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汉语词语中的山水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汉语词语与汉民族的山水文化关系为切入点,列举反映山水的词语来探求自然山水中孕育的文化底蕴,从而研究文化词语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汉民族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哲理美、形象美、意境美与历史感等方面,探析了袁枚山水旅游诗歌所蕴涵的山水审美意境,及其给旅游者的审美启示及现代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中国风景名胜楹联是古代山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滥觞于五代。杭州的山水胜迹楹联无疑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有着鲜明的特征 ,并体现出令人叹赏的艺术风格和斐然的文采 ,称得上是江南山水文化的一块瑰宝。本文拟就杭州山水胜迹楹联的流变及特征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4.
山水花园城市是中西合璧的城市理想。镇江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应该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并以此为契机,创建国际花园城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张家界山水的历史意蕴、审美特征以及文学、艺术表现价值的分析,探讨了张家界山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建安文人山水园林之游与园林山水赏会,刺激了建安文人山水审美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建安文人已经进入了初期山水诗创作的进程。同时,进一步关注山水景物,描写山水景物,积累了艺术描写的经验,也表现了建安文人的山水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张波  马守恒 《科技信息》2011,(4):383-383
当前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迅速,但是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出现的问题非常多,最主要的是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山水城镇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城镇建设模式,自其提出至今,各种研究和实践不断,取得了不少成就。本文通过对山水域镇空间内涵与空间特征的解析,对小城镇空间建设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水城市"与小城镇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悦 《工程与建设》2011,25(1):33-35
文章对"山水城市"产生的背景、概念、理论要点等进行了简要的概括.针对当代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山水城市"的理念,总结出了小城镇建设"山水城市"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破坏、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以及对山水城市绿道的诉求,从山水城市理论发展研究出发,剖析山水城市的本质内涵,进而总结出中心城区山水城市绿道构建的影响要素与特征,提出了山水视角下中心城区绿道网构建的策略架构,并以典型的山水城市洛阳市为例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0.
试论禅宗与山水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词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禅宗的启示与影响。因此,山水词中也蕴涵着一定的禅韵禅机,诸如水月之境、山林之音、山水悟道等。  相似文献   

11.
现代青花山水装饰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有新文人、学院和新工笔三大风格流派,具有题材的多样化、技法的综合性和立意的主观性等鲜明特征,对于推动青花山水艺术继续向前发展具有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水题材运用于陶瓷装饰由来已久,数百年来,一代代陶瓷艺术家,历尽艰辛,孜孜以求,积累了不可多得的艺术创作经验,为后来人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借鉴。以描绘秀美山川河流为主要内容的山水画是国画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画种,通过陶瓷艺术创作者将其运用于陶瓷装饰中,不仅呈现出山水题材绘画的美感和陶瓷的材质美感,还让人领略到传统文化中山水文化的意蕴所在,因此山水题材运用于陶瓷装饰可谓相得益彰。笔者结合多年来创作山水题材陶瓷作品的实践,阐述山水题材陶瓷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13.
青花是釉下装饰的一种,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之一,与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共同组成了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色,题材丰富多彩,明净素雅,绽放出中国水墨画般的艺术魅力。青花瓷以其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深受世人的青睐,特别是青花山水,更是有着一番耐人寻味的神韵。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的青花山水创作,阐述山水题材在青花装饰中的运用,发掘其中的大美。  相似文献   

14.
施闰章为清初著名诗人,不仪有清新优美的田园、农事诗歌,充满农村乡土气息,韵味悠长,而其诗集中也还有许多描摹自然山水的诗歌,于山水诗中寄托着自己的山水情怀。这些优美的山水诗,犹如一幅幅逸笔草草,气韵生动,不求形似,自娱其神的泼墨淡染的文人山水画。而其山水诗歌亦具有求其气韵,不求形似雕琢;情景交融;清新简朴,婉转悠扬,灵秀隽美的艺术风貌和丰富而悠然不尽的情蕴。  相似文献   

15.
山水城市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最优模式。根据韶关山水域市的现状,可从“挖掘内涵,注重品牌”、“依山傍水,彰显特色”等层面进行山水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侨寓信州20余年,他时常游历观赏山水之美景,留下许多咏叹的佳作。据统计,辛弃疾山水词中,全词围绕古信州山水风景点叙写的作品有60余首,所记游历的风景大约有40余处。这些景点距离其寓所大都不远,词中所选择的景点都是词人亲身游历过且自身对之颇有感悟的景点,对这些山水风光的叙写,往往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7.
许珍 《科技信息》2007,(18):276
王维是在盛唐时代文化鼎盛时期出现的重要作家,他有着突出的绘画才能。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山水田园诗,而其最大的特点及风格情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诗在王维的手中得到一次总结和显著的提高。他的诗风格多变,极富有艺术创作性。  相似文献   

18.
祖国山河峻秀优美,雄奇壮丽,无处不可以入画。奇峰峻岭,山川河流,田园村舍,楼台亭阁,奇树异草无一不是美丽的山水题材。青花山水无疑成为了陶瓷艺术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取于自然,但比大自然的山水更凝练。  相似文献   

19.
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为人们赞叹吟咏.然而思想境界、人生阅历不同者在山水面前各得其所.有的写山河之美,有的抒内心之情,有的感人生之悟,有的体物我相融,有的四种境界皆备,留下了无数篇隽永优美的画卷.阅读这些山水游记,欣赏他们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心灵感受,从而培养我们对山水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呼号的山水     
海杰 《世界博览》2010,(16):83-83
分崩离析的自然山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影像墓志铭。山水空间的崩离直接构成了对我们的生命空间的挑战——自然空间收缩甚至崩盘。从那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山水的命运,即我们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