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河凹陷是河套盆地的一部分,黄河由西向东流经,其内发育了巨厚的沉积地层,是第四纪环境演变的理想场所。通过分析临河凹陷中QK3钻孔地层的粒度特征,结合年代地层重建了研究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189.9 ka.BP~220.26 ka.BP表现为滨湖相沉积;117.47 ka.BP~189.9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沉积;117.47 ka.BP~189.9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沉积;38.5 ka.BP~117.47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和河漫湖泊的交替沉积环境;13.49 ka.BP~38.5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相沉积环境;13.49 ka.BP以来表现为河漫湖泊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
根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查明了川西高原大渡河泸定段、鲜水河炉霍段的阶地序列,并应用ESR法测定了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结果表明:这些河流阶地序列均形成于更新世以来,由阶地拔河高程及形成年代确定的大渡河泸定段、鲜水河炉霍段更新世以来的平均下切速率分别为0.38,0.39 mm/a,与杂谷脑河理县段下切速率0.39 mm/a一致,也与(U-Th)/He低温热年代学反映的下切速率一致,这也反映出川西高原更新世以来构造抬升的整体性.这些河流下切速率比由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得出的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所夹的三角区域的隆升速率(>2.6±0.7 mm/a)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3.
怒江州泸水市垭口村高阶地的发现不仅完善了怒江高阶地的研究,同时也为怒江流域泸水段区域构造运动以及河流演化等地质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并结合宇生核素测年结果,对垭口阶地的发育特征以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表明:垭口村一带发育两级(T7和T8)有明显卵砾石堆积的基座阶地,并可见独特的怒江大拐弯地貌.其中T7阶地拔河高度约为260 m,年龄约为247.167 ka;T8阶地拔河高度约为310 m,年龄约为310.803 ka.两级高阶地的形成与中更新世中晚期滇西地区的强烈隆起抬升有关,也为怒江中更新世存在河流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推测在怒江垭口大拐弯形成之前,怒江直接从垭口村穿过并形成阶地,后因垭口村发生滑坡堰塞致怒江向东改道,同时也说明了大规模滑坡是导致怒江深切曲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共和盆地地貌发育与环境演化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讨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一个大型断陷盆地晚新生代期间地貌发育与环境演化问题,中新世至中更新世为盆地沉陷阶段,其中晚第三纪为青海东部内陆古湖的一部分,第四纪早期黄河发育,形成河湖交替环境,中更新世之后为盆地上升阶段,促使水系演化并形成最多达13级的黄河阶地与龙羊峡谷,气候从温暖湿润向干燥寒冷发展,特别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在数次干寒环境下形成多种冰缘形态和风沙堆积,并促使湖泊退缩和咸化。  相似文献   

5.
南岭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东亚季风环流屏障,第四纪期间粤北山地发育的多级河流阶地是研究南岭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的良好地质载体。粤北锦江扶溪段保留了5级阶地,运用光释光(OSL)技术对T2到T5级阶地的砾石层进行了测年,并从气候和构造角度分析了阶地成因。结果显示:T3形成于67 ka,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的MIS4阶段;T2形成于51 ka,对应于MIS3b阶段;阶地沉积层堆积于冷期,气候变化影响着河流的侧蚀、堆积和下切作用交替进行,而新构造运动的构造抬升发动了足够的下切量使锦江扶溪段依次下切17 m、19 m、12 m和10 m形成T5、T4、T3和T2;南岸的河谷下切速率为0.3 mm/a,大于2倍的流域现代侵蚀速率,地貌发育符合年轻山地的抬升-下切-侵蚀模式。  相似文献   

6.
