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0±0.1)C、I=0.1mol·dm-3 KNO3条件下测定了钴(Ⅱ)、锌(Ⅱ)离子与6(2'-羟基-3',5'-取代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5,7二酮形成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以及钴(Ⅱ)-5-取代邻菲罗啉与6-(2'-羟基-3',5'-取代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5,7-二酮形成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并探讨了二氧四胺大环配体与5-取代邻菲罗啉的取代基效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停流技术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钴(Ⅱ)-12-(2′-羟基-3′,5′-取代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二元配合物的酸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分解速率遵循υ=c配合物·kK1K2[H]2/(1+K1[H]+K1K2[H]2)之规律.利用包括在预平衡步配合物的带负电荷的羰基氧被迅速质子化,在速控步(烯醇式异构体)质子在分子内迁移(到亚氨基的氮上)之机理,阐明了分解反应的机理.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拟合法得到了预平衡步的K1、K2和速控步的k.利用温度系数法得到了相应的活化参数,并讨论了不同取代基对酸分解速率的影响.在这些二氧四胺大环钴(Ⅱ)配合物中存在着Bronsted(布伦斯惕)型直线自由能关系,发现这些以及其他类似的体系中在速控步的活化焓Δ≠Hm和活化熵Δ≠Sm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停流技术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钴(Ⅱ)-12-(2′-羟基-3′,5′-取代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二元配合物的酸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分解速率遵循υ=c配合物·kK1K2[H]2/(1+K1[H]+K1K2[H]2)之规律.利用包括在预平衡步配合物的带负电荷的羰基氧被迅速质子化,在速控步(烯醇式异构体)质子在分子内迁移(到亚氨基的氮上)之机理,阐明了分解反应的机理.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拟合法得到了预平衡步的K1、K2和速控步的k.利用温度系数法得到了相应的活化参数,并讨论了不同取代基对酸分解速率的影响.在这些二氧四胺大环钴(Ⅱ)配合物中存在着Bronsted(布伦斯惕)型直线自由能关系,发现这些以及其他类似的体系中在速控步的活化焓Δ≠Hm和活化熵Δ≠Sm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35.0±0.1℃,Ⅰ=0.1mol·dm-3KNO3条件下,用pH法测定了二酮肟配体PnAO、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的质子化常数,Pd(Ⅱ)-PnAO、Pd(Ⅱ)-5-取代邻菲罗啉、Pd(Ⅱ)-α-氨基酸二元体系的稳定常数,以及Pd(Ⅱ)-PnAO-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三元体系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Pd(Ⅱ)-PnAO-5-RPhen三元体系的稳定常数分别与Pd(Ⅱ)-5-RPhen二元体系的稳定常数、5-RPhen的质子化常数间存在着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Pd(Ⅱ)-PnAO-AA三元体系的稳定带数与AA的第一级质子化常数间存在较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从三元配合物构型上讨论了存在线性关系的内在原因,同时讨论了金属离子、取代基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4-(喹啉-8′-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测定了该配体和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它们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与Cu(Ⅱ)-bipy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还合成了4-(喹啉-8′-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配体,测定了该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  相似文献   

6.
氮杂大环与钴(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H4L1(5,12- 二苯基-7 ,14- 二甲基- 1 ,4 ,8,11 - 四氮杂环十四烷- N′,N″,N′″,N″″- 四乙酸) 与钴( Ⅱ) 的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IR 表征其组成为CoH2L1·2H2 O。用pH 电位滴定技术在30 ±0 .1 ℃,0 .5 mol/LKCl 水溶液中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新近合成的二氯.邻菲咯啉-5,6-二酮混配锰(Ⅱ)、铁(Ⅱ)、钴(Ⅱ)配合物MLCl2(L=phen-5,6-dione,邻菲咯啉-5,6-二酮)红外光谱实验数据,利用群论方法分析了标题配合物MLCl2的简正坐标和配位模式,探讨了这类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振荡化学反应体系BrO_3~-—没食子酸—H_2SO_4—四氮杂大环四烯镍(Ⅱ)配合物连续振荡化学反应体系,四氮杂大环为2,3,9,10—四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1,3,8,10—四烯,研究了可出现连续振荡(间歇式振荡)现象的浓度范围,并提出了简要的振荡机理。  相似文献   

9.
首次用Cu(CH3CN) 4 ClO4与新型配体 9′ (4,5 二烷基硫 1,3 二硫杂环戊烯 2 叉 ) 4′ ,5′ 二氮杂芴合成了两种Cu(I)配合物 ,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光谱的测定 .提出了一维链状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新型四氮杂大环H4L(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与钴(Ⅱ)形成的固体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等技术表征出配合物的组成为CoH2L·2H2O,由电子光谱数据探讨了配合物的成键特征.  相似文献   

