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竹荪菌株的纤维素酶活与培养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报道供试竹荪菌株在不同基物上所产生的CMC酶活与菌丝生长速度,基物失重,基物纤维素损失量间的正相关性(在菌丝长满基物之前呈上升趋势,在菌丝长满基物之后呈下降趋势);4.6103,4.6109,4.6101菌株产纤维素酶活高、适应性强;竹屑、杂木屑为供试菌株的最适生长基物。  相似文献   

2.
比较供试棘托竹荪(Dictyophora ictyophora)菌株在竹屑、木屑、棉籽壳、醋糟、玉米芯、稻草等7种基物上的生长情况,测定了基物失重、生长速度和纤维素酶活。结果表明:醋糟作为基物培养棘托竹荪菌株,优于棉籽壳、稻草、玉米芯;近似于竹屑、木屑。另外,供试醋糟品种间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腐烂秸秆及枯枝烂叶中分离出71株丝状真菌.通过比较菌株秸秆粉降解产物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获得一株可有效降解秸秆并促进小麦生长的菌株2-5-2.对其进行形态分析和rR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木霉属真菌.该菌株可产生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半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壳聚糖酶.平板对峙培养显示,该菌对多种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抑制或阻碍作用.固态发酵培养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酶活在第11d达到最高;第28d,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1.13%,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8.53%.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高活力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呼吸消耗率和纤维素酶活性来研究7个侧耳属菌株对稻草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桃红侧耳纤维素酶(CMC)产量和活性较高,适合用于降解稻草,同时在该菌的生产中也可以选用稻草作培养料。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5株构菌(绒火菇[Flammulina velutipes])在木屑麦麸基物上生长过程中,基物中有机质及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几种胞外多糖分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构菌能够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在栽培条件下构菌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能力很弱,木质素几乎不被降解利用。故利用锯末—麦麸培养基栽培构菌时,麦麸是构菌的主要营养源(碳源和氮源)。另外不同菌株分解基物中有机质的能力也不同。 构菌的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较高,该三种酶活性存在于构菌整个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高效糖化菌株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菌株可以有效提高木质纤维素原料制燃料乙醇的产率.研究采用刚果红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并结合滤纸条培养基进行初筛,以玉米秸秆粉为发酵培养基进行复筛,筛选到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高产菌Z-7真菌.采用摇床液体发酵试验并测定纤维素酶活和半纤维素酶活以确定Z-7真菌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250 mL三角瓶的最佳装瓶量为50 mL,接种量为3%,pH值为5.5,摇床培养温度38℃,最佳产酶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该菌产CMC-Na酶活达到100 u/mL,半纤维素酶活达到126.6 u/mL.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白灵侧耳进行原生质体制备和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出1株木质素酶、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203,与出发菌株相比, 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在营养生长期和子实体形成期分别是出发菌株的2.2倍和2.47倍, 滤纸酶活力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75倍和1.68倍,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邻苯二酚氧化酶活力在营养生长期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54倍、1.21倍和1.25倍;在现蕾期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49倍、1.81倍和1.15倍,对木质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87%和5.65%.  相似文献   

8.
以蔗渣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麦麸栽培香菇,在培养的不同阶段,分析测定培养物的主要化学组成和有关酶活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香菇能大量利用栽培基质,至栽培终止时(200天),干物质消耗约80%;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降解85%、80%和70%。基质的降解有一定阶段性,主要在栽培的前、中期。纤维素与木质素同时降解。滤纸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以及半纤维素酶的活性,从菌丝生长阶段开始逐渐提高,至菇蕾生长时达到不同水平的活性高峰,采菇开始时迅速降至较低水平,而后继续缓慢下降(β-葡萄糖苷酶后期又回升除外)。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只在菌丝生长时期出现,至子实体形成时期即行消失。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加速废弃生物质的转化速度,以林下土壤为菌种来源进行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和鉴定,利用BBD(Box-Behnken-Design)二阶模型优化其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条件,并探究预处理对细菌菌株降解小麦秸秆的影响.结果显示,初筛共计筛选出5株对木质纤维素具有降解能力的细菌菌株,经复筛后获得1株对木质纤维素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细菌菌株(RS22),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为Klebsiella oxytoca.RS22的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01、0.82和5.87 U·mL-1,其对木质纤维素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H:6.8、温度:30.9℃和转速56.8 r·min-1.小麦秸秆降解实验表明,经化学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总量降低最为明显,达到了54.30%,各处理中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均呈现随时间缓慢增加的趋势,而对照组中各种酶活性变化呈“M”型.结晶度分析显示,除粉碎预处理外,其他处理组的小麦秸秆生物降解后木质纤维素的结晶度均有一定的提高,说明RS22可以有效加速非晶态木质纤维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糙皮侧耳(P.ostreatus(Jacq.Ex Fr)Kummer]AS5.42在蔗渣上生长期间,主要利用蔗渣木质纤维素复合体中的木素和半纤维素,而很少分解纤维素。在0—30天的生长期间,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依次减少44%、46%、3.2%; 在0—60天的生长期间,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分别减少56.9%、67.1%、22.9%。  相似文献   

11.
从四株猴头菌在培养期间对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的降解和有关酶活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木质素降解量大于半纤维素降解量,半纤维素降解量大于纤维素降解量。不同菌株木质素分解活性不同,木质素分解活性强的菌株,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也较多,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滤纸酶活性大体一致。胞外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培养最初期为高,后期活性很低,但子实体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很高,以原基期为最高。这表明子实体中的多酚氧酶是在子实体中产生的,而不是在菌丝体中产生而后输送到子实体中去的。  相似文献   

