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有源消声采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是由于自适应控制理论发展迅速,一些较为成熟的、新的设计方法尚未应用到有源消声中.为了将这两种技术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本文首先介绍了自适应控制领域内得以公认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的超稳定设计方法及其简化工程设计方法,其次总结了自适应有源消声的理论进展和应用成果,最终提出采用MRAS的设计方法实现有源消声的新方案,为自适应有源消声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型的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方法,设计制作了一维管道有源消声系统,并对空调通风管道内低频噪声进行了消声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自适应有源消声器效果的主要因素和进一步提高消声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是集噪声工程、计算机和自适应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已成为国内外噪声控制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有源消声的原理及应用、实践等方面综述了有源消声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有源消声系统实施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有源自适应消声系统设计中系统采样频率及A/D、D/A和计算机字长的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设计参数与具体配戴无关的双传声器自适应有源消声耳罩,给出了有源消声耳罩的结构和原理,理论和实验表明,其在较宽频率范围有较好消声效果,且具有不依赖具体佩戴状态的良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设计参数与具体配戴无关的双传声器自适应有泊消声耳罩,给出了有源消声耳罩的结构和原理,理论和实验表明,其在较宽频率范围有较好消声效果,且具有不信赖戴 良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采用信号综合自适应系统的超稳定设计法实现管道有源消声的方法,解决了自适应状态观测器的设计以及如何实现纯滞后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问题,最后给出计算机仿真结果,从而验证了这种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排气噪声是汽车最主要的噪声之一。目前发动机排气消声的方法可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类。本文对发动机排气无源消声和有源消声的最新技术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有源消声将是今后发动机排气消声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对课题组研究中的自反相有源消声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排气噪声是汽车最主要的噪声之一.目前发动机排气消声的方法可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类.本文对发动机排气无源消声和有源消声的最新技术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有源消声将是今后发动机排气消声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对课题组研究中的自反相有源消声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技术(AANC)以其独特的优点,受到噪声控制界的高度重视,为低频噪声的控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以此AANC技术为基础,结合模型参考自适应中的信号综合型MRAS超稳定设计方法及其简化工程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降噪装置的实施方案,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及硬件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消声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噪声控制方法中,传统的无源消声技术对中高频噪声治理较为有效,而对低频噪声,采用新兴的有源消声技术效果良好,北京化学纤维厂空压站既有中高频声源,又有低频声源,本文拟定的治理方案除传统的无源方案外,还提出空压站的有源消声方案,采用振动信号和声信号作为初级声源,通过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声波的反相迭加,使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日前,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完成的“HCBT40D15型电主轴研制”项目,通过市级技术鉴定。电主轴的自主研制并通过鉴定,标志着汉川公司瞄准国际先进技术,研发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获得成功,也标志着汉川机床已成功地实现了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有源消噪电路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用单通道有源消嗓电路,实现了320Hz—510Hz.频率范围内3dB以上的消声效果.根据理论上分析和实际模拟消声电路设计和实验,对有源消声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BMI-1医学影象处理系统”通过技术鉴定“BMI-1医学影象处理系统”于1994年12月23日在北京理工大学通过市级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系统是一个功能较强的医学影象处理系统,经医院临床试用及几百例医学图片的处理表明系统能显著改善医学影象...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如何将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 MRAS)应用于有源消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控制方案 ,简要介绍了两种方案的原理、硬件实现、系统调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相似文献   

16.
气流管道有源消声器声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噪声源和管道末端的阻抗特性,以及管道中的声传播特性,使用电声类比和传递矩阵技术,建立了气流管道有源消声器声学性能分析的理论模型。文中对管道有源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和插入损失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有源消声器的实际消声性能与管内气流马赫数、检测传声器相对于次级声源的位置、控制系统的频响,以及噪声源和管道末端的阻抗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我院部分科研成果通过鉴定1994年上半年我院有14项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利用废水泥袋纸抄造书皮纸研究”于19940113通过省教委组织的技术鉴定。技术为国内领先,可投入中试。“MC-2彩色动画显示屏”,于19940114通过省教委技术鉴定。技术水...  相似文献   

18.
空间有源消声中的次级源阵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次级源阵列实现空间有源消声,次级源阵列由单极子源组成,理论分析了要达到消声目的阵列中每个次级源的辐射强度所比须满足的条件,并分析了陈列中次级源单元之间的距离,噪声源与阵列之间的距离以及阵列中次级8源的数目对消声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技消息     
质量平衡消声消焰发射原理研究”课题于1989年11月21日至22日顺利通过技术鉴定。鉴定会由机电部兵科院在我院主持召开的。该研究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物理系全息与光信息实验室主任张光勇副教授主持的“厚膜重铬酸盐明胶版”、“大面积重铬酸盐明胶反射式全息图”,傅怀平讲师主持的“激光动画”等三项科研课题获得成功,于1988年1月30日在北京师范学院通过市级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