11.
邻菲罗啉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对于DNA具有键合作用,有助于研发抗癌新药.以1,10-邻菲罗啉为原料合成了1,10-邻菲罗啉-5,6-二酮,然后与2-咪唑醛和醋酸铵在冰乙酸的环境下加热回流3.5h,得到产品2,2’-联咪唑并[5,6-f]邻菲罗啉.将该产物与硝酸铜配位,制得铜配合物.用NMR、元素分析和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该目标产物有可能对DNA的切割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配合物[Co(teta)(CN)2](ClO4)由teta(teta=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K[Ag(CN)2]和Co(ClO4)2·6H2O反应得到.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是C2/c,晶胞参数a=2.159 7(9)nm,b=0.671 4(3)nm,c=1.865 9(8)nm,Z=4,R=0.056 8,ωR=0.144 9.在配合物中,Co(Ⅲ)离子与四个氮原子和两个碳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八面体构型,其中四个氮原子来自配体teta,两个碳原子来自CN-阴离子.  相似文献   

13.
四氮杂大环与Co(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子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报道在水溶液中合成新型四氮杂四乙酸基取代大环H4L( 5,7,1 2 ,1 4-四甲基 -1 ,4,8,1 1 -四氮杂环十四烷 -N′,N″,N′″,N″″-四乙酸 )与Co(Ⅱ )、Ni(Ⅱ )的单核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和UV光谱表征其组成为CoLH2 ·2H2 O和NiLH2 ·2H2 O。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结构特征 ,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5-氟尿嘧啶(5-FU)、邻菲罗啉与过渡金属锰(Ⅱ)、铁(Ⅲ)、钴(Ⅱ)、镍(Ⅱ)、铜(Ⅱ)、锌(Ⅱ)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搅拌回流,合成了一系列配位化合物,通过可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合成了蒙脱土担载钴(Ⅱ)-邻菲罗啉金属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IR、XRD、TEM及TG的表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羟基丁二酸铜与5-硝基邻菲咯啉反应合成了新型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Hhbd)(Nphe)]·H2O}·3H2O(其中Hhbd=羟基丁二酸根,Nphe=5-硝基邻菲咯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7651(3)nm,b=1.9229(3)nm,c=1.2427(19)nm,β=99.50(3)°,V=4160.4(11)A3;Z=8;最终偏离因子R1=0.0573,wR2=0.1169.配合物中每个铜(Ⅱ)原子与来自5-硝基邻菲咯啉的两个氮原子、羟基丁二酸根的三个氧原子以及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紧邻单元通过邻菲罗啉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链;链间籍羧基氧原子与配位水分子、未配位的羟基氧原子与羧基氧原子形成O-H…O氢键的连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在乙醇-水介质(φ(乙醇)=30%;I(NaClO4)=0.1 mol/L,t=(25±1) ℃)中Cu(Ⅱ)与杂环碱(2,2′-联吡啶(Bpy)或邻菲咯啉(Phen),配体A)和赖氨酸(Lys,配体B)形成配合物的行为;测定了Cu(Ⅱ)-Lys二元配合物和Cu(Ⅱ)-杂环碱-Lys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三元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用ΔlgKM(ΔlgKM=lgKMAMAB-lgKMMB)表示.结果表明,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较大且ΔlgKM值均大于理论统计值.这可能与Lys分子侧基的推电子效应及三元配合物中存在的πA←M←πB电子效应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二烃基二硫代磷酸酯合过渡金属配合物与氮碱加合物的性能,合成了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合钴(Ⅲ)配合物,利用其与邻菲咯啉的加合反应,得到了Co[(C2H5O)2PS2]2(C12H8N2)配合物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Co(Ⅱ)与2个二硫代磷酸酯的4个硫原子和邻菲咯啉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二硫代磷酸酯分子中的磷原子与2个硫原子2个氧原子形成四面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Fe(Ⅲ)、Zn(Ⅱ)、Ag(Ⅰ)的邻菲罗啉配离子与四苯硼酸根生成三元离子缔合配合物沉淀的pH条件,实验验证了金属—邻菲罗啉配离子与四苯硼酸根的缔合比。用系数比率法测定了Fe(Ⅲ)、Fe(Ⅱ)、Co(Ⅱ)、Ni(Ⅱ)、Cu(Ⅱ)、Zn(Ⅱ)、Cd(Ⅱ)、Ag(Ⅰ)的邻菲罗啉—四苯硼酸根三元配合物沉淀的溶度积Ksp,并对有关缔合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1,10-邻菲罗啉-5,6-二酮,利用IR,UV,~1 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测定了1,10-邻菲罗啉-5,6-二酮的低温磷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1,10-邻菲罗啉-5,6-二酮对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其三重态能级约为18620cm~(-1),明显高于Eu~(3+)离子的受激发态能级,因此可预测1,10-邻菲罗啉-5,6-二酮可有效敏化Eu~(3+)离子的发光,有望用于制备单核或多核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