渭河上游陇西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考察发现渭河在其上游陇西县城附近共发育了七级河流阶地,阶地都具有砾石层和河漫滩组成的二元相结构,并且上覆不同厚度的黄土地层.应用古地磁、OSL、14C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等定年方法,初步确定了各级阶地的形成时代.同时根据阶地的沉积特征和年代数据的分析,发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控制着该区渭河阶地的形成,构造抬升为河流提供了下切空间,气候变化则控制着渭河侧蚀堆积和下切过程,河流加积作用一般发生在冰期,而下切过程发生在从冰期向间冰期转型时期.另外通过阶地形成年代和拔河高度的线性分析,得到了870ka以来该区渭河平均下切速率为0.2m/ka,与区域其他河流下切速率有所不同,可能反映了秦岭造山带更新世期间构造活动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7.
大同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同盆地是一受北东向主干断裂控制的不对称地堑盆地。盆地基底形态控制了晚新生代沉积的厚度、结构和分布规律。大同盆地古湖泊在上新世早期即已存在,并被盆地中部呈北东走向的玄武岩垅岗分隔成南北两部分;由于构造运动和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早更新世早期湖泊发育达到全盛期,然后几经扩张与收缩,于晚更新世早期逐惭消亡。河流与湖泊的相互消长在盆地内沉积了一套河湖相地层,其物质来源主要是东北部火山岩和变质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太原盆地QK1钻孔60 ka.B.P.以来的沉积物进行粒度、磁化率分析,探讨了太原盆地60 ka.B.P.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太原盆地60 ka.B.P.以来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化阶段:59.6~40 ka.B.P.属滨湖相沉积;40~31.5 ka.B.P.属以河流相漫滩沉积;31.5~14.58 ka.B.P.属河流相边滩沉积;14.58~12.5 ka.B.P.河流相漫滩沉积;12.5~9 ka.B.P.河漫湖泊沉积;9 ka.B.P.至今属河流相边滩沉积。60 ka.B.P.以来太原盆地的气候由温暖偏湿转为温暖湿润,在末次冰期表现为寒冷干燥,进入全新世大暖期以后,气候具有全球性特征的同时也兼具区域性特点。各指标分析表明太原盆地的气候环境演化主要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及区域气候的影响,由于盆地沉降中心与边缘沉积速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区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宁夏清水河下游晚更新世冰卷泥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宁夏清水河下游(北纬37.4°,海拔1230m左右)晚更新世湖相地层中,发现了晚更新世晚期的冰卷泥,表明当时多年冻土的南界在宁夏一带可扩展到北纬37.4°附近,与现今相比,年均气温降低了8~9℃。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弧形山地中,晚更新世强烈的构造抬升以及末次冰期的干冷气候最终导致清水河堰塞成湖并在湖泊边缘的沉积物中形成了冰卷泥。  相似文献   

10.
宁夏银川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川盆地总体走向北北东向,为一夹持在贺兰山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之间的断陷盆地,是在贺兰构造带的基础上演化形成的地堑式盆地。从三叠纪开始,由于阿拉善地块向东逆冲,形成贺兰山山前拗陷盆地和内陆盆地,侏罗纪末燕山运动,使现今贺兰山和银川地堑一起抬升,形成"银川古断隆",渐新世"银川古断隆"开始解体,第三纪末银川盆地持续断陷,受青藏高原隆升朝北东方向挤压影响,银川盆地南部第四纪断裂边界开始活跃,从而加剧了银川盆地纵向断层的垂直断陷,基本形成了银川盆地同两侧地块明显分异的地貌格局。  相似文献   

11.
广东封开河儿口盆地的古地理环境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渔涝河的上游干流—七星河长 4 2km ,在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期形成。峒中岩、黄岩洞和罗沙岩等洞穴的动物群化石测龄 14 8~ 2 2 4kaBP ,时间跨度约 13万a而该化石堆积层的厚度仅 1m余 ,且与七星河的第一级阶地类高 ,反映晚更新世早期至中期该盆地底部的构造升降基本上稳定。这是同期广东许多河谷地段没有构造抬升的一个重要信息 ,而且可将今日广东第一阶地沉积的最老年龄从目前已知的 5 1 9kaBP推延伸到 15 0kaBP。  相似文献   

12.
