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同盟关系是国家间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美国与泰国的同盟关系以安全防务为基础,逐渐发展到双边经贸、文化、军事等层面,两国每年开展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向泰国提供军事援助,泰国则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长期以来,美泰同盟虽然历经波折,但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杨之桄 《世界知识》2014,(11):44-45
<正>虽然美国官方承认的在非军事基地只有一个,但是依靠庞大的"军事基地网",美国完全有能力将触角快速、灵活地伸展到非洲大陆的每个角落,并毫无障碍地介入非洲地区的热点问题。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长期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在"轻脚印"政策的指导下,美军对其在非军事基地的数量、军事部署的规模等一直刻意保持低调。目前,美官方承认的在非军事基地只有位于东非吉布提的莱蒙尼尔军营。近期,美、吉两国就续租该军营达成协议,租期十年,年租金达6300万美元,几乎是之前的两倍。  相似文献   

3.
紧缚在美国的战车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统治集团就与美帝国主义勾结,对内对外执行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1947年它接受了杜鲁门主义,签订了美土军事协定。1948年又接受了马歇尔计划,签订了美土经济合作协定。接着又在1949年和美国签订了美土文化合作协定。1952年2月,土耳其正式宣布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4至1955年,在美国的操纵下,又先后同巴基斯坦和当时的伊拉克王国签订双边条约,建立了臭名远扬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土耳其的军队由“美国军事援助联合使团”来训练。土耳其领土上密布着美国的军事基地和雷达站(见下图)。  相似文献   

4.
《部队访问协议》呼之欲出;菲美新型军事关系定格在即。菲律宾吕宋岛南端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西南部的苏比克海军基地曾是美国在海外最大的海空军基地。上世纪末,美国通过美西(班牙)战争占领菲律宾,苦心营造多年,建成这两个庞大基地。二战中菲一度被日本占领,1944年美军在菲登陆重占菲律宾。其后,美国通过《菲美军事基地协定》、《美国对菲律宾军事援助协议》、《菲美共同防御协议》等协议,取得了对上述两个基地99年的“租期”。菲律宾人民早就对这两块“国中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许多国家建立了军事基地。这些军事基地形成了两个大弧形,包围着苏联、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大弧形在西欧,从挪威一直到土耳其,另一个在远东,从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经过日本、冲绳一直到中东。美帝国主义建立这些军事基地,虽然其目的是为着反对社会主义国家,但是首先受到侵略的是那些被建立军事基地的国家。这些军事基地,对于美国说来,不仅是为美国的全球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服务,而且也为美国加强对各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服务。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毫不(?)言,这些军事基地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霍布斯也在1958年10月的“外交季刊”上发表文章说,这些军事基地“实际上变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美国的军事基地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威胁着世界和平,破坏了所在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这就不能不引起各国人民的反对。毛主席早在1946年就正确地指出:“美国在各种借口之下,在许多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布置,建立军事基地。……美国反动派终有一天将会发现他们自己是处在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中。”毛主席在1958年9月更进一步指出:“中国领土台湾、黎巴嫩以及所有美国在外国的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不是别人而是美国人自己制造这种绞索,并把它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中国人民、阿拉伯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和平反侵略的人民。”最近几年来国际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近半年来国际形势的发展,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论断完全正确。美帝国主义的大规模军事布置和到处建立军事基地,正起着反面教育的作用,也动员了全世界人民起来反对它。美国军队在各国人民压力下,不得不开始撤离冰岛、摩洛哥等基地。这几个月来,甚至在美国紧紧控制着的一些亚洲国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爱国正义斗争的风暴。美帝国主义者感到在日本和冲绳岛,在南朝鲜以及土耳其的军事基地也都不安全了。即连在英国,在美国 U—2间谍飞机侵苏事件发生以后,关于(?)除美国军事基地的问题也引起了议会热烈的辩论。各国人民要求取消美国军事基地、要求美国驻军滚出去的斗争正方兴未艾。这篇以“美国军事基地在危险中”为题登载在7月4日出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的文章(下面译载其全文、附图和图的说明),正是在上述的形势下发表的。这个美国垄断资本的喉舌,除了照例进行反苏、反华、反共的诬蔑外,对于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处境,表示忧心忡忡。但是美帝国主义者是不到黄泉心不死,它不会也不甘心放弃它的在海外的军事基地。美帝国主义在受到亚洲各国人民严重的打击后,今年6月由美国防部长盖茨特别召集了派驻世界各地的高级军官举行会议,密谋对策。会议的结果,美国坚持盖茨所称的“前沿战略”,也就是美国坚持在别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最近美国陆军参谋长兰尼兹尔在美国陆军协会的年会上,也叫嚷美国不会撤回驻在海外的军队,也不会撤消它的海外军事基地。他厚颜无耻地说,美国的“前沿战略”“需要有美军驻在海外”。因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必须拉紧绞索,迫使美帝国主义把它的海外军队撤走,把它的海外军事基地废除。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11日,英国和菲律宾在马尼拉举行关于修改“美菲军事基地协定”的谈判。由于美国坚持保有它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上的治外法权,使谈判长期陷入僵局。12月5日,美国更片面宣布谈判无限期休会。“美菲军事基地协定”是在1947年3月,菲律宾从美国的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之后不久,美国强使它接受的。根据这项协定,美国继续保持在菲律宾的二十三处军事基地,使用期为九十九年。1950年6月,双方又签订了一项扩大军事基地的协定。目前,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包括飞机场、军港、兵营、通讯、供应及其他军事设施在内,总共不下四十处,几乎控制了菲律宾所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这些基地,是美国在远东准备侵略战争的计划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控制菲律宾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彭念 《世界知识》2023,(4):30-31
<正>2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访问菲律宾。双方达成一致,同意扩大2014年签署的美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菲律宾再向美军开放四个军事基地。至此,菲律宾向美军开放的军事基地多达九个。根据协议,美军可在菲军事基地进行联合训练、预先部署设备和建造军事设施。而在之前的1月31日,美国与印度签署了“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计划,  相似文献   

