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建设"幸福广东"为契机,江门市绿道体育运动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但同时,也面临着如资源分散、管理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论文结合江门绿道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讨论了江门市绿道体育与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共生理论的逻辑框架,以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为切入点,分析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的共生关系.研究认为广东省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存在供需"错位"与"失衡"、运营"偏利"与"松散"以及政策机制"失修"与"缺位"等问题制约两者共生关系的发展.并提出促进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共生发展的基本路径:在共生单元方面,强化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培育共生关系发展的市场主体;在共生模式方面,畅通"资源流动"渠道,建立共生关系发展的利益均衡模式;在共生环境方面,有效营造"正向环境",健全共生关系发展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3.
廖玉美  夏贵霞 《科技信息》2010,(19):231-23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对益阳市目前的广场体育文化活动进行研究,旨在了解益阳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特征,包括注重人文环境建设、活动内容多样化、节庆性和娱乐性、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呈产业化趋势等,为益阳市广场体育活动寻求一条更科学、更适合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理由,对珠三角绿道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为全民健身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的绿道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还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非均等性.建议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权与事权、转移支付制度和税收等政策方面加以扶持和促进.  相似文献   

5.
选取四川省成都市锦江198Lohas等4条绿道上进行体育锻炼的869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绿道体育行为参与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老年人主要参与快走、慢跑、骑行、太极拳、健身气功等绿道体育项目,项目选择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老年人绿道体育参与频率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年龄、居住地离绿道远近、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居住生活方式等特征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绿道开拓了老年人体育的新空间,未来开发应从人群特征方面考虑老年人多样的体育需求,建立全新的绿道体育理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使老年人绿道体育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6.
广场体育步入高校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课程改革后高校体育工作的现状,从广场锻炼人员、大学生等多人群,对广场体育文化在高校开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找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便更好的开展高校体育工作的方向及应对策略,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转变办法,为推动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河北省乐亭县青春广场游人体育活动的规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与访谈的方法,调查了该广场游人的活动特征、不同年龄人群到广场的频度等,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游人活动特征不同;不同年龄人群到广场的频度不同;广场游人的组合方式呈多样化。提出了广场体育活动的培植与发展途径:加大广场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优化广场布局,营造体育环境;丰富广场体育活动项目;举办广场体育节等。  相似文献   

8.
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发挥广场民族传统体育的美育功能,作用于广场文化建设中,将成为增进广场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着重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意蕴以及在广场文化建设中的美学教育功能,结果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动作美、音乐美、人体美、服饰美、人文美、社会关的特性,广场文化具有直接真切的不隔之美、热烈壮观的恢弘之美、斑斓多彩的复合之美的特征,由于两者有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健身娱乐的共振点,可在建设广场文化的同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二者得以在协调相宜情况下相辅相成,共荣共存.进而提出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教育功能加强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全民美学欣赏水平与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水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道的产生正是在人们渴求改善城市绿色空间环境、建立人性化绿色步行通道以及联通城市生态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对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具有实际可操作和参考意义的城市绿道景观规划的具体方案模式设计,为将来城市绿道的具体实施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常州市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健康意识与活动意识很强,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居住区的健身场、馆是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城市公园、绿草地、公共体育场馆、学校和城市广场等地方是居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地点;盈利性企业和组织提供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服务已经成为常州市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体育部门和非盈利组织为市民公共体育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渠道。市民最希望得到的体育公共服务是锻炼方法指导和健身信息咨询与讲座。体质监测、体质监控与干预等服务是市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公共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1.
现有绿道规划技术指标:长度、宽度、空间形态指数、曲度、连通度、密度、破碎度、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及干扰强度等.通过现有指标体系缺陷分析,探讨性地提出2个新指标:适宜度、自然度,建立了更完善的指标体系,并给出每个指标的指标意义和理论计算式.旨在对绿道规划技术指标有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吉首市老城区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查阅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选线研究,从生态景观与交通条件2个角度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析,选取道路绿化率、周边环境美观度、连接土地类型、道路等级、临街区域宽度、车流量、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设置7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测评,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并对各等级城市道路进行打分,计算每条道路的适宜性分值,从而划分城市绿道适宜性等级,确定了“两横”“两纵”游憩型绿道网络规划方案,为吉首市老城区绿道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吉首市老城区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查阅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选线研究,从生态景观与交通条件2个角度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析,选取道路绿化率、周边环境美观度、连接土地类型、道路等级、临街区域宽度、车流量、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设置7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测评,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并对各等级城市道路进行打分,计算每条道路的适宜性分值,从而划分城市绿道适宜性等级,确定了“两横”“两纵”游憩型绿道网络规划方案,为吉首市老城区绿道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沪宁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林带和无林带)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交通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沪宁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Cu、Pb、Zn含量在不同土层的分布未发现明显规律性;土壤重金属Cu、Pb、Zn的含量随公路垂直距离的增加并非呈简单的线性负相关;绿色通道建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明显减弱的作用,对防治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效果是明显的,但绿色通道的结构、宽度、配置方式对防护功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绿道是被人们所保护的狭长地带,即人们设法保护以及消遣用的户外空间.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用地无序扩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背景下,绿道的出现有效地遏制了城市蔓延,保护和改善了城市公共空间,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在对国内外绿道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绿道的起源、定义、发展演化、功能、规划思想和实例六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对比性研究,并针对我国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系及其滨水区和区域水系与城市有紧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具有连通性和多功能性的特征,有必要借鉴绿道理论进行规划管理。文章从构建城市区域的水系绿道网络入手,提出城市水系生态修复规划和城市滨水区多目标规划模式,在水系绿道的框架内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滨水区旅游经济复兴等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国际运动休闲范例城市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英国的谢 菲尔德、德国的基尔、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美国的洛杉矶、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加拿大的 温哥华等运动休闲城市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运动休闲城市可分为:历 史、再造、赛事、品质四个类型;运动休闲让自然、社会、文化全方位融合,成为城市的品 牌;休闲城市的建设可以依托自然和文化,举办大型赛事和节庆活动,以职业俱乐部和铁 杆球迷带动,打造便捷交通。  相似文献   

18.
采用案例分析法,从主体责任角度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五种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从管理制度和防范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方法与途径,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城镇体育人口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大样本的调查与研究,较系统地揭示了江西省城镇体育人口的状况,从而为探讨我国当前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的特点与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