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约有63.1万平方公里的地面被茫茫黄土所覆盖.其主体是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大约5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以下几部分:一、引言,说明确定黄土高原自然界限的重要性;二、学者间对黄土高原范围的划分,有从地理学角度的划分,也有从地质学角度的划分等等;三、划分黄土高原范围的依据,黄土高原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具有独特的景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四、对黄土高原范围的划分;五、结束语。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北方有一个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它西起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北接长城,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土厚50-180米。这里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很严重。然而,黄土高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在历史上曾经林木繁茂,山清水秀,后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强,这里才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大量的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灾害频繁、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在地理上是指太行山以西、乌鞘岭—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地球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这里的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除少数海拔较高的石质山地外,广大的丘陵和沟壑区大多覆盖着50~200米厚的黄土层. 历史上,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居住的人口逐渐增多,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地破坏植被,发展农耕经济.到了今天,这里的绝大部分地区已是光山秃岭,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所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仅威胁该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还影响其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对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的生态退化和生态治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该地区如何进行生态恢复提出了建议,为更好地开展该地区的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黄玲珂  张胜 《科技信息》2007,(8):243-245
以乌鞘岭特长隧道6号斜井工区工程为例,介绍了在高海拔地区大涌水量时长大隧道施工的供电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玲珂 《科技信息》2007,(7):97-100
兰武铁路二线乌鞘岭隧道6号斜井工区位于高原地区,隧道前期任务施工斜井和平导,独头施工长度最长达到5100m,采用无轨运输出碴,并且通过20、21号横通道进入右线形成折线多工作面施工,采用独头压入式软管通风排烟,通过我们对通风机和通风软管的改进,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在整个乌鞘岭隧道工地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对今后类似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乌鞘岭隧道5号斜井右线正洞F4断层控制围岩变形施工技术。该隧道长20050m,遭遇4个区域性断裂,施工中有效的控制了围岩变形,确保了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9.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边界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干旱半干旱区具有不同下垫面特征的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代表站点2006-2013年的探空资料,对其边界层高度、边界层内的位温、比湿、风速等特征量在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07:15两地区边界层高度多在300~600 m,且黄土高原地区要高于河西走廊地区;19:15两地区边界层高度多在200~500 m左右,且河西走廊地区要高于黄土高原地区.两地区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均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每年4、5月份左右达到峰值.黄土高原地区位温及其随高度递增率整体大于河西走廊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比湿整体大于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走廊地区风速廓线随高度变化差异大于黄土高原地区.各特征参数随着高度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说明下垫面对边界层特征的影响在近地层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以地处青藏高原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区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黄土高原的定西市为研究对象,从环境的"资源支撑能力"和"废物消纳能力"两方面构建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分析方法,用能值分析和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分别计算1980-2008年定西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环境承载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时间尺度上,两种计算结果出现较好的拟合,表明定西市的经济系统发展尚在环境承载范围之内,且环境承载状况保持动态稳定;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环境承载力供给大于需求,处于冗余状态,但下降趋势明显;临夏回族自治州自2002年后经济发展超出了环境承载范围,资源约束趋紧,且这种超载趋势在不断加剧.最后针对区域差异分析3个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重兰 《甘肃科技》2003,19(8):130-131
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题,甘肃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同题,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给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了一系列隐患。针对如何实施好退耕还林还萆这项工作,从水土保持工作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以技术经济参数及矿体赋存条件为依据,基于锥体排除法生成利润值最大的无约束境界;根据地表构筑物在矿区的地理位置,建立境界优化范围约束线,在约束范围内优化最终境界并计算境界外矿石采用地下开采的利润值;建立矿山开采生态成本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两种优化方案的生态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当只考虑经济因素时,如果地表构筑物的移动成本低于0.99亿元(净现值),矿山适合采用无约束境界开采;当综合考虑生态成本时,应该选择在受约束境界内开采.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论述了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认为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起着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大范围的新构造运动导致黄土高原地区多暴雨,有处于地表土壤的侵蚀,(2)新构造运动抬升,导臻地区侵蚀基准面下降,新构造运动上升与沉降交汇处的地形变带、断裂活动带、地震破碎带,地表土岩体不稳定,地表降水大量下渗,为重力和流水蚀创了条件(3)新构造运动的形式、类型制约地形的发育演化,控制着水土流  相似文献   

14.