河南黄河-洛河地区地貌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河流阶地发育与地文期的理论分析了豫西黄河—洛河地区的地质背景、气候特点和古地理环境,探讨了研究区的石山、黄土和河流地貌特征。提出:1)嵩山、熊耳山和外方山发育有四级古夷平面。嵩山的垂直地貌特征表现为以嵩山为中心,呈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的地貌格区。2)河洛地区三门峡孟津段黄河有四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第Ⅰ级阶地面拔河20 m,厚度2 m,上覆10 m厚黄土,其中冲积黄土厚5 m;第Ⅱ级阶地面河拔60 m,砾石层河拔40 m,厚度3 m,上覆8 m厚的冲积黄土和12 m厚的马兰黄土;第Ⅲ级阶地面河拔140 m,厚5 m,上覆20 m厚的冲积黄土和25 m厚的马兰黄土;第Ⅳ级阶地面河拔290 m,其通过黄土台塬、黄土丘陵与石质山地相连。Ⅰ—Ⅳ级阶地的基座均为Q_1三门组和Q_2陕县组地层。以最高一级阶地的出现为依据,说明本段黄河形成于晚更新世早中期,较兰州段黄河和晋陕段黄河晚。3)洛河有三级阶地,第Ⅰ级阶地面距河面5~25 m,砾石层上有8~10 m厚的冲洪积、坡积红色松散物;第Ⅱ级阶地面距河面50~65 m,砾石层上有15~20 m的洪积物覆盖;第Ⅲ级阶地面河拔95~115 m,砾石层厚20 m左右,其上覆盖5 m厚的洪积、坡积及5 m厚的马兰黄土。4)在研究颖水河谷平原(登封盆地)河流阶地地貌时,发现塑造盆地的堆积阶地有三级,距河面高程分别是300~320,370~400,450~500 m。在伊洛河下游盆地,有非常发育的河曲,是黄河中下游平原地貌长期发育和演化的产物。5)突破已有看法,认为可把范围在郑州以西、汜水镇以东,荥阳县城以北至黄河河岸的大片地区划分为残塬成因的黄土地形。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流相准层序难以识别的问题,将河流相沉积与湖泊(三角洲)相沉积联系起来,通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沉积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速率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河湖相准层序的形成和类型,指出:存在多种类型的河湖相准层序,不仅存在向上水变浅的准层序,也存在向上水变深的准层序;依据不同类型准层序组内部地层叠置方式以及地震反射样式分析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河湖相准层序;同时认为,河流相准层序是基准面短周期抬升沉积的结果,且仅由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组成。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强烈改变了通口河治城段流域的地貌,其发育特征与成因要素密切关联.基于高分辨率DEM,提取通口河治城段流域基本要素,定量计算该区域的地形因子、河网等地貌参数,并结合构造活动及气候条件分析该流域的地貌发育特征及其地貌演化过程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区北西段发育"无根密集"断层附近地区,构造作用强烈,山体快速隆升,且在河流两侧将形成陡峭的河谷地形;2)研究区南东段(北川断裂上盘附近)受构造作用影响同样处于抬升状态,地貌将缓慢向高陡发育,河流的下切作用也使得河流两侧地形变陡.  相似文献   

15.
王洪海 《科技资讯》2013,(18):139-139,173
六盘山地区白壬纪六盘山群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地层发育良好,层序完整。地层区划属泰祁昆地层区祁连-北泰岭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序列白下而上由三桥粗,和尚铸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乃家河组构成。通过对各岩石地层单住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表明,白差纪六盘山群地层发育演化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白噩纪初期(三桥期)以陆相冲积扇主,早期(和尚铺期-李洼峡期)发育了河流相-滨浅湖相沉积,气候由干热逐渐转向温湿;中期(马东山期)湖泊发育到鼎直时期,此时湖水最深,湖面囊广,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晚期(乃家河期)为湖泊衰亡期,发育半深湖相-成化湖泊相沉积。乃家河期末,晚期燕山运动使盆地抬升,湖泊迅速消亡,结束了早白量世六盘山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6.
