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荀子校释》汇集荀学研究之大成,同时考订是非,解释疑滞,多有发明。但是该书内容繁密,难免偶有疏漏、误释。今摭拾五条,谨献其疑,以补其阙,分别为:"和齐"的"齐"不必改读,"率"字两处误释,"蠲疑"的"蠲"是"■"的借字,"埶在本朝"的"埶"当读为"设","隘慑"同《左传》之"垫隘"。  相似文献   

2.
《老子》通行本第六十四章讲到:"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其中,"学不学",在郭店楚墓竹简甲本中作"教不教"。针对文本及释义上的分歧,采用文字考据的方法对"教"字发展演变进行考证,可知"学"是"教"字的变形。以文献为基础,从《老子》内容和思想上进行观照,得出此处文本原应做"教不教",表达"教导、指导"之义。在时代变迁及个人主观需要的影响下,后人对《老子》思想的解读产生了变化,更加促成了异文的产生。"学"字异文的探讨有益于揭开《老子》原文的工作,反映老子"不言之教"的教化思想以及解读老子思想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简本《老子》甲、乙、丙,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简本中大量使用假借字、异体字,真实反映了当时楚地的用字情况,为研究汉字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试对简本《老子》甲、乙、丙中所用假借字进行分类、考察,以期能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点材料。  相似文献   

4.
《国语·周语下》中晋国大夫叔向对《诗经》中的《昊天有成命》一诗进行了完整的说解 ,这段说解文字是训诂学和注释学史上的珍贵资料 ,但自古以来这段文字中就有一处严重的句读失误和一处校勘失误一直未被研究者发现。原文中被人读为“於 ,缉熙 !厥心 ,肆其靖之”的文句当读为“於缉 !熙厥心 ,肆其靖之”。原文中的“基 ,始也” ,“始”当是“俭”字之讹。  相似文献   

5.
<正> 《老子》书中的“不榖”,是历代治老学者诂解的难点之一,自汉代至今,诸解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这个“难点”,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先看《老子》原文。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德篇》曰: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承载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历来传本众多、复杂,而新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我们进一步整理、阐释和利用《老子》的文本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材料保证,其中就包括对《老子》的韵读材料进行重新的辩证。清代江有诰的《老子韵读》是古音研究的主要著作之一,对它的研究、辩证能够为古音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依据,而利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对其进行对勘则可以发现并纠正江氏的某些疏失;此外,对"韵例"的概括和科学认识也可以对相关材料的整理起到删繁就简的作用,使得《老子》的韵读情况更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7.
《逸周书·克殷》"叔振奏拜假,又陈常车"一句理解上历来分歧莫辨。本文根据西周金文中"假"及其音借字的用法,指出《克殷》之"假"实为连词,其功能相当于"且"、"又";"假"应属下读,而"又"字本是古人旁加的对"假"的注解,传抄中又将之误入正文。  相似文献   

8.
在《为吏之道》中,"鬼"和"畏"字讹混,并且"畏"可以训读为"威"字,表示令人生畏的威严。又《法律答问》简一五八和简一中的"败"字,都应为表示受惊吓的意思。《仓律》六十一简中的"粼"字可用为"邻",表示同伍中的其余四家的人家。关沮秦简中的"(秣)"应用为本字,表示喂养牛马的谷物或者饲料。  相似文献   