以帮坡角及技术经济参数为依据,基于矿床数值模型,运用锥体排除法生成最大境界.根据在最大境界内产生的地质最优候选境界序列,设置5组不同分期矿量范围.通过对分期数、分期境界内的矿岩量、净现值及各分期跨度时间的对比,分析分期矿量范围对境界优化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分期矿量下限不变,上限增加,分期数减少,由9期开采转为8期开采;分期境界内采矿量、岩石剥离量的波动主要发生在前几个分期境界内.总净现值一直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各分期时间跨度下限不变,上限逐渐增加.从总净现值及分期跨度时间来看,分期矿量范围在6~9年或6~10年更适于该矿山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地处黄河三门峡段下游冲积平原附近的邙山黄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厚度近100 m,远大于洛川、渭南等典型黄土剖面的同期堆积。前人从沉积速率、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推测邙山黄土堆积可能源于三门峡段下游的冲积物,但尚无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对黄土中古土壤S_2沉积以来的邙山黄土及三门峡地区黄土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并与黄土高原、淮南等地区典型黄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相比,邙山黄土明显富Zr、Hf贫Th、Cs,在Zr/Hf、Nb/Th、Y/Th、La/Th等元素比值上差异显著;La-Th-Sc和Th-Sc-Zr/10三角图解也显示,邙山黄土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的投影区域明显不同。在稀土元素特征上,邙山黄土在ΣREE及表征REE内部分馏程度的LREE/HREE、La/Eu上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存在明显不同,10*Hf-Ce-Yb和La-Zr/10-Ce三角图解中的投影区域也与其他典型黄土有显著区别。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邙山黄土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的物源可能并不完全一致,邙山黄土可能相当一部分源于近源冲积物。邙山附近广阔的黄河冲积平原可能是S2以来邙山黄土巨厚堆积的重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6.
金属露天矿帮坡角变化对最终境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正锥排除法基本原理优化南芬露天矿最终境界,研究上盘帮坡角变化对最终境界开采形态、矿岩量等影响.根据南芬露天矿不同时期采场生产现状,设置相关技术经济参数,对矿山进行初始境界优化;按照0.5°步长逐步提升上盘帮坡角,优化不同上盘帮坡角条件下的最佳境界.研究表明,随着帮坡角变陡,最终境界地表范围逐渐缩小,底部尺寸变大或者向下延伸;不同帮坡角加陡方案得到的最终境界,矿岩量可能增大或者减小,总成本也可能增加,但利润值增大.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24个具有年代控制的全新世剖面的孢粉记录后,得出以下主要认识:一是孢粉资料揭示出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的全新世植被类型存在差异,在基岩山地和河谷地带全新世曾发育有森林植被,而黄土塬面上和黄土/沙漠过渡地带全新世植被以草原为主,未见森林植被.二是考虑到年代误差范围,尽管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单元的全新世植被类型不同,但植被变化反映的环境演化格局基本一致,即早全新世黄土高原气候较干燥,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气候又开始变干.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地铁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针对软土地质分别改变两隧道净距与角度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不同工况下既有地铁变形和衬砌内力变化规律及近接分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两隧道净距与角度不同,既有地铁变形与衬砌内力变化不同,上穿施工较下穿施工更加危险,斜穿施工引起既有地铁变形和衬砌内力发生偏转;得到软土地区近接分区影响范围,当近接区段位于强影响区时需对既有地铁进行加固,进一步将分区研究成果应用于杭州地铁4号线穿越1号线实际工程,实测数据表明分区研究成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的复杂响应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植被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要素,且对土壤侵蚀与地貌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分布现状,可以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地貌特征、弃耕地的植被类型与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并运用人工降雨、径流场观测设施与野外观测资料与航片、地形图分析相结合,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理论相交叉的研究方法,探讨植被自然演替规律、坡沟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坡沟地貌形态、水流特征对沟缘线地貌侵蚀演化的交互作用影响,揭示植被演替规律、坡沟地貌形态演化速率与土壤侵蚀的复杂影响机制。对于不断深化植被建设、地貌发育与土壤侵蚀理论的研究,为探索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水土保持治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的生环境态建设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之下,生态修复措施的提出迫不及待,如何在了解黄土高原的具体情况之后制定出应对措施以治理、预测和监督相应地区的生态问题,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介绍了黄土高原的特征,分析了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阐述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