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汶川地震”.汶川地震震中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不同程度受灾,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汶川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截至5月3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8977人遇难,367854人受伤,1797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514.74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54.7565万人。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地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为5252亿元。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中国西部的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是唐山地震的3倍。汶川地震造成死亡69000多人,失踪18000多人,学生就有19065人遇难。汶川地震造成经济损失8451亿。四川省灾后重建需要1.6万亿。在沉痛中反思汶川地震,有教训,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视点     
《科技潮》2008,(6):6-7
卫星照片显灾后破坏情况北京时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5月19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其网站上刊登了利用陆地观测技术卫星(ALOS)观测的数据图。此次观测的重  相似文献   

5.
2017年8月8日中国四川省九寨沟县Ms 7.0级地震前, 在震源200 km范围内的九寨沟、松潘、平武、青川、茂县和汶川布设AETA系统的6个监测台。采用窗口为30日的滑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方法, 对6个台站的电磁扰动进行特征分析, 探讨九寨沟Ms 7.0级地震前后AETA系统观测的电磁场变化特征, 并由此提出一种新的临震特征, 即AETA电磁数据经滑动PCA方法处理后得到的“条带异常”。结果显示: 1) 除九寨沟Ms 7.0级地震发震当日, 九寨沟监测台于震前5日至震后15日, 每天在同一时段(5:00 am—6:00 am)出现异常点, 形成“异常条带”, 异常程度在震前大体上呈递增变化, 震后大体上呈递减变化; 2) 震源附近其他监测台也存在异常点, 但发布零散且异常程度较小; 3) 九寨沟Ms 7.0级地震“异常条带”消失后的两个月内, 未出现新的“异常条带”, 且无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6.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Ms 7.0级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 8.0地震、2013年芦山Ms 7.0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发生的又一次强震。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九寨沟Ms 7.0级地震及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和历史地震分布、区域应力场、活动断层等资料,来揭示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构造与动力机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塔藏断裂、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之间的交汇区,显示活动断裂的交汇区对此次地震的发生具有控制作用;(2)发震断裂为虎牙断裂,断裂走向为北西西向,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属于高倾角左旋走滑型地震;(3)震中位于虎牙断裂北段的北部地震空区,充填了1973年和1976年4次大于Mw6.0级地震空区;(4)此次地震位于2008年汶川Ms 8.0级地震的库仑应力增加区,应是汶川地震的应力传递和触发的结果;(5)此次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北部顶角区,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流向北东方向的挤出是驱动此次地震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于伊娜 《青年科学》2013,(12):44-4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汶川发生8.0级巨大地震,地震造成近7万人遇难,37万人受伤,1万7干多人失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区新一代地震动衰减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选取汶川地震和部分国外地震记录,通过残差分析方法建立考虑断层破裂机制、场地条件以及上盘效应的地震动衰减模型,应用随机效应回归方法确定模型系数.结果分析表明:模型整体上能较好地预测汶川Ms8.0级地震断层距200km以内的地面运动,但在反应谱长周期段,模型预测值比实际观测值略大;模型在短周期段(T〈1s)预测反应谱与4个美国下一代地震动衰减关系(NGA)模型平均值一致,长周期段(T〉2s)模型预测反应谱小于美国下一代衰减关系模型平均值.  相似文献   

9.
徐继山 《大自然》2010,(3):11-1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震活动进入相对活跃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跨度将在几十年到一二百年的时间内。回顾近期发生的几次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2009年印尼7.6级地震、2010年1月20日海地7.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以及4月14日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似乎地球用它的威力一次次向人类表明,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足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北京时间)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长宁县双河镇,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图1)。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消息,截至7月4日11时整,长宁地震共记录到2.0级及以上余震225次,其中5.0-5.9级地震4次,4.0-4.9级地震6次,3.0-3.9级地震52次,2.0-2.9级地震163次,目前最大余震为7月4日10时17分在四川宜宾市珙县(北纬28.41度,东经104.74度)发生5.6级地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地处地震重灾区德阳市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震后充分发挥建筑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开展以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为中心的应急服务工作,获得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刊首语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发生后,南京工业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先后派出了相关专业的专家50多人次奔赴汶川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科学考察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土木工程学院李鸿晶教授和陈新民教授就赶到都江堰市,参加国家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在地震灾区最艰苦的日子里连续工作了18天;地震后第4天,陈国兴教授、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中心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受灾范围波及四川、陕西、甘肃、重庆、云南等省区,受灾面积达10万余平方公里。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地震灾害带来的灾后重建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开展对汶川特大地震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与应急管理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笔者所在的四川德阳市罗江县紧挨重灾区德阳绵竹市,由于地理位置离震中汶川直线距离不足90公里,当天下午有较强烈的震感,全县房屋倒塌严重。因适逢油菜、小麦等本县常见农作物收割期,地震发生当时大部分农民在外劳动,人员伤亡不是很惨重,但本县的通汛设施遭到大面积破坏,当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汶川Ms8.0地震及其余震的原因进行简要回顾后,根据主震之后至6月2日。时192次Ms4.0以上的余震的统计结果进行时空变化及影响度分析,分别从震型、震源深度、空间位置一震级及影响度、频次一时序和震级一发震时间段四个方面以图表的形式分析阐释余震的发震规律和影响程度。通过本文分析研究,进一步揭示汶川地震整个过程的活动规律,对其后余震的影响进行剖析,进而为在目前全球地质活动活跃期背景下,对中国西部地震灾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地质构造带,统称为贺兰一川滇南北构造带,也称中国南北地震构造带,因为这条带上集中了我国有历史记录以来一半的8级以上大地震,最近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四川汶川8.0级地震也是发生在这个带上.它不但是我国重要的地貌分界线,而且是中国大陆构造的东一西分界带,对于探讨中国大陆深部结构、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机制以及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东、西部构造与地表系统反转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沿这条构造带,也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和油气藏的集中分布区.因此,对南北构造带的理论研究,对探讨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形成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10月7日21点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境内(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发生6.6级地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获悉后,于当日22点立即启动II级应急响应机制,紧急安排多颗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对地震灾区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8.
5月12日,四川汶川猝然发生被称为“世纪性灾难”的8.0级特大地震,这是一场在现代讯息高度发达情况下发生的地震,身处重灾区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中国四川”)始终站在抗震救灾战役的最前沿。网站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迅速的反应与高效的应对,报道一线救灾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舆论,在较短时间、较大范围内形成了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的合力,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范红兵 《广东科技》2012,21(19):220-221
前言地震是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式自然灾害。就在最近的二十余年,全球发生的许多大地震造成大量严重的工程破坏和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  相似文献   

20.
雅言 《世界知识》2008,(12):54-55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在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灾难的时候,与中国毗邻而居的亚洲邻国政府和人民给予了中国人民深切同情和宝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