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鲍传富 《工程与建设》2007,21(6):896-898
通过对自然灾害的简要介绍,分析了公路灾害的危害性及其特点、类别.文章根据公路养护工作实践和处理水毁工程的经验,从提高公路抗灾能力的角度对公路灾害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对灾害易发区公路勘察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入夏以来,安徽省不少地方先后遭遇暴雨袭击,沿淮淮北地区蔬菜受涝严重,加上高温影响,导致春夏蔬菜提早拉秧,影响全省市场蔬菜供应.为确保城市蔬菜供应,保障低收入阶层需求,各地正在采取抗灾保生产保供应措施,抓好抗灾补种技术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最近20多年间,全球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增加3倍多,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增长30多倍,仅是美国自然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数千亿美元。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日前发表的长篇报告说,1998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14.57℃,比上年升高0.17℃;创纪录的高温导致水份蒸发加快,降雨量增加,酿成更多更具破坏性的暴风雨,使3亿多人被迫逃离家园,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中国自然灾害中70%为气象灾害,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对气象条件的依赖程度高,致使中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0.5亿hm2以上,影响人口达4亿人次,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保护人居环境,拓展并良化人类生存空间,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收集的自然灾害资料与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现状,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减灾工程建设状况,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防灾抗灾之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牟凤云  杨猛  陈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6):6658-6665
为应对自然灾害对交通运输系统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与环境破坏,本研究以山地面积占比96%的重庆巫山县为例,基于高分遥感应用技术,首先研究了公路自身损坏难易程度和区域抗灾能力,建立了路网密度、区域公路抗灾能力指数、公路耗能指数、土地利用抗灾指数等指标体系,并对区域抗灾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再者建立研究区自然灾害易损性模型,评价了研究自然灾害易损情况。最后从镇域尺度建立研究区公路易损模型,综合探讨了自然灾害对公路易损情况。结果表明:(1)区域公路抗灾力指数位于中层次及以下,巫山县内大多数的公路抗灾能力整体偏低。县内多数公路抗灾能力整体偏低,位于中层次及以下公路抗灾力能力区域约占70%。县内东部和南部土地利用抗灾能力指数较高,约有60%的镇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抗灾能力处于低度以下。(2)山区公路自然灾害易损性模型结果显示,巫山县各乡镇主要为中度易损,多数公路处于中度易损区及极高损状态,整体上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易损状况。县内共计9个乡镇呈高度易损状态,约占64%公路处于高度及以上易损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公路自然灾害防治、区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彦华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5):13-14,61
中国近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究其原因,除了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之外,低下的小农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失衡的生态环境、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等原因大大降低了政府和人民的防灾、抗灾能力,从而加大了灾荒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8.
在短暂的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自然灾害频仍,并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以及时间长、分布广的特点,灾荒救助的滞后,政治的腐败、经济的衰败等社会因素交互作用,使得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对当时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核设施的自然灾害评估需要利用数学与统计工具来评估灾难发生的概率、数据质量、模型开发以及概率的不确定性.介绍核安全评价中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情况,及其发生概率的定量描述.自然灾害所具有的短时间内定量指标异常变动的频率远超过历史记录小概率事件发生频率的特征,对环境产生较深远的不良影响.结合中国自然灾害特点指出这些因素在核设施安全评估和防护措施设计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类型以干旱和洪涝为主、气象灾害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征,多种自然灾害类型发生交互作用,干旱逐渐成为气象灾害的主导,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趋势明显。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不仅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和农业总产值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而且农业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农业自然灾害受灾规模的增长率同粮食总产量增长率之间高度相关,即当灾害发生规模每增加1%,则粮食总产量缩减0.16%;粮食对外出口与农民收入水平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受灾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且自然灾害对其影响较为显著;农业自然灾害从破坏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的角度对农业再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部分地区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和耕地生产力下降等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