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硅碳烯)结构复杂,既有与烯烃相似的平面结构,又有重烯烃同系物相似的非平面结构.自1967年第一个不稳定硅碳双键中间体被发现以来,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反应活性研究进展很快.硅碳双键化合物反应活性高,在有机合成和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合成及其反应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亲核置换反应使硅碳双键置于大的共轭体系中,合成了一种含有硅碳双键的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鉴定了其结构。研究了它在溶液中的性质,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从头计算法(6-31G)对丁硅烯的双键转移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采用Berny能量梯度法优化出了产物、过渡态、中间体和反应物的几何构型,并对过渡态进行了振动分析确认.计算结果表明:丁硅烯的双键转移异构化反应的机理是:一个氢原子先从1号硅原子迁移至2号氢原子,然后再形成一个五元环,另一个氢原子从4号硅原子迁移至1号硅原子,这样,2,3双键转移为3,4双键.  相似文献   

4.
当硅原子和碳-碳双键或苯环连接时,硅原子不仅有+I诱导效应,还表现出-T的d_π-p_π共轭效应,这两种效应方向相反。但总的效应是吸电子或推电子则随溶剂的介电常数而有改变,例如对(三甲硅基)苯甲酸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比苯甲酸小,在醇溶液中比苯甲酸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配合物[Ru(η5-C9H7){κ3(P,C,C)-PPh2(CH2CHCH2)}(PPh3)][PF6]的模型化合物[Ru(η5-C9H7){κ3(P,C,C)-PH2(CH2CHCH2)}(PH3)][PF6]的两个异构体1和2的相互转化机制.计算结果表明,从1到2活化能为11.81kcal/mol,1比2稳定,两者之间的能量差为4.63 kcal/mol.根据分子轨道对称性剖析了它们的相对稳定性.研究表明,异构体1比2稳定是由于1中的碳碳双键和金属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反馈π键,增强了金属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作用,而2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反馈π键.  相似文献   

6.
二茂铁的选择性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二茂铁作为还原剂,对某些化合物中碳碳双键进行了选择性还原的研究.发现二茂铁在二氯甲烷和浓盐酸介质中,只能选择还原不饱和1,4—二酮中的碳碳双键,而不能还原其他化合物中的碳碳双键或别的基团.  相似文献   