12.
平菇与香菇原生质体融合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与香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经初筛获得5个新菌株,其茵丝生长速度、纤维素酶活力(FPA酶活、CMC酶活)、木质素酶活力(漆酶酶活)得到明显提高,其中R23菌株在26℃下培养茵丝生长速度最快,且漆酶产酶能力显著高于亲本,R8茵株最耐高温,R24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表现最优;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显示R4、R15、R24新菌株含有香菇和平菇双亲的酶谱条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金针菇白色菌株在不同纤维废弃物上生长时,基质转化效率和主要成分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1)废棉是栽培金针菇白色菌株的优良基质,木屑较差,因废棉中纤维素易降解,这与金针菇白色菌株的木腐特点及两种纤维废弃物中木素含量及存在方式有关。(2)在纤维废弃物中适当增加麦麸可促进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从而可提高子实体产量。因纤维素是子实体阶段的主要碳原。(3)白色菌株生长期间可向培养基释放CMC酶、FP酶、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和淀粉酶,并且纤维分解酶活性高峰出现在子实体阶段,这是保证子实体良好发育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利用造纸污泥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研究了嗜热厌氧梭菌Clostridiumthermocellum在不同底物特别是在造纸污泥中发酵的基本特性及相应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基本性质.结果表明:C.thermocellum能够直接发酵没有经过任何预处理的造纸污泥,具有作为生物联合加工(CBP)菌株的良好潜力;在化学制浆污...  相似文献   

15.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紫外线、亚硝酸及紫外线一亚硝酸复合诱变绿色木霉菌株,选育出菌落小、透明纤维素水解圈大的高产纤维素酶变异菌株.用DNS法测定该变异菌株.结果表明,其纤维素酶活性比出发菌株明显提高.且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白灵侧耳菌株、杏鲍菇菌株及其杂交菌株筛选效率及鉴定的准确性,利用ITS-RFLP标记辅助单核杂交技术对白灵侧耳与杏鲍菇的杂交菌株进行了筛选.对5份白灵菇菌株和4份杏鲍菇菌株进行了种间配对杂交,根据亲本菌株交配型将其分成7个组合进行杂交.结果表明:9份亲本材料共具有6个A因子和7个B因子.利用该技术对杂交处理后的菌株样品进行筛选,获得了3份杂交菌株11D、53D、70D,其中杂交菌株11D与53D的菌丝生长速度与亲本菌株相比较差异显著;杂交菌株70D的菌丝生长速度与亲本菌株XB130DB相比较差异显著,而与亲本菌株BL130DB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分离新的纤维素酶产酶菌株,并对其生长特性和产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从堆肥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定名为CP1,利用16SrRNA序列对比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菌株生长速率确定其最适生长条件。采用CMC发酵培养基进行纤维素酶的研究,确定其产酶曲线。测定粗酶液最适作用温度和pH值,热稳定性和金属离子对其影响。【结果】经鉴定该菌株为梭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6。在含CMC-Na的培养基培养,该菌株的生长与产酶同步进行,培养48h菌株生长量达到最大,培养液的CMC酶活力同时达到最大值,为0.46U/mL。该菌株所产的纤维素酶既有酸性CMC酶活力,又有碱性CMC酶活力,并以碱性CMC酶为主,酸性CMC酶的活力只有碱性CMC酶的71.4%。其酸性CMC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6.0,碱性CMC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8.0。另外,该菌株所产碱性CMC酶活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0~50℃,而且0.5%的Cu2+使其酶活降低45%。【结论】菌株CP1为首次报道的梭形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新菌株,具有独特的酸碱性环境下的纤维素酶活力。  相似文献   

18.
以米曲霉C-2为出发菌株,紫外诱变后,利用透明圈初筛,再分别以农业废弃物1%蔗渣-1%麸皮复合物、2%蔗渣、2%碱提蔗渣半纤维素和2%纤维素溶剂分馏法(CSLF)提取的蔗渣半纤维素为碳源摇瓶复筛,得到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米曲霉菌株A73.结果表明:米曲霉A73在上述碳源培养基中,产木聚糖酶酶活力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281...  相似文献   

19.
应用α-纤维素甘油平板,从一株拟青霉(Paecilomyces sp)经紫外线诱变后,篩选出21株能在过量甘油存在的条件下产生纤维素酶的突变株。以滤纸、滤纸加甘油和滤纸加磷酸甘油为碳源测定了其中4个突变株的C_1酶活、外切C_x酶活和滤纸酶活的产酶常数以及为葡萄糖所阻遏的情况,结果表明:它们的纤维素酶合成的调节机制并未发生改变。其所以能在过量甘油存在的条件下合成纤维素酶,实际上是甘油利用的缺陷型或部分缺陷型,而不是抗降解物阻遏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20.
里氏木霉产酶菌株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江  兰芳菲  胡虹  王传兴 《河南科学》2014,(11):2244-2247
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联合诱变技术,得到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的高产的菌株里氏木霉Y07.试验表明,诱变后菌株的木聚糖酶活由325 U/g,提高到28 5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88倍;纤维素酶活由560 U/g,提高到26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4.6倍;β-葡聚糖酶活由480 U/g,提高到55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1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