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理论课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学生的理论课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不同年级的学习态度有差别;在理论课学习方面88.1%的学生能够课前预习,79.3%的学生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课后及时复习总结的学生较少.学生喜爱的理论课教学方法依次为启发法、实验法、案例法、讨论法和教授法.影响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的因素主要有自控能力差、基础文化知识不足和平时训练负荷较大.通过调查分析,旨在对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三个重要因素 ,大学阶段学生虽然远离父母 ,但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种值得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 ,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本文就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等四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探究大学生睡眠的普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5所地方本科院校的2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化表和自制睡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为测评工具,评定广东省大学生睡眠状况.研究表明,广东省大学生睡眠质量欠佳,大学生的PSQI平均分为4.72±2.62,24.4%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且大三学生的睡眠障碍较为严重.建立作息规律等13个影响因素与睡眠质量3个等级的多因素Ligistic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可以看出,作息规律,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经济压力,睡眠环境和睡前使用手机等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徽省蚌埠市不同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调查,从微观角度总结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特征,运用Tobit模型深入研究蚌埠市家庭金融资产总量与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蚌埠市居民家庭资产总量偏低且结构较为单一,其中金融资产总量、学历、年龄和风险偏好等因素对家庭金融资产总量与选择行为有明显影响;此外,家庭年收入与结余也对家庭储蓄存款比例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甘肃某民族院校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网上调查得到308名学生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民族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为50.43分,比理论中值60分低,说明民族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男女生在个别问题上有显著性差异.结合甘肃某民族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等数学与工程数学是工科院校的重要基础课,其发展历史久远,内容丰富,理论性较强,学生刚接触这两门课程,有很多同学不适应,觉得内容繁杂、抽象、容易产生畏难厌恶情绪,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是本文讨论的初衷.一、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实意义动机是引发人行为的原因或机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直接动力,动机发生的第一位因素是需要.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新范式,大学物理作为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指出目前影响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基本思想,对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提供可行性思路分析,为物理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以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功底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对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倦怠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指导和干预措施,将有助于减轻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评教结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三所高校840名师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数据,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来探讨导致学生评教结果产生偏差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评教态度、误差心理、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程度、师生关系融洽程度、评教指标、课程特征、环境特征、评教方式、评教结果处理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诸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生评教结果产生偏差,影响了学生评教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