9.
《老子衍》是王夫之学术著述的开端,王夫之对《老子》进行了批判性的吸收和再造,依据其气本论立场,衍"无"为"有",对《老子》的诸多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不但借鉴了道家的思想,而且将儒学的影响渗透到道家中。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是对先秦文献《老子》的注解。该注在诠释中除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之外,还利用转换论题、切换立论角度等诠释学方法对《老子》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以开拓出新的论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将"自然长生之道"上升为"常道",摆在了比"经术政教"之"可道"更重要的位置上。《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在"自然长生之道"与"经术政教之道"的一升一降之间,开辟出了阐释的新领域。这是本书至为关键的一个诠释学问题。由于其将"自然长生之道"上升为"常道",客观上为早期道教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还有四种古佚书,即:《经法》《十大经》《道原》《称》。1976年5月,文物出版社曾以《经法》为名,发行简本。但学人多称为《黄老帛书》。其文字残缺较少,保留完整,比《帛书老子》好得多。其中《称》,“千六百”字,由若干不同的论点组成,这若干不同的论点(姑谓之“章”),是用“·”(姑谓之“分章圆点”)加以间隔的。这与《帛书老子甲本》的“·”,一模一样。只是五千字的《帛书老子》仅残留了19个分章圆点,而一千六百字的《称》却保留了42个,整理者补加了一个。因  相似文献   

12.
《史记》《汉书》所载帝王诏书中有对××犯罪"勿听治"的说法,《汉语大词典》及专书辞典对其中的"听治"或解为"断狱治事",或解为"治理、处理".本文认为此"勿听治"为"不准治罪","听"为"准许"之义,并作了详尽阐释.  相似文献   

13.
"是"字是《逆臣录》中的高频用词,至明代"是"字用法已高度成熟,但是受法律文书这种文体的影响,《逆臣录》中的"是"字既在继承的基础上体现新发展,又呈现出与同时代文献中"是"字用法的不同面貌,就此,本文对《逆臣录》中"是"字用法作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承载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历来传本众多、复杂,而新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我们进一步整理、阐释和利用《老子》的文本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材料保证,其中就包括对《老子》的韵读材料进行重新的辩证。清代江有诰的《老子韵读》是古音研究的主要著作之一,对它的研究、辩证能够为古音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依据,而利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对其进行对勘则可以发现并纠正江氏的某些疏失;此外,对"韵例"的概括和科学认识也可以对相关材料的整理起到删繁就简的作用,使得《老子》的韵读情况更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5.
王直华 《科技潮》2011,(1):42-43
元旦至,不由人想到了"元典"。元,开始也。元旦,开始之日。"元典",创始之大作。元旦,是个皆大欢喜的节日。元旦读"元典",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找出了《科学元典丛书》之《居里夫人文选》。自打北京大学出版社《科学元典丛书》面市,我就开始认真地阅读、研究。在被它所深深吸引之后,又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郭店竹简本《老子》出土后,学术界对其版本及相关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从竹简形制、抄定时间、内容等方面,结合传世文献对郭店楚简《老子》进行分析后表明,郭店楚简三组简本《老子》是对《老子》流传本的节选摘抄,原本《老子》很可能有五千言。  相似文献   

17.
三、辛词之始境、又境、终境分析清代词学家江顺治认为,一篇好的词,往往有三重境界需要读者去领略。他在《词学集成·境》中引蔡小石《拜石词序》云:“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杏而弥深。始读之,则万挣春深,百色妖露,积雪贮地,余霞绔大,此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鸿洞,用飓飞扬,骏马下饭,沈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谈,悠然而远也。”这里提出了始读之一境,再读之又一境,卒读之仍有一境,读一篇佳作,共得三境。江顺治将它称做始境、又境、终对。那么,始境、又境、…  相似文献   

18.
"婴儿"、"赤子"、"孩"这几个词反复多次出现在《老子》这部五千字的著作中,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通过对其日常意义和比喻意义的考察,指出婴儿状态的柔弱性、专一性和混沌性,明确它们是对"道"的觉解的不同阶段的比喻性表述,并对其政治学上的批判意义作了评说。  相似文献   

19.
“宇宙大爆炸假说”与《老子》中“道”的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宙大爆炸假说”与《老子》中的“道”论相似,“道”的本义似应是“宇宙体积为零”状态;《老子》论“道”的思维方法与现代宇宙论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公开出版的竹简《老子》不仅字数、章次与帛书、今本大不同,并且思想内容亦有很大出入。简本没有抨击儒家仁义和礼的文字,也没有提到愚民政策,并且简本《老子》并没有说"为学"与"为道"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