南垭河发源于石棉县南部海拔2600余米的菩萨岗附近,全长42.6km.河床平均纵比降34.4‰,谷地新构造运动极其强烈,对研究第四纪以来川西南地壳活动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上新世末更新世初期古安宁河是由南向北流入大渡河,后因菩萨岗东西向强烈隆起,使菩萨岗以南之水倒流进入金沙江即现在的安宁河;以北之水仍然进入大渡河,即现今的南垭河.本文还从地壳活动和河流阶地的结构、类型及变形等方面,阐明河流谷地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性,阶地高度变化与新构造运动的同步性,新构造运动在河段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晚更新世以来北江和西江的阶地地壳运动及其生产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北江和西江一级阶地的组成物质以上更新统为主.按地貌与沉积物的相关关系,本文对沿江第四系分层提出了若干见解.一级阶地的沿程变形,北江可分为超河漫滩阶地、半埋藏阶地和埋藏阶地三段;西江分为半埋藏阶地与埋藏阶地两段.晚更新世以来瑶山以西的坪石河段地壳上升为主;以东的乐昌河段直至珠江三角洲,在晚更新世下沉为主;自全新世以来及今后的地动趋势,韶关以北上升为主,以南下沉为主.晚更新世以来瑶山经向构造带和三连一韶关纬向断裂是活动构造带,而其它构造带没有明显活动.珠江三角洲的埋藏阶地是构造下沉和玉木冰后期海面上升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北京平谷马坊地区Zk09钻孔新生代地层岩性岩相分析和沉积物古地磁等测试,建立了北京平原泃河水系中下游冲洪积区完整新生代地层格架。其中,0m~180m为中更新世-全新世陆相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180m~240.5m为中新世-上新世残坡积、湖积和三角洲前缘沉积。Zk09钻孔新生代不连续地层揭示了北京平原区两次重要的抬升构造事件:第一期构造事件发生于中新世,而不是前人研究认定的早更新世或上新世末,其最终结束了大渤海湾盆地古近纪盆-岭构造系统演化;第二次构造事件发生于中更新世早期,其可能是目前以走滑运动为主的最新构造变动形式起始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揭示青藏高原远端隆升和增生机制.方法 选取循化-贵德地区,采用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定量分析了各种地形参数、低起伏面发育及其与岩性的关系.结果 循化-贵德地区地形形态总体呈台阶状结构,在不同海拔高度存在低起伏地形;发育于盆地沉积地层(渐新统至下更新统)之上的低起伏面表现为年代越新的地层之上低起伏面高程越高,越老的地层高程越低,并且它们均低于发育于逆冲带基岩之上的夷平面;发育于盆地深切河谷两侧阶地之上的低起伏面海拔高程总体较低.结论 循化-贵德地区地貌发育特征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早期(渐新世-早更新世)带状逆冲隆升与前缘盆地垂向加积和晚期(大约中晚更新世之后)区域性构造抬升与河流深切的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宁夏海原园河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穿越强烈活动的香山一天景山和海原断裂带,两断裂带均具有规模大、挤压变形强、左旋走滑量大和发震强度大等显著特点。通过野外对园河阶地沉积及上覆黄土一古土壤系列的取样,古地磁开放实验室的超导磁力仪测试,并与古土壤进行了对比,确定了园河最高阶地的B/M界限、贾拉米洛事件和古地磁年龄为1.04MaB.P.。结合园河最老基座阶地古地磁测年结果和阶地距现代河流西岸距离为7km,固可得海原断裂带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平均水平走滑速率为6.73mm/a。T6开始发育的时间是1.04MaB.P.,并推测T5上、下限时间为0.593—0.146MaB.P.,时代为中更新世(布容期);T4形成时代属晚更新世,时间为146—49KaB.P.。由此推断早更新世晚期以来海原断裂带是以左旋走滑为主,1.04Ma可能是海原山前断裂带活动的转折点。自11.04Ma以来,园河开始形成了一系列基座阶地,反映海原断裂带北盘在向西运动同时,至少还发生了阶段性的抬升,形成了园河的三级基座阶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