冷冻人,在未来先进技术的帮助下醒来,他们将如何面对一个新的世界?如今,在美国和俄罗斯的三个冷冻设施内,大约有300个被人们渐渐遗忘的冷冻人,他们在心脏停止跳动后就进入了寒冷的睡眠中。在细胞真正死亡之前,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动物的葬礼     
近年来,动物学家们通过观察、研究,惊奇地发现,很多动物对于死亡的同类,似乎与人对待死者一样怀有深切的"悼念之情",因此,在动物世界中,也宛如人类社会一般,存在着五花八门的"葬礼"!"土葬"大象常选择"土葬"。当老象断气辞世之后,为首的雄象用牙掘松地面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照办,很快就将死象掩埋了。为首的雄象又带头用脚踩土,其它的象也跟着踩,不多时,便"修"成一座"象墓"。此时,为首的雄象一声嚎叫,众象便绕着"象墓"慢  相似文献   

8.
铁作为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机体组织中的代谢平衡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铁过载在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祛铁可有效缓解心脏疾病进展,但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心脏铁稳态代谢及其分子调控机制获得系列重大进展;铁依赖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ferroptosis)概念的提出,为深入理解铁过载与心脏疾病间的关联带来了重要契机.近期,作者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揭示靶向铁死亡是防控心脏疾病有效措施.本综述系统总结了国内外铁过载与铁死亡对心脏疾病发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与讨论,旨在为心脏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心脏疾病约占全世界死亡原因的三分之一.饮食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心脏病的防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相关生物化学及细胞机制的发现,无论从新型药物研发还是手术方式选择方面都为心脏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方法. 尽管医学在进步,如他汀类药物和支架等设备的出现,心脏疾病仍然是全球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本专题中明确指出,只有全面的诊疗计划,才能保护人类的心脏健康不受现代生活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在美洲,一个人如果突然身体不好了,那么他很可能是被寄生虫“控制”了.近年来,一种被称为“美洲新艾滋病”的传染病在美洲蔓延,它就像艾滋病那样随着血液交换而传播.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锥虫,它们寄生在人的血液中,并在心脏中繁殖,会导致心脏和肠的肥大.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次充满未知的科学探险,34只珍稀鸟类朱鹮,即将被放归大自然。在之后的日子里,它们将会面对大自然的重重考验。放飞故事发生于河南省信阳市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仅仅几天时间,这里已经有3只朱鹮死亡,这让保护区朱鹮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黄治学心急如焚,因为一个多月后,保护区就要进行有史以来第  相似文献   

12.
资讯     
《知识就是力量》2004,(1):68-73
用自体细胞制造的心脏瓣膜疗效更佳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种用患者本身细胞制造的新型心脏瓣膜将提供比其他瓣膜替代物更加安全的选择。出现病变的心脏瓣膜不能正常开合,会因此损伤心脏。如果药物治疗不起作用,就只能使用猪、牛、死亡者或者机器的心脏瓣膜进行替换手术。柏林查利特医院的研究人员认为,对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来说,猪、牛或者机器的心脏瓣膜效果很好,但对年轻的患者却不行,因为它们会很快磨损老化。科学家从死亡者和猪的心脏瓣膜开始试验,将活体细胞去除,仅剩下胶原质和弹性蛋白的骨架。这些骨架仍保持着心脏瓣膜的初始形状。研…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三分之二的死亡是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或中风所致。心脏病发作每年要夺去550,000人的生命,主要是由于向心肌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阻塞,心脏组织死亡,心脏功能严重衰竭所致。但是,有时微小的心脏组织损坏也会因影响控制心节率的电搏动功能,而置人于死地。每年夺去170,000人命的中风,也是由于通往脑的血液流通障碍所致。心血管疾病是个残酷的暗藏着的“杀人犯”,它可以隐藏多年,突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你处死。正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7月,中央电视台将镜头对准了来自东非的野生动物,并在全球首次电视直播了它们的迁徙过程。数以百万的角马、羚羊、大象等动物,浩浩荡荡,穿越茫茫草原。在漫漫旅途中,动物们会面临饥饿和死亡,但迁徙之路却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5.
“洪水、干旱、疾病;如果专家们没有说错的话,圣经中所描述的大灾难都将在亚洲出现,首先是河流泛滥,它们将冲毁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农田与房屋。几十年后,原来的那些河流逐渐缩小成涓涓细流,干旱接着降临。然后,大洪灾再次到来——排山倒海的洪水如海啸般涌来,冲破地球上薄薄的冰冻层、冲毁桥梁、水坝和喜马拉雅社区……更恐怖的是,任何补救措施可能都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的12月开始,澳大利亚圣诞岛正式进入雨季,生活在岛上的红蟹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它们离开丛林中的巢穴,到海边进行交配和产卵,迁徙活动将持续3个月。1200多万只红蟹走出各自的洞穴后,会自动形成一个庞大的队伍。在迁徙过程中,它们以每小时600~800米的速度前进,并依靠对大海温度的感知辨别方向。不过,由于炙热的天气和遥远的距离,许多红蟹都会在半途死亡,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最终只有60%的红蟹能够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正>相对于病死和意外死亡,老死较为罕见。老死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死亡方式,而且过程越长,人越痛苦。除非你在老死之前就死了,否则衰老和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历程——这也是造物者为万物设定的、逃不开的劫。——摘自《蒙田随笔》第五十七章法国大文豪蒙田的这段话,尖锐地指出了一个事实:即使我们能战胜包括癌症、心脏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对于衰  相似文献   

18.
在未来的医学上,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大有前途的学科,如同处于早期阶段的细菌学一样。我爱好的研究项目是细胞融合。以往我总认为,一切生物体中细胞当然是最排外的实体,而当我得知会发生下述情况时不禁大吃一惊:在有些情况下,两个不同的细胞彼此接触时,接触部位的细胞膜组织会自行溶解,它们内部的物质会相互流通,接着各自的细胞核会融合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单一的细胞,  相似文献   

19.
体细胞克隆的效率非常低, 只有低于4%的重组胚胎可以发育成个体, 而且许多的克隆动物在出生后不久死亡并表现出组织器官的发育异常. 为了探讨造成克隆动物出生死亡以及器官发育异常的可能分子机理, 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4个对染色质进行修饰的基因(DNMT1, PCAF, MeCP2, EED)在分别来自两种供体细胞(成年成纤维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出生死亡克隆牛的6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大脑)的表达. 结果发现, DNMT1在两种供体细胞的克隆牛心脏(P < 0.05)、肝脏(P < 0.05)和大脑(P < 0.01)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牛; PCAF则在心脏(P < 0.01)和肝脏(P < 0.05)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牛, 而在成年成纤维供体细胞克隆牛的脾脏(P < 0.05)中显著降低; MeCP2EED基因在体细胞克隆牛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牛中无显著差异. 由于DNMT1PCAF基因在DNA的甲基化以及组蛋白的乙酰化中起重要作用, 其正常表达为供体核后成修饰的精确重编程所必须, 所以DNMT1PCAF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造成克隆动物出生死亡以及器官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科学家最近首次发现某些原始恒星(其质量为太阳质量的5.5万~5.6万倍)可能死得很不寻常。这类恒星的寿命不超过170万年,它们是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在死亡时,它们很可能会以超新星的形式彻底燃尽自己,不会留下剩余的黑洞。第一代恒星之所以令科学家特别感兴趣,是因为它们产生了首批重元素(除了氢和氦之外的其他化学元素)。在死亡过程中,它们把自己的化学产物喷射到外太空,为后面一代又一代恒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