7.
硼酚醛/桐油/纳米SiO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红外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位法制备了硼酚醛/桐油/纳米SiO2杂化材料,并用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分析谱图中羰基、硅氧键、双键等的变化,研究了反应条件及投料比对杂化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酚醛/桐油/纳米SiO2杂化材料具有优异的对热稳定性,能获得较高的碳的残留率,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8.
正如今,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等终端产品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强,高比容量、长循环稳定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开发充满挑战。不久前,我国科研团队构筑出高机械稳定的自机械抑制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这项研究进一步解决了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
植硅体封存有机碳作为长期稳定的碳汇机制之一,近年来在全球碳汇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分析植硅体在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凋落物-土壤连续体的周转,计算其封存的有机碳含量,是进一步准确估算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植硅体碳封存潜力的基础,对陆地生态系统碳稳定固存和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面回顾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硅体碳封存潜力研究成果,系统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热解方法成功地合成了高容量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硅/碳复合材料由Si、C以及少量SiO2组成;硅/碳复合材料中碳的质量分数约在39%左右;经电化学性能测试,在电流0.2 mA下,该硅/碳复合材料首次充电容量768 mAh·g-1,首次库仑效率75.6%,7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仍为529 mAh·g-1,平均容量衰减率为0.44%.这些性能改善归因于硅/碳复合材料中碳的引进,硅表面存在的碳涂层提供了一个快速锂运输通道,降低了电池的阻抗并且充放电过程中稳定了电极的组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入不同含量的2,2-双(羟甲基)丙烯酸丁酯(HBA),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双键含量的可光聚合含硅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低聚物(HBA-WSiPUA),它们均可以形成稳定的白色乳液,且粒径分布均匀。详细研究了低聚物中双键含量对低聚物的光聚合行为和光固化膜的热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及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低聚物的最终双键转化率均在90%以上;随着双键含量增加,光固化膜的拉伸强度、硬度、初始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随之增加,最高分别可达15.2 MPa、6H、286 ℃和80 ℃,而光固化膜的断裂伸长率、表面水接触角和吸水率则随之降低,吸水率最低可至2.5%。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碳碳双键在气相中无催化环氧化反应研究方法、反应机理.测定了393K时,2-丁烯醛与过氧化乙酰基在气相中环氧化反应的速度.研究表明,影响环氧化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双键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取代基给电子能力越强环氧化反应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3.
 纳米材料的功能化修饰构成了现代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纳米材料的成员之一,碳纳米管不易分散或溶解于任何溶剂。为了改善碳纳米管的分散/溶解性能,对其进行必要的化学修饰是可行的途径。构成碳纳米管的芳香性碳-碳双键是其功能化修饰主体。利用有机化学碳-碳双键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能指导碳纳米管的修饰,并可预测碳纳米管的形貌及电子性能改变规律。而碳纳米管的功能化修饰成果,也有助于增强难溶有机化合物的碳-碳双键反应特性和规律的理论基础。本文从近年的科研成果出发,从结构-性能角度深入探讨了不同修饰方法对碳纳米管形貌及结构的影响。基于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有效保持了原始碳纳米管的形貌,更有利于修饰碳纳米管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前线轨道理论,从卤素分子的成健特征出发,以全新的观点,即原子轨道,分子轨道的部分重叠,论述了有机化学中的共轭效应的化学键本质——形成π—d配键与p—π配键使电子对离域,从而活化或纯化了碳碳双键,碳氧双键。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吡啶盐染料分子的拉曼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三种用来制备Langmuir-Blodgett(L-B)膜的苯乙烯吡啶盐染料分子的拉曼光谱。实验发现,在光照射下,碳碳双键的拉曼峰强度逐渐变小,由此证实了这类有机染料分子在光照射下碳碳双键发生断键,这可能是引起L-B膜光学二次谐波信号随时间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微小乳状液形成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中碳链长度差别和双键对微小乳状液形成温度影响。发现碳链长度差别和双键均可使微小乳状液自发形成温度下降,二者同时存在可乳化温度降得更低提供了不太紧密的混合膜可能有利于微小乳状液自发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二硅烯及其相关分子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密度泛函法、MP2法和考虑组态相关作用的QCISD和CCD法,对重主族双键化合物二硅烯、二锗烯等进行了优化构型的量子化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H2X=XH2(X=Si,Ge,Sn,Pb)型分子均为非平面反式弯曲几何构型,亚甲基XH2的基态为单线态.利用计算的"单线态-三线态"能量差ΔEST和双键键能Eσ π分析并解释了非平面反式弯曲几何构型的形成条件和标题物中双键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18.
安亮  马勤  贾建刚  臧树俊 《甘肃科技》2006,22(10):117-118,102
二硅化锶(SrSi2)是一种新型有序金属间化合物。本文介绍了碳-硅热法制备SrSi2的过程及其热力学参数的计算,讨论了机械活化在碳-硅热法合成SrSi2有序合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二硅烯及其相关分子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密度泛函法、MP2法和考虑组态相关作用的QCISD和CCD法,对重主族双键化合物二硅烯、二锗烯等进行了优化构型的量子化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H2X=XH2(X=Si,Ge,Sn,Pb)型分子均为非平面反式弯曲几何构型,亚甲基XH2的基态为单线态.利用计算的“单线态-三线态”能量差ΔEST和双键键能量Ea n分析并解释了非平面反式弯曲几何构型的形成条件和标题物中双键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20.
碳氮双键C=N作为官能团在有机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2]。许多药物、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在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催化剂中都含有碳氮双键,如甲亚胺类化合物、制备含氮有机化合物的中间体[2],合成氮杂环化合物等[3]。在配位化学中含碳氮双键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