8.
土耳其是接受美国“援助”最早的国家之一。一九四七年,它就接受了“杜鲁门主义”,以后又接受了“马歇尔计划”和美国的军事“援助”。美“援”的滋味对于土耳其来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八年来,由于接受美“援”,土耳其不得不执行美国制订的政策。这使土耳其日益丧失自己的独立,而变为美国的军事基地.在美国军官指导之下,土耳其不得不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二十二个师),而且正进行着大规模的军事建设;用于军事的开支一年比一年增加,现在它的国家预算中用作军事的开支几乎占三分之二.这样庞大的军事开支使土耳  相似文献   

9.
最近希腊与美国的关系趋于紧张。4月下旬,美助理国务卿理查德·伯特在安卡拉发表了被人称为“亲土耳其的言论”后,激怒了希腊领导人,迫使伯特取消原定的雅典之行。与此同时,帕潘德里欧发表演说,重申希腊对美国在希腊的军事基地谈判的立场,声称如果美国不接受希腊提出的要求,谈判将是毫无意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殖民主义者正在积极地把伊朗变为它的军事基地和侵略前哨.自从今年四月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在美国指使之下缔结了军事联盟起,美国所最关心的是消除土耳其和巴基斯坦之间地理上的“空间”.今年五六月间,土耳其总理曼德列斯访问华  相似文献   

11.
年初,美国防部长科恩访问了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泰国、中国、日本和韩国,并与这些国家在军事合作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多数东亚国家肯定美国在东亚驻军的作用和美国对东亚安全的“承诺”,表示愿与美国保持和发展军事合作关系;美、菲达  相似文献   

12.
美军在海湾战场部署的50多万大军,80%是靠空中力量运送的。在42天的作战中,美军共出动飞机近11万架次。美军巨大的运输机群和大型运输舰,迅速完成了800多万吨作战物资器材和武器弹药的运输任务,保障了多国部队的作战和生活用品的供应。对此西方军事评论家指出:“如果没有‘西班牙航空母舰’(指美在西的军事基地)的有力支援,多国部队制定的海湾战争战略,不可能会于1月17日顺利实施,并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本土共有美国军事基地213处(共占用土地处313平方公里)、共有美国駐军43,500名。“自卫队”共有军事基地1,137处,根据日美“安全条约”美军可以自由地使用日本“自卫队”的基地。  相似文献   

14.
大事记     
11日西班牙十万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美国撤除在西军事基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对约旦进行七小时的工作访问。阿拉法特本月初至今访问了马里、尼日利亚、加蓬、刚果、布基纳法索和多哥。12日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8  相似文献   

15.
正唯一的共识就是警惕中国的发展日首相访美,和奥巴马谈得最多的却是中国问题。五一假期的三天,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问美国,两国政府发表题为《面向未来的共同蓝图》的联合文件。野田是民主党自2009年上台以来,访问美国的第一位首相。民主党刚刚上台时,为了改革自民党重视日美关系的外交政策,鸠山由纪夫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开展了"返回亚洲"的政策。但是,维持半个世纪的日美同盟及相关外交政策难以改变,鸠山急于改革致使日美两国在普天间军事基地的搬迁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导致  相似文献   

16.
3月下旬,美国总统布什会见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讨论了美军事战略调整和美军进行重大改革问题,其中包括将美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亚太地区的考虑。4月1日,从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起飞的美军EP-3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近海海域上空撞毁中国战斗机。这两件表面上似乎并不关联的事情,却增加了人们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基地情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美利关系溯源在三四月间相隔20天的时间里,美国恃强凌弱,两次袭击利比亚,举世为之愕然。地中海乃至世界形势出现了新的动荡不安。追溯美利关系的恶化,那是在1969年卡扎菲上台以后。1970年,利比亚收回了美在利的惠勒斯空军基地,1972年废除了前国王与美签订的九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等协定,两国关系也由大使级降为代办级。卡扎菲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与此同时,利比亚同苏联的关系日益密切。美国遂于1974年宣布禁止交付利比亚订购的军用运输机。其后,美利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初克林顿总统上台以来,美国的西方盟国普追认为,新一届美国政府将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经济问翅,对欧洲安全关注的程度将下降。然而实际上美欧军事关系不仅没有松弛,反而更加密切。这是欧美军事关系中的一个新动向。咄咄通人的"进取'鉴态近几个月来,美国对欧洲安全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l)在对待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伊始,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将领苏莱曼尼遭美军空袭身亡,事件给原本就很紧张的美伊关系火上浇油。作为报复,伊朗在1月8日使用战术导弹袭击了美军位于伊拉克境内的军事基地。就在世人担心美国可能会采取进一步军事举动、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表示美国"准备好拥抱和平"。表面看来,美国和伊朗在2020年初的这一轮交手似乎偃旗息鼓,但两国暗中较劲则是愈演愈烈。伊朗核问题走势是研判美伊关系的重要指标,在美国袭杀伊朗高级将领后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大国地区争夺仍未停止,美菲对军事基地和经援各有所需,美保留在菲的军事基地似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